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儿童视角的塞罕坝故事更令人感动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儿童视角的塞罕坝故事更令人感动

来源:文艺报2023-02-17 11:37

  作者:明 江

  60年,三代人,成就百万亩松树林,荒滩变绿洲的塞罕坝奇迹,是塞罕坝人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的绿色传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塞罕坝时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书写塞罕坝精神和塞罕坝故事,无疑是当代作家责无旁贷的使命。

  近日,读到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塞罕坝的孩子》,不禁为出版方策划眼光的敏锐独到赞叹:最应该深入了解塞罕坝精神的,不正是一代一代的孩子吗?而让孩子们充满兴趣地走进这段历史,了解浩荡壮美的塞罕坝林海如何从荒漠一步步变成生态绿洲,让塞罕坝孩子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无疑是最亲切自然的方式。而出生在塞罕坝大山脚下的作家张秀超,写下过诸多有关塞罕坝的优美散文,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作为土生土长的塞罕坝的孩子,散文作家张秀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她不是以外来者的视角反观和审视这场人类史上的伟大运动,而是记录着自出生起便和祖辈们一起担负起的这场创建绿色家园的使命。自小,她就是看着塞罕坝上那一群群穿羊皮袄、戴狗皮帽的外地知识青年,在严寒荒凉干旱的大梁上种松树长大的。而她和小伙伴们的童年生活是看着拓荒人如何在烧火的土炕上和棚屋里培育小松苗,是为刚出土的幼松树苗四处捡牛马羊粪、兔子粪、狼粪,是牵着小毛驴上山给种树人送莜麦面饼子、炒面、咸菜……孩子山泉一样清亮的眼睛,更如镜头一般记录下了那些难忘的童年画面:外地来的知识青年初来时穿着的时尚吊兜服,如何变身为带补丁的大蓝褂子;种树的哥哥姐姐们一双双白嫩的手,如何变成裂着血口子的粗手;眼前这一洼洼、一坡坡的光秃秃的惨白沙土地如何一年年地变绿……

  从幼儿时期为小苗子拾粪浇水,到能够拿动铁锹的时候被老师带着上山栽树,张秀超对每一棵松树都充满了深情,她的回忆也充满了植树的故事。“我们被老师带着上山栽树,两个小孩一组,发一个装苗子的绿铁桶,还有一把栽苗子用的铁锹。铁锹是扁扁的尖头,安装着木头把,有点像兵器里的长矛。我们领了工具,就去领苗子,50棵一捆,比筷子稍微高一点的小苗子,绿色的小青梗,梢头扑散着小绿叶,根部是褐色的,带着胡子一样的毛毛根,苗子泡在泥浆里,有点沉,力气大的领三捆,小的拿不动就先带两捆。”(《我们也是种树人》)去集体种树时大雪封山没了食物,“一位小同学还有一个从家里带的咸芥菜干……老师赶忙把它放在碗里泡软,用刀子切成绿豆粒那么大的小块,一人一块,让我们含在嘴里,那一碗泡咸菜的水,也被一小滴一小滴的,分到我们的粥碗里。还有一个小同学,兜里还有一把炒黄豆,也拿出来放在盐水里泡上,一人分两个黄豆粒,放在嘴里,大家都舍不得往下咽……”(《我们也是种树人》)为了去探望在高山上护林的年轻夫妻,“我们脚踩着雪窝子,一步一步往上爬。小丫的步子小,她一只脚踩到一个雪窝窝里,另外一只脚,够不到下个雪窝窝,哧溜一滑,就坐到雪地上了,滚得满身是雪。”(《去看胭脂姐姐》)记忆深刻的还有无数含笑也含泪的趣事,比如一身伤病的荣军爷爷如何用桦树皮做出有花边的金黄小桦皮碗,比如出生在坎上一直随父母护林的孤单的孩子如何与一只小松鼠成为了朋友。而塞罕坝建成林海后引来的许多小生灵,如白天鹅、黑琴鸡、戴胜鸟、野猪、小狍子等,也写得趣味横生。

  这些细致入微的成长细节,这些有血有肉有泪的童年故事,非亲历者无法书写。某种意义上,儿童视角的塞罕坝故事和塞罕坝精神更令人感动,更能打动小读者的心灵。当读到很多细致还原过去年代的生产生活细节的文字时,甚至会略感遗憾,真应该有人为孩子们拍摄一部相关的儿童影视剧,留下这些将要消逝远去的生动历史。

  如今的塞罕坝已挺立起百万亩松树,风景如诗如画的塞罕坝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塞罕坝的故事也走进了今天的新时代,百万亩林海为山里人家带来了福祉,日益红火的旅游产业和林海绿色产品开发让坝上人过上了好日子。每到盛夏,看天南海北的游人来这里浏览胜景,张秀超总是忍不住对女儿讲起童年的记忆,带着孩子去参观林场纪念馆,感慨着今非昔比。作为新一代的塞罕坝孩子,女儿便也满怀深情地加入了塞罕坝的写作行列中来。母亲写塞罕坝的过去,写一座大沙土山变成百万顷林海的童年记忆;女儿写浩瀚林海当下的美轮美奂,写林子里可爱的动物和亲身感受的坝上人家富有诗意的美好生活。在2022年塞罕坝林场建场60年的特殊日子,张秀超、隋明照母女两代人共同写出了这部《塞罕坝的孩子》,以两代人的视角共同叙写塞罕坝故事。为了让小读者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很多特殊装备和物品,感受林区独特的动物和植物,书里还精心地配上了别致有趣的插图。

  作为初次尝试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张秀超有着题材方面的明显优势。因为塞罕坝的童年题材,天然自带着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孩子们自然收获一份生态文明和成长的精神馈赠。凯斯特纳曾说,是否能成为优秀的儿童读物作家“取决于他的记忆而非观察”。当一个作家饱含深情地反复书写家乡土地时,这种记忆往往会成就作家的书写。

  近年来,“跨界书写”为原创儿童文学注入了诸多活力,当然,如何在写作中真正回到童年,对于转型的作家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和任何文学创作一样,好的儿童文学也必然是从生活中生长出来,与脚下的土地和质朴的人民保持着血脉联系。只有真正重新回到童年的现场,感受“生活”本身,才可能把那些已经被成长经验替代、被成人思维所覆盖的天真本心和原初体验书写出来。这其中,儿童眼光、儿童心理、儿童阅读特点是创作的难点。可以看出,在写作中作者努力贴合儿童心理,以儿童视角的方式讲述故事,尤其是整体谋篇布局上构思精巧,以作者的童年故事入笔,章节独立成篇又彼此关联、前后呼应,将塞罕坝60年岁月变迁的讲述过渡得自然流畅。但在符合儿童阅读方面,还有可以进步的空间。适合孩子阅读的短句并不是简单地将长句截断,逗号和断句过多的长句对孩子来说仍然存在着理解的困难,成人阅读时也会有文气断裂跳跃的感觉。可以看出,作为初涉儿童文学的作家,作者努力想符合儿童阅读的习惯,很多地方的语言描述细致周到,充分照顾儿童阅读,但有时过于细碎也会影响阅读的流畅感。作为拥有丰富创作经验的作家,这是张秀超初涉新的领域,在她身后拥有着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塞罕坝,相信她会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挖掘、不断超越、不断进步。(明江)

[ 责编:吴悠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