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奇谭》诠释中式动画美学神韵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中国奇谭》诠释中式动画美学神韵

来源:天津日报2023-02-21 10:50

  作者:张 洁

  近期,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Bilibili网站出品的动画短篇集《中国奇谭》收获好评,成为2023年的开年爆款。这部动画铺陈展开了一个极具中式想象力和审美魅力的“奇谭”故事集,让人们久久回味,去感受乡土眷恋、唯美爱情、生命母题……《中国奇谭》到底“奇”在哪?记者采访了该片主创。

《中国奇谭》诠释中式动画美学神韵

《中国奇谭》诠释中式动画美学神韵

《中国奇谭》诠释中式动画美学神韵

  将艺术个性发挥到极致

  作品内核引起观众共鸣

  《中国奇谭》以动画形式讲述了8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包括《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小满》等。题材包罗万象,从乡土眷恋到末世情怀,从生命关怀到人性思考,打造了一个极具中式想象力的世界,与中国神话、志异经典作品有着密切的关联。日前,《中国奇谭》收官,截至8部作品更新完毕,B站播放量超2亿,一套动画片罕见地成了“顶流”。

  《中国奇谭》在创作上强调的“奇谭志异”风格,成为把它推进更多观众视野的关键。对此,《中国奇谭》总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廖宇在受访时表示:“《中国奇谭》的‘中国’概括了这部动画的风格,‘奇谭’概括了它的内容。”陈廖宇认为,“它很具体,一提到这个词,脑海里会出现很多形象;它又很开放,每一个创作者都可以对奇谭故事有自己的理解。所以《中国奇谭》不限于传统民间故事,也有现实生活、未来科幻的故事。”

  8个短片里,《鹅鹅鹅》的导演胡睿是最先确定的,他对志怪文化、传统文化有着独到且深入的理解。《鹅鹅鹅》的剧本改编自《续齐谐记》的《阳羡书生》。胡睿是《天书奇谭》的“铁粉”,片中那位狐狸公子就是《天书奇谭》的狐狸精阿拐。

  胡睿在受访时表示,“‘鹅笼书生’已成为一个典故,指幻中出幻、人心多变。我读到这篇小说时被深深震撼,近1600年前的古人能用颇具现代意识的手法、类似西方戏剧‘三一律’的结构去创作,讲的不是简单的怪谈奇观,而是很有思想性的趣事,不讽刺谁也不侮辱谁,只是单纯呈现就已非常高级。”

  短片大量留白及氛围的塑造,人物的对话以默剧的方式及第二人称(你)的字幕作为旁白来呈现,使全片充满奇幻感、苍白感及空虚感。胡睿说,“在现在的画坛或是动画的舞台上,这样的画风还是少的。在故事上,它讲了一个真实的内心感受,他失去了三只鹅,鹅不是重点,重点是失去。”

  胡睿认为,片子最大的特点可以用“幽美”来形容,“它既有一点小小的紧张,但是里面却包含很美、很真诚的部分,这种美是源于我们对于人的自身缺憾、自身特点的一种认可,我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那么会产生一种很亲切的美感。”

  短片中,水墨画风、默片形式,体现的是中国志怪故事的含蓄和意蕴。

  应该如何更好地让观众去欣赏中式美学的神韵?陈廖宇表示:“以《鹅鹅鹅》为例子,它是一种比较极致的形式,因为形式很简单。《鹅鹅鹅》绝不是一个晦涩枯燥的故事。”他说:“有的留言表示虽然看不懂,但大受震撼,或者‘不明觉厉’。这证明一件事,我们不用过多地担心‘艺术形式过于有个性,观众是不是能够接受’。如果观众不能接受,是因为作品做得还不够极致,只要把作品做得够极致,营养够丰富,它的内核能引起观众的共鸣,那么独特的形式从来都不是障碍。从长远看,各种各样的导演都加入创作,能开拓更多元、独特的审美和形式。”

  探索有度雅俗共赏

  根据作品需求选择导演

  《中国奇谭》几乎每一集的美术风格各不相同,精神内核却植根于中国最传统的神话体系。如何选出每集的导演?“根据作品需求去逆推。”陈廖宇表示,首先考虑的是多元化,它应该囊括当下主要动画创作手段的一些类型。陈廖宇说:“比如《小满》是剪纸片,纯三维动画是《林林》,定格动画是《玉兔》,还有三渲二的动画(通过3D的制作方式,把动画渲染出2D动画效果),就算是同样为手绘动画,也需要有鲜明风格区别,比如《小妖怪的夏天》和《鹅鹅鹅》。”

  陈廖宇表示,“我们期望这8个片子,无论从故事内容、叙事方式以及风格上,都有所探索。我对导演们的共同要求是,无论进行什么样的艺术探索,我们始终要为观众提供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故事。因为探索也应有度,要尽量给观众良好的观影体验。这也是继承了上美影前辈们的创作思想。上美影的经典短片,都可以用‘雅俗共赏’来形容和概括。”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情绪和他的风格。”B站副总裁、《中国奇谭》总制片人张圣晏说,“在制作上希望能够最大地尊重每一个导演的创作风格,这也是作品最大的一个特色。导演年龄选在30岁至40多岁,兼顾了创作技巧、经验方面的积累,也处于创作欲望、兴奋度最旺盛的时候,能展现出生命力。比如导演刘毛宁,今年刚满30岁,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通过一个农村少年“聊斋式”的幻想,创造出了属于“80后”“90后”观众的乡土牵挂和情感寄托。片尾的烟花和唢呐意味深长,导演刘毛宁在受访时表示,“我想说的是,我们都是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或许长大后离开土地、离开故乡,你可以飞得更高更远,但即使这样,也应该时常回望下自己曾经扎根的地方。虽然没有那么高,但曾经很稳,会让你很踏实。即使成长了,也不要忘记过去,要时常回望一下自己。”

  三维动画《林林》采用了典型的现代3D渲染风格,探讨人类对待“不同”时内心所怀的善与恶、纠结与挣扎,导演杨木在呈现国风上面临更大的挑战。“要在三维语境下表现水墨画风格,本身有些矛盾,但我们最终还是将两者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将中国绘画和审美的意蕴融入到三维的效果中。”在杨木看来,当观众习惯了西式动画流畅的三维表演,《林林》则用定格动画这种比较接近木偶剧的方式去破掉这种流畅感,用东方人更为平缓的表演方式来作中和。

  《小妖怪的夏天》舞台搭在了名著《西游记》的大背景下,主人公是一只小猪妖,通过小猪妖的视角,描绘了他如何为想吃唐僧肉的大王卖命工作的故事。在画面中,这只小猪妖做出了带羽毛、命中率更高的箭,却被“熊教头”要求重做;为煮唐僧肉打扫锅台时,“熊教头”把小猪妖背上的鬃毛当作刷子使用,毛都刷秃了却被告知唐僧肉要烤着吃……小猪妖效力于妖怪大王的种种故事,网友们看得十分“共情”,表示小猪妖就像是职场上的“打工人”。

  《小妖怪的夏天》的导演於水,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於水说,《中国奇谭》就是围绕传统的奇谭和志怪故事展开,“当我们提到志怪这个关键词,第一反应可能是《西游记》这种经典神话故事。除了那些大人物,他们手下的小人物也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于是就有了这部作品。”於水说,“也许是我的创作理念比较接地气,所以小猪妖在这个环境中,就会遇到我们人类常遇到的问题。我希望我的创作跟现实生活是有关联的,希望我的故事是更能唤起共鸣的。”

  关于故事结尾众说纷纭,於水看了不少,“很多人都感到温暖和治愈,而且在剧作上,其实这个转折,是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从情感的治愈角度,我觉得也很重要。”在不少网友的“二次创作”中,小猪妖用孙悟空的“毫毛”换回了小伙伴乌鸦怪的性命,一同坐在绿树的枝干上看着蔚蓝的天空;或是小猪妖走出了浪浪山,去往了更广阔的天地……於水说,他也从网友二次创作的作品中,收获了治愈。

  探民族风格之路

  步子和胆子可以再大一点

  《中国奇谭》大胆探索,延伸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艺术道路。数十年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了《雪孩子》《大闹天宫》《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500多部作品,伴随了几代中国人。首任厂长特伟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众多前辈艺术家秉承这一创作理念,以极高的艺术水准、富于民族性的美学特点,打造了享誉国际的动画“中国学派”。

  陈廖宇介绍说,这次《中国奇谭》的创作,所有导演都得到了上美影前辈们的指导,“过程中的每个关键节点,前辈们,都会很仔细地去看我们的创作,给我们提出一些建议。然而,前辈们对我们说得最多的话是──你们可以步子更放开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把东西做得更极致一点。”杨木记得,《宝莲灯》导演常光希在剧本、分镜和成片的每个阶段都给出了细致反馈。除了常光希,《中国奇谭》的顾问团名单中还有凌纾、贡建英、姚光华等,他们都是有着辉煌履历的动画导演。

  如今的《中国奇谭》又有了一些当年的影子,让人觉得这就是中国人讲的中国故事。比如片中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些细节:《小妖怪的夏天》里打工人的自嘲,野猪妈妈让小野猪“多喝水”的唠叨,《鹅鹅鹅》里融合中国民间信仰里的“小猫庙”等,既带有当代气质,也非常中国化。於水说:“我们看小猪妖的故事,为什么感觉和国人特别紧密贴合?为什么外国人就不一定能达到完全共鸣的程度?这可能就是民族性格的原因。中国的民族性格就是这样,‘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我觉得中华民族的性格是良善和隐忍的,希望片子里能体现这些点。”

  杨木也有很大的感触,“作为中国动画历史悠久的厂牌,上美影制作《中国奇谭》是非常有担当、有责任的举动,这不是为了纯粹的商业目的,而是给创作者足够大的空间进行探索。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国产动画自己的风格体系至关重要,也充满困难,但我们有了短片这样的形式和机会去探索,未来一定能把中国的动画做得更好。”

  陈廖宇说:“我对‘经典’的理解是,在所处时代的观念、技术条件下,做到极致的作品。假设前辈们永葆青春到今天也还在创作,他们会不会变?肯定会!何况我们是生活在今天的创作者,我们要学习前辈们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在具体创作上,既要吸收前辈们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更应该以今天的视角去确定自己的风格,运用今天的技术,尽可能探索并做出新东西来。不要让前人的高山,成为现在的‘负担’。”

  陈廖宇将《中国奇谭》最终呈现出的中式美感归功于整个创作集体和作品本身就具有的文化背景,他们最初确定的创作核心是体现中国特色,他觉得,《中国奇谭》仍然有进步的空间,但所有人确实真诚地努力做,观众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这份“真”,才对作品如此包容。陈廖宇认为,国风和传统美学不能被标签化,它是一个动态的东西,只要创作者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生活,忠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就是“国风”。

  陈廖宇表示,“《中国奇谭》是‘反套路’的,第一季的成功不能成为第二季的‘枷锁’,我们唯一确定的是要不断地探索、创新,达到自我表达、作品和观众关系这三者的平衡。”目前《中国奇谭》已宣布筹备第二季。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产动画作品受到观众的认可,作为资深从业者,陈廖宇表示,中国动画现在进入了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他说:“相比较十多年前,近几年的国产动画几乎都在强调或向观众展示‘我们在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动画风格’。自我意识觉醒,说明这个行业要逐渐走向成熟了。找到自我的下一步应当是百花齐放、多元化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奇谭》背后是百年国漫的探索与传承,它尝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层解读,展现出中国动画赓续历史而又不失创新的艺术表现力。恰好,《中国奇谭》开播的那一天,正是中国动画迈进下一个百年的开始,我们期待更多优秀作品的到来。(张洁)

[ 责编:吴悠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