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红楼梦》中的文化密码之礼出大家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红楼梦》中的文化密码之礼出大家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5-05-23 12:39

  作者:黎松延

  《红楼梦》在中国家喻户晓,但这部书的作者究竟想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什么情感和思想,历来有很大的争议。

  鲁迅先生曾经概括当时的一些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如今的读者大多把《红楼梦》看成是一部爱情小说,以至于言必称黛玉。

  《红楼梦》第1回是说到“此书大旨谈情”,但并没有说“情”是指爱情。

  鲁迅本人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红楼梦》定义为“人情小说”。与“爱情小说”相比,“人情小说”视野要开阔很多,比如贾敬生日(第11回)和秦可卿丧礼(第13回)分别详细描写了宁国府收到的寿礼和祭礼,这是人情往来。

  贾母八十大寿(第71回),贾府收到的大量贺礼,以至于贾母看得有些不耐烦,这些也是人情往来。

  芳官与柳嫂相互送玫瑰露和茯苓霜(第60回),也属于人情往来。

  不过笔者认为,鲁迅关于“人情小说”的概括还是无法完整涵盖《红楼梦》的许多方面,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礼仪规矩等内容。

  因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对此作一些补充。

  读者普遍忽视的一点,是书中对礼仪的不厌其烦的描写。

  这里想谈谈书中提及的“礼出大家”。

  “礼出大家”出自第40回,这一回写到贾母领着刘姥姥逛园子并且“两宴大观园”。

  第一宴是在探春秋爽斋吃饭,刘姥姥从中领略了荣国府的富贵排场。

  不过令刘姥姥印象最深刻的,却不是荣国府的金银筷子和山珍海味,而是“礼出大家”(原文):

  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说闲话。这里收拾过残桌,又放了一桌。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礼出大家”,指的应该是刚才贾母吃饭时,李纨和凤姐并没有同席吃饭,而是在旁边侍候。等到贾母和王夫人等吃完饭并且起身,李纨和凤姐才能坐在属于媳妇们的那张小桌子上开始吃饭。

  李纨和凤姐不能与贾母同席,其实早在第3回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那顿晚饭就写到了(原文):

  (王夫人与林黛玉)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因王夫人是长辈,贾母给她赐坐,但不坐在餐桌旁,因为王夫人不吃。

  林黛玉是客人,坐在贾母左边第一个坐位,而迎春虽然是二姐,比黛玉大,却要坐在次一等的右边第一个位置。接着是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这里遵循的是“左昭右穆”的规矩(第53回祭宗祠提及)。

  另外,第18回元春省亲时也有一段有关吃饭的描写(原文):

  (元春)已而至正殿,谕免礼归座,大开筵宴。贾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纨、凤姐等亲捧羹把盏。

 

  可见,尤氏等三个媳妇不能同席吃饭。

  第38回吃螃蟹的描述也相类似(原文):

  说着,一齐进入亭子,献过茶,凤姐忙着搭桌子,要杯箸。上面一桌,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东边一桌,史湘云、王夫人、迎、探、惜,西边靠门一桌,李纨和凤姐的,虚设坐位,二人皆不敢坐,只在贾母王夫人两桌上伺候。

 

  王熙凤再嘴馋也不能坐下来吃螃蟹。

  书中特地写到凤姐抽空走到丫鬟那一席,假装要喝酒,其实是想吃螃蟹解馋(原文):

  凤姐笑道:“鸳鸯小蹄子越发坏了,我替你当差,倒不领情,还抱怨我。还不快斟一钟酒来我喝呢。”鸳鸯笑着忙斟了一杯酒,送至凤姐唇边,凤姐一扬脖子吃了……。平儿早剔了一壳黄子送来……

 

  只有平儿读懂了她主子的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螃蟹也。

  难怪有人说平儿是《红楼梦》一书中情商最高的。

  凤姐对没能坐下来吃螃蟹耿耿于怀,后来凤姐特地让平儿重新入园,找史湘云拿了十个螃蟹回家吃。此时凤姐已经怀孕,难怪后来凤姐小月(流产,第55回)。螃蟹性寒,不可多吃,这一点,贾母曾经警告过宝钗和湘云。

  这些情节背后,就是“礼出大家”。

  贾府的直系孙子和孙女是可以与长辈们一起吃饭的,唯独尤氏、李纨和凤姐等媳妇不可以同席,还要在旁边站立侍候。

  第75回特地写到李纨和凤姐都病倒了,宁国府的尤氏只好坐车过来服侍贾母吃饭。

  宝琴和探春可以陪贾母吃饭,但尤氏不能。服侍贾母吃完之后,尤氏才能吃饭(原文):

  (贾母)又向尤氏道:“我吃了,你就来吃了罢。”尤氏答应,待贾母漱口洗手毕,贾母便下地和王夫人说闲话行食。尤氏告坐。

 

  这里特别想说说第29回清虚观打醮时的一段情节,因为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拍错了。

  因清虚观打醮有看戏节目,王熙凤很想好好看戏,就邀请宝钗等一起去。贾母听说,说她也要去看戏,这下把王熙凤难住了(原文):

  凤姐听说,笑道:“老祖宗也去,敢情好了!就只是我又不得受用了。”

 

  为什么贾母去看戏,凤姐不得受用?因为按照“礼出大家”的规矩,凤姐只能在旁边站立,侍候贾母。

  贾母说道(原文):

  “到明儿,我在正面楼上,你在旁边楼上,你也不用到我这边来立规矩,可好不好?”凤姐儿笑道:“这就是老祖宗疼我了。”

 

  可是问题来了,凤姐到了东楼,坐在正楼看戏的贾母就没有人侍候了。

  贾珍意识到不妥,于是他命贾蓉飞马回家接尤氏婆媳二人出来。(原文)

  贾珍又向贾蓉道:“你站着作什么?还不骑了马跑到家里,告诉你娘母子去!老太太同姑娘们都来了,叫他们快来伺候。”

 

  这天是五月初一,天气已经炎热,尤氏婆媳只好任劳任怨、顶着烈日出城伺候贾母。

  读者也许会问:鸳鸯和琥珀她们不能侍候贾母看戏吗?为什么非要尤氏婆媳二人大老远来清虚观侍候老太太?

  其实第3回那顿晚饭的描写已经点出了丫鬟们的职责: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

  可见端茶上菜,侍候贾母,丫鬟们不够格,须得李纨凤姐等媳妇才可以。

  各司其职,各就其位,这就是刘姥姥所谓的“礼出大家”。

  八七版电视剧在拍清虚观打醮时,显然误解了贾珍命贾蓉回城接人的用意所在。

  剧中,尤氏婆媳到了清虚观之后,坐在与凤姐等人旁边一起看戏!

  这可是大错特错了,这是剧组不理解贯彻全书的“礼出大家”造成的错误。

  正确的拍摄应该是:尤氏到东楼,取笑凤姐一番:“今天你倒受用了,可苦了我们两个了,你怎么谢我?”

  然后尤氏赶到正楼,给贾母请安,立在贾母旁边,给老太太端茶、倒水、递西瓜。

  这才是“礼出大家”应该有的样子。

  尤氏,李纨和凤姐是玉字辈妯娌,书中不厌其烦地写到她们服侍贾母吃饭的情节,作者给读者传递的是“礼出大家”的文化信息。

  读者不应该把《红楼梦》狭隘地理解为爱情小说。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全景图,堪称小说中的《清明上河图》。

  在笔者看来,《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小说。

  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礼”是书中不厌其烦描写的细节。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读懂礼仪规矩,才能读懂《红楼梦》书中的门道。

  作者借助刘姥姥之口说出“礼出大家”,是因为刘姥姥是乡下人,且又新来乍到,往往比较好奇。

  无独有偶,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其中那套繁琐的礼仪规矩,也是从刚到荣国府的薛宝琴的角度描写的。薛宝琴是商人的女儿,虽然家中富有,但不算世家大族。贾氏宗族除夕祭宗祠这种盛大仪式,薛宝琴也是头一次见到,因此用薛宝琴视角描写比较合理。

  《红楼梦》中的许多礼仪规矩,在现代生活中已经看不到了。但《红楼梦》对礼仪规矩的详细描写,却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记忆。

  《红楼梦》堪称中国的文化瑰宝,“礼出大家”只是冰山一角。广大读者如果只盯着宝黛二人,将其当作爱情小说,其他红楼人物就成了视觉盲区,这就低估了《红楼梦》的文化价值,无法品味出书中丰富的文化信息。(黎松延)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无尽的尽头》:看到法律背后的人

  • 《吃饱记》:一只猫眼中的历史褶皱与人间烟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