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黎松延
《红楼梦》在中国家喻户晓,但这部书的作者究竟想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什么情感和思想,历来有很大的争议。
鲁迅先生曾经概括当时的一些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如今的读者大多把《红楼梦》看成是一部爱情小说,以至于言必称黛玉。
《红楼梦》第1回是说到“此书大旨谈情”,但并没有说“情”是指爱情。
鲁迅本人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红楼梦》定义为“人情小说”。与“爱情小说”相比,“人情小说”视野要开阔很多,比如贾敬生日(第11回)和秦可卿丧礼(第13回)分别详细描写了宁国府收到的寿礼和祭礼,这是人情往来。
贾母八十大寿(第71回),贾府收到的大量贺礼,以至于贾母看得有些不耐烦,这些也是人情往来。
芳官与柳嫂相互送玫瑰露和茯苓霜(第60回),也属于人情往来。
不过笔者认为,鲁迅关于“人情小说”的概括还是无法完整涵盖《红楼梦》的许多方面,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礼仪规矩等内容。
因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对此作一些补充。
读者普遍忽视的一点,是书中对礼仪的不厌其烦的描写。
这里想谈谈书中提及的“礼出大家”。
“礼出大家”出自第40回,这一回写到贾母领着刘姥姥逛园子并且“两宴大观园”。
第一宴是在探春秋爽斋吃饭,刘姥姥从中领略了荣国府的富贵排场。
不过令刘姥姥印象最深刻的,却不是荣国府的金银筷子和山珍海味,而是“礼出大家”(原文):
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说闲话。这里收拾过残桌,又放了一桌。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礼出大家”,指的应该是刚才贾母吃饭时,李纨和凤姐并没有同席吃饭,而是在旁边侍候。等到贾母和王夫人等吃完饭并且起身,李纨和凤姐才能坐在属于媳妇们的那张小桌子上开始吃饭。
李纨和凤姐不能与贾母同席,其实早在第3回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那顿晚饭就写到了(原文):
(王夫人与林黛玉)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因王夫人是长辈,贾母给她赐坐,但不坐在餐桌旁,因为王夫人不吃。
林黛玉是客人,坐在贾母左边第一个坐位,而迎春虽然是二姐,比黛玉大,却要坐在次一等的右边第一个位置。接着是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这里遵循的是“左昭右穆”的规矩(第53回祭宗祠提及)。
另外,第18回元春省亲时也有一段有关吃饭的描写(原文):
(元春)已而至正殿,谕免礼归座,大开筵宴。贾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纨、凤姐等亲捧羹把盏。
可见,尤氏等三个媳妇不能同席吃饭。
第38回吃螃蟹的描述也相类似(原文):
说着,一齐进入亭子,献过茶,凤姐忙着搭桌子,要杯箸。上面一桌,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东边一桌,史湘云、王夫人、迎、探、惜,西边靠门一桌,李纨和凤姐的,虚设坐位,二人皆不敢坐,只在贾母王夫人两桌上伺候。
王熙凤再嘴馋也不能坐下来吃螃蟹。
书中特地写到凤姐抽空走到丫鬟那一席,假装要喝酒,其实是想吃螃蟹解馋(原文):
凤姐笑道:“鸳鸯小蹄子越发坏了,我替你当差,倒不领情,还抱怨我。还不快斟一钟酒来我喝呢。”鸳鸯笑着忙斟了一杯酒,送至凤姐唇边,凤姐一扬脖子吃了……。平儿早剔了一壳黄子送来……
只有平儿读懂了她主子的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螃蟹也。
难怪有人说平儿是《红楼梦》一书中情商最高的。
凤姐对没能坐下来吃螃蟹耿耿于怀,后来凤姐特地让平儿重新入园,找史湘云拿了十个螃蟹回家吃。此时凤姐已经怀孕,难怪后来凤姐小月(流产,第55回)。螃蟹性寒,不可多吃,这一点,贾母曾经警告过宝钗和湘云。
这些情节背后,就是“礼出大家”。
贾府的直系孙子和孙女是可以与长辈们一起吃饭的,唯独尤氏、李纨和凤姐等媳妇不可以同席,还要在旁边站立侍候。
第75回特地写到李纨和凤姐都病倒了,宁国府的尤氏只好坐车过来服侍贾母吃饭。
宝琴和探春可以陪贾母吃饭,但尤氏不能。服侍贾母吃完之后,尤氏才能吃饭(原文):
(贾母)又向尤氏道:“我吃了,你就来吃了罢。”尤氏答应,待贾母漱口洗手毕,贾母便下地和王夫人说闲话行食。尤氏告坐。
这里特别想说说第29回清虚观打醮时的一段情节,因为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拍错了。
因清虚观打醮有看戏节目,王熙凤很想好好看戏,就邀请宝钗等一起去。贾母听说,说她也要去看戏,这下把王熙凤难住了(原文):
凤姐听说,笑道:“老祖宗也去,敢情好了!就只是我又不得受用了。”
为什么贾母去看戏,凤姐不得受用?因为按照“礼出大家”的规矩,凤姐只能在旁边站立,侍候贾母。
贾母说道(原文):
“到明儿,我在正面楼上,你在旁边楼上,你也不用到我这边来立规矩,可好不好?”凤姐儿笑道:“这就是老祖宗疼我了。”
可是问题来了,凤姐到了东楼,坐在正楼看戏的贾母就没有人侍候了。
贾珍意识到不妥,于是他命贾蓉飞马回家接尤氏婆媳二人出来。(原文)
贾珍又向贾蓉道:“你站着作什么?还不骑了马跑到家里,告诉你娘母子去!老太太同姑娘们都来了,叫他们快来伺候。”
这天是五月初一,天气已经炎热,尤氏婆媳只好任劳任怨、顶着烈日出城伺候贾母。
读者也许会问:鸳鸯和琥珀她们不能侍候贾母看戏吗?为什么非要尤氏婆媳二人大老远来清虚观侍候老太太?
其实第3回那顿晚饭的描写已经点出了丫鬟们的职责: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
可见端茶上菜,侍候贾母,丫鬟们不够格,须得李纨凤姐等媳妇才可以。
各司其职,各就其位,这就是刘姥姥所谓的“礼出大家”。
八七版电视剧在拍清虚观打醮时,显然误解了贾珍命贾蓉回城接人的用意所在。
剧中,尤氏婆媳到了清虚观之后,坐在与凤姐等人旁边一起看戏!
这可是大错特错了,这是剧组不理解贯彻全书的“礼出大家”造成的错误。
正确的拍摄应该是:尤氏到东楼,取笑凤姐一番:“今天你倒受用了,可苦了我们两个了,你怎么谢我?”
然后尤氏赶到正楼,给贾母请安,立在贾母旁边,给老太太端茶、倒水、递西瓜。
这才是“礼出大家”应该有的样子。
尤氏,李纨和凤姐是玉字辈妯娌,书中不厌其烦地写到她们服侍贾母吃饭的情节,作者给读者传递的是“礼出大家”的文化信息。
读者不应该把《红楼梦》狭隘地理解为爱情小说。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全景图,堪称小说中的《清明上河图》。
在笔者看来,《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小说。
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礼”是书中不厌其烦描写的细节。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读懂礼仪规矩,才能读懂《红楼梦》书中的门道。
作者借助刘姥姥之口说出“礼出大家”,是因为刘姥姥是乡下人,且又新来乍到,往往比较好奇。
无独有偶,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其中那套繁琐的礼仪规矩,也是从刚到荣国府的薛宝琴的角度描写的。薛宝琴是商人的女儿,虽然家中富有,但不算世家大族。贾氏宗族除夕祭宗祠这种盛大仪式,薛宝琴也是头一次见到,因此用薛宝琴视角描写比较合理。
《红楼梦》中的许多礼仪规矩,在现代生活中已经看不到了。但《红楼梦》对礼仪规矩的详细描写,却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记忆。
《红楼梦》堪称中国的文化瑰宝,“礼出大家”只是冰山一角。广大读者如果只盯着宝黛二人,将其当作爱情小说,其他红楼人物就成了视觉盲区,这就低估了《红楼梦》的文化价值,无法品味出书中丰富的文化信息。(黎松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