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无尽的尽头》:看到法律背后的人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无尽的尽头》:看到法律背后的人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5-05-23 08:46

  作者:刘 青

  在电视剧《无尽的尽头》中,未检办主任林之桃曾提及“未检工作没办法宣传,说出来的都是遗憾。”郑检在少女纵火案后也说过“所有与孩子有关的案件到最后都只有无奈,即便赢了庭审也是如此。”剧中的台词和该剧播出时的社会语境形成了一种富有深意的互文关系。《无尽的尽头》就如一部未检工作宣传片,让观众看到了法律背后真实的人与生活,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与力度,并在直面人物起伏命运的过程中,思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前路与希望。

《无尽的尽头》:看到法律背后的人

《无尽的尽头》剧照

  不完美检察官群像,促进司法进步

  《无尽的尽头》之所以引人入胜,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打破了检察官不再是普法工具人的这一设定。该剧塑造了一群鲜活生动、有血有肉的检察官,即便是司法正义的捍卫者与执行者,也会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比如,未检部门刚成立时,大家都不以为意,甚至戏谑地称其为“小儿科”;即将走马上任的林之桃也认为这是领导对她之前被检举而做出的“惩罚”。白恩宇初入检察院,有热情有情怀,但鲁莽冲动,往往不按司法程序行事。傅检则过于注重司法程序底线而显得古板教条,还有袁检处理案件的刻板僵化,书记员程薇因聘任制身份对工作缺少使命感等,既还原了检察官的真实形象,又为之后剧情发展以及人物成长奠定了基础。

  随着未检工作的深入推进,检察官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林之桃就意识到了未检工作的任重道远,未成年人犯罪和家庭、学校、社会及司法各方面的联动息息相关,未检工作不能只停留在事后的惩戒,一定是预防、教育大于惩戒。所以,我们在剧中看到了强制报告制度的推行,法治教育进校园的开展,庭审之后对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引导,对监护人的训诫及撤销监护权的实施,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干预与行为矫治等诸多举措。这些情节让观众明白当下的未检工作是检察院联合公安、妇联、团委、社工、学校、福利院、心理咨询机构等多部门联合进行的,司法的进步正在未成年人生活的点滴里悄然生成。

  无论是林之桃在年少时遭遇家暴,还是白恩宇由留守儿童变为问题少年,检察官们的成长之路也布满了累累伤痕。问题少年白恩宇在一次热血又鲁莽的群架中失去了一位挚友,曾经的少年伙伴皆四散飘零,白恩宇在少管所工作的十年亦是自我赎罪的十年,他以一己绵薄之力极力拉回每一个在悬崖边行走的少年。白恩宇的加入,让未检工作有了情怀和温度。林之桃亦在未检工作的行进中完成了自我疗愈与接纳,那些过往的伤疤在和每一个受伤的未成年人相遇时似乎都变成了铠甲,一面传递出勇敢的力量,一面与曾经弱小的自己相拥。通过对白恩宇和林之桃的塑造,让“伤痕少年”的光明未来得以具象化,哪怕是遭遇坎坷或走了一段弯路又怎样,只要及时止损,人生依然充满无限可能。作为曾经淋过雨的孩子,林之桃和白恩宇以感同身受的同理心让未检工作在温情融融中不断前行与成长。

  未检工作的推进使书记员程薇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与力量,她积极准备司法考试,誓要全身心投入司法事业。曾经办案刻板的傅检和袁检在面对未检工作时也有了更多考量与理解。众人拧成一股绳,让未检工作看到前路与希望。同时,一众检察官在工作里的成长与变化亦令司法进步的轨迹清晰可见。

  镜像人物对照,照亮未检之路

  《无尽的尽头》涉及七个案件,并非简单地以单元案依次呈现,而是通过镜像人物对照形成内在连接。譬如,三少年杀人案中张文轩的妈妈和少女纵火案里的宁楷桐,失去儿子的母亲与失去父母的少年,两个苦命人皆因朴素的情感观念而无法理解法律的评判,产生了一系列过激行为。冰冷的法条并不是人生最后一站,它无法抚平人生的重创与苦痛,尤其是对涉事未成年人及其家属。法律之后的温情关怀与持续解惑亦是未检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挖掘根源,抚平伤痛,昭示希望,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陆声是未检工作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父亲的失职与对家人的牵绊,走上了偷窃道路,但在检察官的悉心洞察下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得以悬崖勒马。与他相对照的是被父母疏于管教的黄家旺和被命运百般折磨的胡敏敏。黄家旺在家庭缺爱、教育缺失的泥沼中不断沦陷,过分的怨怼与自怜令他看不到改过自新的前路,进而在屡教不改中因再次犯案而加刑。两相对比之下,观众可以发现同样面对原生家庭之殇,未成年人个人的主观认知、努力与改变才是其人生转变的根本动因。

  胡敏敏不是没有想过改变,只是她困于看不到光明的出口。从小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13岁便被诱骗出来遭遇性侵,生下女儿。此后,她的生活便陷入黑暗深渊中无可自拔。为保护女儿,她一次次为“恶魔”万学民“物色”少女人选,却又难逃内心的煎熬与谴责。直到遇见陆声,她才看到人间的良善之光,当她听陆声说国家会照顾无家可归的孩子时,她似乎找到了解脱的出口。胡敏敏的自杀令人触目惊心又五味杂陈,她的出场到死亡让剧情笼罩着浓郁的悬疑氛围,真相大白后却是无尽的遗憾与心痛,未检工作的宣传与普及在此刻更显得迫在眉睫。

  以引人入胜、深入人心的方式让更多孩子看到保护自己的方法与武器,是《无尽的尽头》的责任与义务。它打破了人们对普法剧集的刻板印象,摆脱了严肃的说教、冰冷的法条、单纯的后果陈述。谁说法与情总是“势不两立”?《无尽的尽头》通过对未检工作的宣传让观众看到法律背后的人,看到他们的艰难与无助,看到他们的不解与愤怒,看到未检工作在法与情的交融里,让更多孩子得到保护、受到教育,让荼毒少年之人获得其应有的惩罚,书写着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刘青)

 

  《无尽的尽头》:看到法律背后的人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吃饱记》:一只猫眼中的历史褶皱与人间烟火

  • 数字媒介时代传统文艺理论的创新实践与价值重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