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 青
在电视剧《无尽的尽头》中,未检办主任林之桃曾提及“未检工作没办法宣传,说出来的都是遗憾。”郑检在少女纵火案后也说过“所有与孩子有关的案件到最后都只有无奈,即便赢了庭审也是如此。”剧中的台词和该剧播出时的社会语境形成了一种富有深意的互文关系。《无尽的尽头》就如一部未检工作宣传片,让观众看到了法律背后真实的人与生活,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与力度,并在直面人物起伏命运的过程中,思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前路与希望。
《无尽的尽头》剧照
不完美检察官群像,促进司法进步
《无尽的尽头》之所以引人入胜,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打破了检察官不再是普法工具人的这一设定。该剧塑造了一群鲜活生动、有血有肉的检察官,即便是司法正义的捍卫者与执行者,也会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比如,未检部门刚成立时,大家都不以为意,甚至戏谑地称其为“小儿科”;即将走马上任的林之桃也认为这是领导对她之前被检举而做出的“惩罚”。白恩宇初入检察院,有热情有情怀,但鲁莽冲动,往往不按司法程序行事。傅检则过于注重司法程序底线而显得古板教条,还有袁检处理案件的刻板僵化,书记员程薇因聘任制身份对工作缺少使命感等,既还原了检察官的真实形象,又为之后剧情发展以及人物成长奠定了基础。
随着未检工作的深入推进,检察官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林之桃就意识到了未检工作的任重道远,未成年人犯罪和家庭、学校、社会及司法各方面的联动息息相关,未检工作不能只停留在事后的惩戒,一定是预防、教育大于惩戒。所以,我们在剧中看到了强制报告制度的推行,法治教育进校园的开展,庭审之后对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引导,对监护人的训诫及撤销监护权的实施,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干预与行为矫治等诸多举措。这些情节让观众明白当下的未检工作是检察院联合公安、妇联、团委、社工、学校、福利院、心理咨询机构等多部门联合进行的,司法的进步正在未成年人生活的点滴里悄然生成。
无论是林之桃在年少时遭遇家暴,还是白恩宇由留守儿童变为问题少年,检察官们的成长之路也布满了累累伤痕。问题少年白恩宇在一次热血又鲁莽的群架中失去了一位挚友,曾经的少年伙伴皆四散飘零,白恩宇在少管所工作的十年亦是自我赎罪的十年,他以一己绵薄之力极力拉回每一个在悬崖边行走的少年。白恩宇的加入,让未检工作有了情怀和温度。林之桃亦在未检工作的行进中完成了自我疗愈与接纳,那些过往的伤疤在和每一个受伤的未成年人相遇时似乎都变成了铠甲,一面传递出勇敢的力量,一面与曾经弱小的自己相拥。通过对白恩宇和林之桃的塑造,让“伤痕少年”的光明未来得以具象化,哪怕是遭遇坎坷或走了一段弯路又怎样,只要及时止损,人生依然充满无限可能。作为曾经淋过雨的孩子,林之桃和白恩宇以感同身受的同理心让未检工作在温情融融中不断前行与成长。
未检工作的推进使书记员程薇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与力量,她积极准备司法考试,誓要全身心投入司法事业。曾经办案刻板的傅检和袁检在面对未检工作时也有了更多考量与理解。众人拧成一股绳,让未检工作看到前路与希望。同时,一众检察官在工作里的成长与变化亦令司法进步的轨迹清晰可见。
镜像人物对照,照亮未检之路
《无尽的尽头》涉及七个案件,并非简单地以单元案依次呈现,而是通过镜像人物对照形成内在连接。譬如,三少年杀人案中张文轩的妈妈和少女纵火案里的宁楷桐,失去儿子的母亲与失去父母的少年,两个苦命人皆因朴素的情感观念而无法理解法律的评判,产生了一系列过激行为。冰冷的法条并不是人生最后一站,它无法抚平人生的重创与苦痛,尤其是对涉事未成年人及其家属。法律之后的温情关怀与持续解惑亦是未检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挖掘根源,抚平伤痛,昭示希望,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陆声是未检工作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父亲的失职与对家人的牵绊,走上了偷窃道路,但在检察官的悉心洞察下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得以悬崖勒马。与他相对照的是被父母疏于管教的黄家旺和被命运百般折磨的胡敏敏。黄家旺在家庭缺爱、教育缺失的泥沼中不断沦陷,过分的怨怼与自怜令他看不到改过自新的前路,进而在屡教不改中因再次犯案而加刑。两相对比之下,观众可以发现同样面对原生家庭之殇,未成年人个人的主观认知、努力与改变才是其人生转变的根本动因。
胡敏敏不是没有想过改变,只是她困于看不到光明的出口。从小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13岁便被诱骗出来遭遇性侵,生下女儿。此后,她的生活便陷入黑暗深渊中无可自拔。为保护女儿,她一次次为“恶魔”万学民“物色”少女人选,却又难逃内心的煎熬与谴责。直到遇见陆声,她才看到人间的良善之光,当她听陆声说国家会照顾无家可归的孩子时,她似乎找到了解脱的出口。胡敏敏的自杀令人触目惊心又五味杂陈,她的出场到死亡让剧情笼罩着浓郁的悬疑氛围,真相大白后却是无尽的遗憾与心痛,未检工作的宣传与普及在此刻更显得迫在眉睫。
以引人入胜、深入人心的方式让更多孩子看到保护自己的方法与武器,是《无尽的尽头》的责任与义务。它打破了人们对普法剧集的刻板印象,摆脱了严肃的说教、冰冷的法条、单纯的后果陈述。谁说法与情总是“势不两立”?《无尽的尽头》通过对未检工作的宣传让观众看到法律背后的人,看到他们的艰难与无助,看到他们的不解与愤怒,看到未检工作在法与情的交融里,让更多孩子得到保护、受到教育,让荼毒少年之人获得其应有的惩罚,书写着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刘青)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