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寻文化根脉,传承中华文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探寻文化根脉,传承中华文明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03-14 09:43

  作者:李佳霖

  日前,“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展览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4个专题,以249种382件包括甲骨、简牍等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带领公众溯源中国历史、探寻中华文脉。

 

探寻文化根脉,传承中华文明

 

展览展出的甲骨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四大发现”的相关文物文献,有的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有的收藏于各地博物馆、研究院,还有的收藏于相关档案保管机构。本次展览首次将分藏于各处的“四大发现”荟萃一堂。“展览加上馆内常设的典籍大展,系统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文脉的发展,凸显了典籍在文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图书馆展览部主任顾恒表示。

  揭示文化根脉

  “恭喜大王,今日田猎获豕一!”“殷墟甲骨”专题展厅中,站在“占卜台”前,观众选择相应的内容点击,面前的大屏幕上出现模拟龟甲被炙烤、开裂的动画,让人仿佛穿越回商王朝,置身于隆重的占卜现场。

  该专题共展出展品50种54件。在展厅中,有一件小小的碎片——甲骨6006。这片看似不起眼的甲骨,经由甲骨文专家董作宾与其他甲骨碎片缀合,确定了商王世系。它不仅印证了《史记·殷本纪》中相关记载基本正确,还对《史记·殷本纪》所记载商王顺序进行了修正,解决了商王世系的重大疑问。

  记载商王田猎、猎获麋鹿和兔的甲骨2174,上面的“兔”字,基本把兔子的前后腿、小短尾等外形表现出来,十分生动传神;甲骨5405是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中尺寸最大、字数最多的一块。该块甲骨共218字,内容为向殷先公和山神施行燎祭,贞问哪天会下雨。该甲骨保存了形态多样的钻凿,为甲骨的钻凿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甲骨12789也称“四方风甲骨”,存24个字。该甲骨卜辞记载了司出入风和日月长短的四方神明以及风名,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一年之中随着季候的推移,风向有所变化,昼夜长短也不同。

  “敦煌遗书”专题以49种50件展品,讲述了敦煌遗书的发现与流散经历,以及其在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时期的内容。该专题内的《逆刺占》《李陵变文》等展品,吸引很多观众驻足观看。其中《逆刺占》展示了兴起于南北朝,通过预测来卜者所卜何事及其吉凶的占卜术;《李陵变文》是唐贞元二年(786年)吐蕃占领沙州后,沙州人呕心沥血之作,传递了沙州人痛苦、哀怨、愤懑、不甘的情绪。

  展览还特别整理了敦煌遗书的装帧形式,中国纸质古籍的大部分装帧形式都能在敦煌遗书中找到样本或雏形,观众可以在这里一览卷轴装、梵夹装等不同装帧形式。比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百五十七》是1909年护理陕甘总督毛庆蕃呈送学部的敦煌遗书样卷,有缥带、护首和尾轴,完整保留了卷轴装书籍的形态。

  还原生活点滴

  居延汉简是汉代居延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1930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居延地区(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发现1万余枚汉简,为第一批居延汉简。1972年至1986年,甘肃省文物部门对居延地区汉代遗迹再次进行发掘,出土汉简2万余枚,为第二批居延汉简。1999年至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居延地区进行调查发掘,出土汉简500多枚。迄今为止,居延地区发现的三批汉简大多数为汉代边塞屯戍文书,一小部分为书籍、历谱和私人信件。

  该专题展出展品81种155件,主要展品包括《“肩水金关”简》《塞上烽火品约》(仿制品)等。《塞上烽火品约》于1974年8月在甲渠侯官遗址第16号房址出土,它是匈奴入侵居延时根据不同情况发出警报信号的规定,示警办法包括举示烽火、燃烧积薪等。这些文物展示了居延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戍边吏卒的重要职责,还原了汉代边塞屯戍军队的面貌,让观众得以窥见2000年前居延戍边生活的点滴。

  在“明清档案”专题,“秘档寻踪”主要介绍明清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阁大库档案,展现内阁大库档案艰辛辗转的流散与重聚过程。“珍档集萃”精选不同类型的珍贵档案集中展示,体现出档案在见证大事、传递信息、记录生活、记载历史中发挥的作用。在该专题展厅,观众可以观赏用以盛装皇帝圣训、实录等珍贵典籍的清代金匮,还可以欣赏现存清代唯一一件完整的秘密立储匣——道光帝秘密立储谕旨并匣(仿制品),以及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大学士徐光启和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共同参与绘制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仿制品)等。

  让观众更好感受千年文脉

  该展览布展非常重视沉浸感,除了不同展厅在色调、布展元素上有所区分,更设有数个多媒体互动,让观众可以更好感受千年文脉。

  据了解,“殷墟甲骨”展厅中设置了“模拟占卜场景区”等,利用空间立体复原等手段,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居延汉简”展厅中设计了还原居延地貌的微缩场景,装饰采用了汉代画像砖、壁画等元素,让观众感受恢弘壮阔、苍凉无际的边塞风光,观众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触控大屏,了解居延地区考古调查与简牍出土等信息。“敦煌遗书”展厅选取了不同时期敦煌石窟的纹样、佛像等元素,并在展厅中大面积采用经典洞窟壁画,营造出璀璨瑰丽的敦煌特色。“明清档案”展厅通过大幅墙面投影的形式展示大尺幅的舆图、金榜等,营造震撼的视觉效果。

  此外,国家图书馆还与京港地铁联合推出“探寻文明的印迹”活动,在京港地铁多个地铁站进行推广宣传,在海关地铁站,呈现相关主题的文物仿制品,如甲骨12789等。展览开展后,国家图书馆还联合字节跳动推出“线上超现实看展体验项目——古籍寻游记”,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古籍“活”起来。(李佳霖)

[ 责编:吴悠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田园将芜,载一叶扁舟归家

  • 以时代化表达,揭开五千年中医药文明的神秘面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