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画布上藏着美妙的声音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画布上藏着美妙的声音

来源:解放日报2023-03-18 10:19

  作者:李潘 陈立 吕嘉

  艺术有无穷之趣,有不言之大美。在艺术的浸润和涵养中,人可以达到与自我、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缘此初衷,国家大剧院精心策划推出“国家大剧院艺术通识课”丛书,内容涉及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美术等艺术门类,《画布上的声音:世界名画与名曲》(以下简称《画布上的声音》)是该丛书首部作品。

  在近期举办的“画布上的声音”分享会上,音乐评论家、《画布上的声音》作者陈立,指挥家、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吕嘉,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制片人李潘,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悟,为我们揭开绘画与音乐之间无尽的关联——音乐是流动的画面,绘画是凝固的旋律。

  当绘画与音乐碰撞 在历史中寻找火花

  李潘:“时辰到了。在枝头战栗着,每朵花吐出芬芳像香炉一样,声音和香气在黄昏的天空回荡,忧郁无力的圆舞曲令人昏眩。”这一诗句来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一首代表作《黄昏的和歌》。非常巧合的是,法国作曲大师德彪西也创作了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作“美丽的黄昏”。名画和名曲就这样联结在了一起。

  我们今天要分享的是《画布上的声音》,这本书的缘起在2021年的春天,当时,国家大剧院推出了创新性的音乐讲座,讲座的名字叫作“画布上的声音:世界名画与名曲”。这个系列讲座历时一年,收获诸多忠实听众,反响热烈,备受关注,时常开票便售罄,不少听众谓之“一票难求”。

  这个系列讲座的主讲人陈立先生出身于艺术世家,一直深耕在古典音乐领域,是我国非常优秀的古典音乐文化的推广人和传播人。您可能很好奇,他的讲座为什么那么火爆?当绘画与音乐碰撞,究竟擦出怎样的火花?下面就让我们回到那个与绘画、与音乐相伴的午后。欢迎陈立先生。

  陈立:《画布上的声音》封面的画,名叫“歌德在罗马坎帕尼亚”,这幅画由德国画家威廉·缇士拜恩为歌德绘制而成,是有关歌德肖像画中最著名的一幅,表现了歌德不同凡响的诗人气质和形象。

  在这幅《歌德在罗马坎帕尼亚》的画作中,歌德侧坐,若有所思地望向远方。画作以罗马郊外的小山丘和古代遗迹为背景。在歌德左腿旁有一块残破的浮雕石块,浮雕刻画的是阿卡迪亚牧羊人,阿卡迪亚是古代传说中世外桃源式的乐土。画家将这块残损的阿卡迪亚牧羊人石雕用在画中,是以此来烘托歌德德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形象。

  歌德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有很多的作品,最出名的似乎是《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其实《爱格蒙特》也是歌德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作品。《爱格蒙特》是歌德在1788年根据历史上发生的一个真实事件创作的著名悲剧,剧中主人公爱格蒙特伯爵是16世纪尼德兰人民革命的统帅,他是反对西班牙异族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民族英雄和领袖。后来西班牙独裁者勾结了尼德兰总督,将爱格蒙特逮捕并杀害。原以为除掉革命领袖就可以瓦解和镇压民族独立斗争,但是爱格蒙特的死激怒了广大被压迫的人民,人民奋起反抗,最终推翻了统治。歌德创作的这部作品,意在塑造一个把自己的生命和人民连在一起的英雄,剧中体现伯爵信念的诗句激荡人心,伯爵被总督宣判为死刑、关在牢狱的最后一段尤其令人动容。

  在歌德发表《爱格蒙特》这部诗作的二十几年后,正值19世纪最初的10年间,当时欧洲正处于反拿破仑侵略的高潮时期,整个德国社会萦绕着民族尊严受到威胁的气氛。鉴于此,身为德国人的作曲家贝多芬便想创作一首作品,来体现他的爱国之情。爱格蒙特的伟大形象使贝多芬甚为感动,正可以体现他认为受过良好教育和觉醒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坚定信念,于是贝多芬便选中歌德的诗剧《爱格蒙特》为其配乐。

  贝多芬在给友人信件中提到他在阅读《爱格蒙特》诗句时的感受:“我愿意并且被鼓动去用这文字创作音乐,这文字自己组成一个高尚的秩序,仿佛一座由心灵的手造成的宫殿一样……我创作《爱格蒙特》就是出于对诗人的爱,而且为了表明这一点,我没有向剧院索要任何报酬……”

  歌德与贝多芬,一位诗人,一位作曲家,两位都是当时德国的重要人物。虽然相差20多岁,歌德年长于贝多芬,但他们相互欣赏、彼此理解。贝多芬十分敬仰歌德的天赋,歌德也非常钦佩贝多芬的才华。贝多芬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尽管两个人在1812年才得以见面相识,但在此前就已经有书信往来。1811年4月12日,贝多芬写信给歌德,在信中他极尽倾慕和虔诚。贝多芬告诉歌德,不久将把自己为歌德的戏剧《爱格蒙特》所作的音乐寄给他,请他批评。并在信中表示,如果歌德对自己的音乐不满意,甚至批评的话,他都会如同接受最大的赞美一样欢喜。随后歌德在给贝多芬的复信中亲切地表示:“我已从你那里接收到很多好处,我对你表示诚恳的谢意。”1812年7月,歌德接受邀请到特普利策,此时那里聚集了众多王公贵族,恰好贝多芬也在场,于是歌德决定首先去看望贝多芬。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两人几乎天天会面,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歌德与贝多芬一起度过了几个月,但遗憾的是,尽管两人相互仰慕,却并未建立后续的友谊。为什么呢?

  据歌德的朋友、作家贝蒂娜的记录,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散步中,歌德与贝多芬相聊甚欢,然而在回来的路上,恰巧遇见了皇家的马队于此经过。歌德见状,立刻挣脱了贝多芬的手臂,闪身站在了马队一旁,不肯再走一步。贝多芬被激怒了,随后他按了按帽子,扣上了外衣的纽扣,气冲冲地往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的儿子看见贝多芬后,忙向他脱帽,因为他是贝多芬的学生,王妃也对贝多芬打招呼。走出很远后,贝多芬转过头去看歌德到底要干什么,他发现原来当皇家大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时,歌德拿下帽子放在手上,正深深弯着腰。看到歌德卑躬的样子,贝多芬狠狠地教训了歌德一番,随后他头也不回,扬长而去,最后贝多芬留下一句话,这也是很多人在文章中看到的那句,“世上贵族无数,但贝多芬仅有一个”。

  对这次的羞辱,歌德一辈子都没有忘记,他后来给朋友的信中说:“贝多芬的才华令我惊异。遗憾的是,他完全是一个狂放不羁的人。”

  在发生不愉快的散步事件后,歌德与贝多芬终止了交往,但即便如此,贝多芬对歌德仍是十分崇敬。人们在贝多芬晚年全聋时的谈话中发现,贝多芬决不允许别人用轻蔑的口吻谈论歌德,并曾对人表示,为了歌德自己情愿牺牲10次生命。

  我讲这个故事也是说明,我想跳出音乐和绘画的本身,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通过叙述历史、叙述人文、叙述画家和音乐家的创作,来讲更多的故事,所以在这本书中我始终不仅仅是讲音乐和绘画,还包含了很多历史、人文和故事。

  艺术的本身 就是在启发想象力

  李潘:指挥家吕嘉先生是国家大剧院的音乐总监,他热情流畅、细腻却奔放的指挥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世界名曲穿越时空磅礴的生命力。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也是一位读者,我们特别想听听吕嘉先生关于这本书的分享。

  吕嘉:碰到好的音乐,我每次的感受是不同的,会有画面不停在脑海里穿插。比如在《胜利交响曲》开始的时候,爱格蒙特被处决了,其实我想象的并不是悲伤——贝多芬是讲爱格蒙特的死,应该是悲伤的,但是从贝多芬的音乐里根本看不出消极,而是积极的状态。所以我看到的是有阳光的教堂,他的死是灵魂的重现,我们说涅槃,其实是唤醒了人们的良知,所以大家一起来斗争,最后取得胜利。

  贝多芬所作的《爱格蒙特序曲》对我来讲有特别的意义,我指挥过很多次这部作品,在德国指挥过两次,在意大利指挥过两次,每次感受都非常深刻。正如陈立先生说的,歌德的性格和贝多芬的性格有可能导致他们不能成为终身的朋友。确实也是,歌德是一个非常典雅的人,崇尚古典艺术,比如肖像画的背景选在罗马。贝多芬不是这样,音乐是没有局限的,音乐是直接从他的感触而发的。然而,在这样的两部作品中,你会发现,不同的表现方式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像中国的武林,北少林、南武当,用的方式、方法不一样,但殊途同归,最后都达到最高的境界。

  李潘:您出身于艺术世家,一直喜欢绘画,最近也在涉猎油画的创作,您是怎么看待绘画和音乐之间的关系的?

  吕嘉:其实绘画和音乐的关系很密切,因为绘画是通过图像让人产生想象力,我们一定不要一开始关注绘画的图像本身,先要跳出图像;音乐也是一样,听到音符,最后要通过跳出音符来启发想象力,艺术的本身就是在启发想象力。

  陈立:绘画和音乐实际上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但是它们又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线条和色彩。绘画的线条是笔墨的勾勒,它的色彩是颜料。而音乐的线条是旋律,它的色彩是和声。我们看到吕嘉先生的这些绘画,可以看出他和一般的画家画得不一样,为什么?奇妙在哪儿?它们充满了音乐的灵动和线条的动感,是由于他是一位音乐家。虽然画面是具象的,但是他的笔下有一种流动感,这是我最大的感受。音乐和绘画是可以完美结合的。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