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去有风的地方”,品最美风物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去有风的地方”,品最美风物

来源:解放日报2023-03-20 09:41

  作者:彭薇

  春暖花开,不少人将云南大理、剑川等地当作疫情后的第一次旅行目的地,皆因受到近日播出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的“熏染”。剧里的大理风光、非遗文化、民俗风情,处处皆美。古村落凤阳邑,剑川木雕、白族扎染等非遗文化迅速“火出圈”。彩云之南,不只有苍山洱海,还有一些最美风物,在悠悠岁月中飘摇沉淀。

“去有风的地方”,品最美风物

  非遗元素增添了云南大理旅行的吸引力。图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剑川木雕。新华社 发

  藏在大自然中的美

  与云南大理、丽江等一些知名古城相比,《去有风的地方》取景地让大家认识了云南一些小众的地方,领略不一样的滇西风光。

  凤阳邑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古村落,千年古道上驼铃声声,遗留了历史与文化的印记,自然而古朴。凤阳邑位于苍山佛顶峰下,原名“砖窑”,历史上曾以烧制砖瓦陶罐为主,后取“丹凤朝阳”之意,改名“凤阳邑”,寓意着吉祥、幸福、前途光明。

  “茶马古道——大理凤阳邑段”始于汉代,古道全长1900米,较好地保存了原貌,三四米宽的道路上铺有青石板。道路两旁是古村里最有特色的白族民居——垒石为室,民居的墙体用不规则石头砌成,与随处可见的植物相映成趣,处处散发出原生态之美。

  古道沿途风光秀丽,无数赶马人曾沿着这条古老的道路为藏区驮去茶叶、盐、糖等物品,把马匹、牛羊皮毛等带回内地,因此得名“茶马”。凤阳邑的草帽交易尤其兴盛,被冠以“草帽街”的称号。白族人拿着草编制品去集市上贩卖、交换,直到现在,村落里都能看见穿着白族服饰的老人坐在路边编织草帽、草簸箕等手工制品。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这首《小河淌水》带着云南民歌走向了世界。这首名曲的创作发源地就在云南弥渡县密祉镇。密祉历史文化悠久,还是“中国花灯艺术之乡”。在正月十五挑起各色花灯,挥长巾、扇子载歌载舞是云贵地区庆祝元宵节的方式。花灯表演队达到数千人,双龙戏珠、双狮表演、踩高跷等,演绎着经久不衰的花灯文化。

  云龙天灯海坪被誉为遗落人间的世外桃源。这里海拔2550米,年平均气温13℃。群山怀抱中有一块高山草甸,花繁草绿,犹如碧绿的绣毯,草甸中央有个大水塘,微风拂来,湖面波光粼粼。水塘边牛羊成群,山水、草甸、牧群等是天灯海坪璀璨的“珠宝”,美不胜收。

  悠悠岁月里的非遗艺术

  大到一座城,小到一个村,能吸引游客的除了山水、民居等风景之外,还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去有风的地方》中将大理的一些非遗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

  大理剑川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千年重镇,也是“木雕之乡”。剑川的木雕风格将本地的粗犷与江南木雕的细腻精巧恰到好处地糅合在一起,手工师傅能雕得“金龙腾空舞”,刻出“雄鸡报五更”,凿成“百鸟枝头唱”。剑川木雕能做古建筑的雕饰,如斗拱、门楣、格子门、八仙桌等,还能雕刻民间乐器,如龙头三弦上的龙头和音窗。如今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木雕工艺品成了日常用品,制作成茶盘、箱柜、笔架等。2011年,剑川木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理的天空是瓦蓝的,而一项非遗文化——白族扎染,更是留住了蓝天与白云。扎染古称“绞缬”,是中国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白族扎染有1500多年的历史,从唐代开始就是云南的民间时尚,还被钦定为贡品。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白布为原料,染料是植物蓝靛(俗称板蓝根)。扎染的灵魂步骤叫“扎花”,按花纹图样在布料上撮皱、折叠、翻卷,固定好后再一针一线地将它缝合或缠扎起来。染布再次展开时让人惊艳,浓淡不一的蓝与白,花草鱼虫或不规则的纹理等图样自然铺展,每一片都不尽相同。

  白族扎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流传于大理周城、喜洲和巍山等地,其中以白族周城最为出名,这里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扎染艺术之乡”。

  白族刺绣的工艺同样源远流长。白族刺绣融合其他各民族的刺绣工艺,运用当地独特的文化审美,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刺绣艺术,用来装饰自己的生活,广泛运用于服饰、头饰、鞋帽、裹肚、套枕、帐帘等生活用品。白族刺绣的围裙、鞋子的刺绣更为讲究,一双鞋子的刺绣也要花上六七天。船形绣鞋在当地颇有名气,鞋形似木船,又演变为鸡冠鞋、鱼形鞋等,特点是鞋头高翘,鞋尾有尾扣,鞋帮绣上各色图案。

  白族是一个非常爱美的民族,自古以来大理就以善于种植花卉而闻名,所以白族人民对花有着特殊的感情,喜欢用花形纹饰来装饰自己的衣物,寓意幸福美好的生活。宋代大理国统治者对茶花情有独钟,部分白族村落一直都有“户户挑花”的传统。除了花卉,其他常见的图案还有蝴蝶、金鱼、松鼠、虎、凤等。

  大理还有一些特色的民俗小物件,颇有讲究。比如在剧中出现了几次的“瓦猫”,是一个丑萌的传统手工艺品。瓦猫是白族人最常用的驱恶辟邪的吉祥物,白族人常将它当作看家护院的镇宅之物。它在当地的建筑中也常见,是民居屋脊专用的神兽造型。

  大理的咖啡馆里,大多挂着一幅神仙画风格的画,它是蜡染与甲马艺术的最新结合体“咖啡神”。蜡染是将绘画与染色结合起来的一门艺术,线条清晰,纹样丰富,构图简洁大方。它也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的技法之一,有2000多年的历史。甲马又名纸马或甲马纸,属于祭祀时的必备物品。大理最知名的甲马体验馆位于喜洲古镇。

  美食秘诀在一方水土

  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将非遗文化和美食文化融入剧中,让人了解了一个不一样的大理,更是让不少年轻人心驰神往。大理一些古镇的美食,也不仅仅是美食,而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紧紧地相依相存。

  提起诺邓火腿,不少人在《舌尖上的中国》已听过它的大名。诺邓火腿肉色嫩红,可生吃,也可熟吃,咸香而不腻。在诺邓古村,常看见大块的火腿肉高悬在屋顶,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风吹日晒,滋味更绵长。诺邓火腿的美味主要归功于这里的古盐井。当地人认为海盐不够健康,富含钾元素的诺邓盐更合他们的口味,也能为火腿增色。

  诺邓古时也称“诺邓井”,“井”就是盐井。从唐代开始,诺邓村的演变发展完全依赖于盐业经济的兴衰。诺邓人善于凿井制盐,也因为诺邓盐质非比寻常,保山、腾冲一带自古以来十分喜欢食用“诺盐”。自产的井盐加工造就了诺邓火腿独特的风味。

  在密祉,光豆腐就能做出一桌“满汉全席”。密祉豆腐宴特色鲜明,以豆腐为主要食材,有热菜、冷菜、腌制等三个系列。热菜有豆腐丸子、桂花飘香丸子、金丝豆腐、鸡蛋松豆腐等,冷菜有豆花、姜丝豆腐、蘸水豆腐等,腌制菜主要是腌豆腐和卤腐乳。

  制作密祉豆腐的秘诀不在于流程,而在于用水出自珍珠泉。珍珠泉是密祉茶马古道文盛街田坝里的一个泉眼,自古以来,密祉文盛街上家家户户制作豆腐用的都是珍珠泉的泉水,所做出的豆腐质地硬化、把切不蔫、雕花不黏、入锅不烂,十分适宜加工菜品。久而久之,特色的豆腐宴就成了密祉的一张招牌美食名片。(彭薇)

[ 责编:吴悠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