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谢稚柳与敦煌学

来源:解放日报2023-03-23 14:13

  作者:徐建融

  中国艺术史上优秀的书画家有不少,优秀的书画家兼诗人、词人的虽不多但还有,优秀的书画家、诗人、词人兼史论家、鉴定家的则少之又少,代不二三,谢稚柳先生正是其中之一。他的《敦煌艺术叙录》被认为是我国学者研究敦煌艺术的开山之作。

谢稚柳与敦煌学

《荷花》(中国画) 谢稚柳 中华艺术宫馆藏

  1941年春末,张大千率门人、子侄西渡流沙,到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本打算三个月、至多半年即可达成预想的目标,不料直到第二年尚遥遥无期,张大千遂致信谢稚柳邀他前来相助。翌年初,谢稚柳即到敦煌。两人进行分工,由张率弟子临摹壁画,谢独立承担石窟艺术(包括壁画和彩绘)的叙录,工作进度于是大为加速。至1943年,张和弟子完成壁画临摹数百幅,谢稚柳完成关于敦煌的艺术叙录30余万字。

  当张、谢在敦煌研究石窟艺术之际,以及张大千的临摹本在内地展出之时,不少人认为这不过是“水陆道场的工匠画,庸俗不堪,沾此气息便入魔道,为大千惋惜”(叶浅予《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集序》),谢稚柳的“叙录”相比于《式古堂书画汇考》等著录,当然也雅俗有别,等自郐下。倒是陈寅恪力排众议,认为张、谢的三年之行是敦煌学领域中的不朽盛事,尤其是谢稚柳完整叙录石窟艺术的著述,展现了国宝之全豹,不仅堪为中国敦煌学真正的开山之作,而且如“杲日升空,爝火俱息;黄钟一振,瓦釜失声”,使国外的敦煌学研究黯然失色。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敦煌艺术研究院为中心的敦煌学在中国本土发展突飞猛进、敦大辉煌,灿然而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尽管近40年来国内敦煌学的研究包括对石窟艺术的叙录,比谢稚柳的《敦煌艺术叙录》著述更加全面详细而且具体深入,但谢稚柳之于敦煌学的贡献依然是后人所不可取代的。具体而论,我以为有六:

  一是超人的意志。古今中外一切学术、艺术的成就,都需要学者、艺术家以殉道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去从事之。但前提是,这一工作的前景不仅是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更是社会公认有意义的。而谢稚柳的敦煌叙录,是当时的书画界公认为无意义的。至于在敦煌的日子里,工作、生活条件之艰苦,非今人所能想象,也非今人所能忍受。谢稚柳在莫高窟的工作,论环境,既没有电灯,也不可用油灯、蜡烛,而是上午三个小时的自然光;论工具,既不是钢笔、铅笔,更不是电脑,而是一方砚、一壶水、一支毛笔,数十万字的草稿变成数十万字的正稿,都是用毛笔磨着墨记下来、誊出来的。这样的工作,前人从没有做过,后人也不可能去做。

  二是著录的详尽。《敦煌艺术叙录》的体系,据谢稚柳先生对我的讲解,是从明清的各种书话著录中借鉴而来的。在此之前,国内外没有人做过这样体系的叙录。虽然在叙录的“后记”中他表示因为“不懂佛经”,所以颇有不满意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叙录可以说已经做到最大限度的详尽完备了。而他自己所说的一些不足,则由后继的敦煌学者们做了完善。

  三是画风的梳理。这份叙录不只是简单地著录壁画的内容和位置,更在于梳理了中国绘画传统在不同时代的画风流变,使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不同画风虽散见于各个洞窟之中,却得以一脉相承地贯穿起来。由两魏的疏冷到隋风的拙厚,由唐代的辉煌到宋初的芜杂,莫不渊源有自、因果相关。其断代的依据,不仅在有纪年的题记,更在画风的特点。今天看来,他的判断除极个别外,基本上都是准确的。

  四是画史的优劣。历来都用进化论的眼光来看待文艺史包括绘画史,例如,关于中国画,认为唐宋的画家画“落后”于明清的文人画。谢稚柳却表示:“我逐渐惊心于壁上的一切,逐渐发现个人平时熟习于一些明、清的以及少数宋、元绢或纸上的绘画,将这种眼光来看壁画,一下子是无法妥洽的。这正如池沼与江海之不同。平时所见的前代绘画,只是其中的一角而已。”颇有河伯望洋向若而兴叹的意思,而不此之见者,也就难免“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了。包括张大千,后来也经常对人讲起,文艺史不同于科技史,不能简单地持“发展”观,更应持“演变”观:从晋唐而明清,“一部绘画史,简直就是中华民族活力的衰退史”,正是同样的意思。作为传统的先进文化方向,明清文人画中有个别的杰出者,但从总体的普遍性而言,它永远不可能取代唐宋的画家画。正如高唱“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的赵翼之见,江山再有才人,在诗国的地位也不可能取代李杜。

  还有内外的互证。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又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任何学问都需要内外的互证,不宜局限于某一个固定的封闭立场。谢稚柳的叙录既是深入“虎穴”所得的真“虎子”,而他当时又有“身在此山”的迷惑不解之处。他说:“敦煌莫高窟壁画,直至隋开皇,始终与元魏的风规了无二致,而开皇以后至唐,突然改弦易辙与元魏绝缘……”对这一画风的突变,他当时如对无源之水,“看不出从何而来”。于是凭推测认为,是南方顾恺之的画风突然传到了边陲,使唐脱离了元魏的画格。直到20世纪80年代,山西出土了北齐的娄睿墓壁画,他才认识到莫高窟隋唐之际的壁画与娄睿墓壁画之间的异同,“从娄睿墓壁画的风规所示,就感到隋唐之际画风的突变,与顾恺之的渊源就显得不是直接的了,直接的是北齐”。

  最后是实战的创作。在敦煌的那段日子里,张大千与谢稚柳是有分工的:张负责临摹,谢负责叙录。但事实上,谢于叙录的余暇也偶作临摹,更多的是将敦煌主要是唐代的画法用于自己的创作。虽然谢稚柳早年的学画是从陈洪绶入手的。陈以人物、花鸟名世,但谢主要学他的花鸟而基本上不学他的人物。因为在他看来,陈画人物头大而身体畸小,“他的这种迂怪的个性表现,是不足为训的。”然而,当他看到敦煌的壁画,那种堂皇高华的形神、空实明快的线描、辉煌灿烂的色彩,便引起了他的心折,“真足以使人意消!”从而,他便开始画起了人物,除菩萨和佛像外,更多的是高士和仕女,其笔下的人物无不恢宏博大、气度风华,虽专门的人物画家也难以企及其境界。

  谢老既论敦煌艺术为中国绘画史上波澜壮阔的江海,我们也可以说敦煌学为谢老一生的学术、艺术生涯中波澜壮阔的江海!不知于此,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徐建融)

[ 责编:吴悠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