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重构时间的底片

来源:文艺报2023-03-24 09:43

  作者:老 贺

  去年我写过一首诗,最后一句是:“此刻,只要打开一扇窗户/我身体里就有一只鸟/飞向往生。”宁肯的小说《黑梦》就是从他精气神儿里飞出的一只鸟,里面有一种久违鲜活的残酷。

  亲情总是美好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家庭,温情是最后的防线,但是事实也并非完全如此。黑梦一家的组合本身就很奇葩,老爸刚果是蹬板车的临时工,哥哥黑雀儿是这一带的流氓头子,娘是疯子,黑梦是个侏儒。这种组合是底层中的底层,荒诞中的荒诞。刚果骑着三轮车率领着一家人满世界捡破烂,像大篷车,像马戏团。小说这样写到:“以至我时常怀念我们一家四口坐着刚果的三轮车满大街捡破烂儿的‘马戏团’情景。”哥哥黑雀儿“一咬成名”后,家庭秩序打乱,黑雀儿拿着军刺制服了老爸刚果,用手掐疯娘的脖子,把黑梦吊起来三天三夜,而疯娘看着吊起来的黑梦像一只活物却又不敢给他喂食。宁肯管这种现象叫“史前”,就是无序、混乱、荒蛮。文明实际上就是建立一种秩序、一种规则,再粗暴的规则也会给人以安全感,有一种可预知的边界。比如爸爸打孩子,再野蛮、再不讲理也还维系着长幼有序一点卑微的血缘伦常。而孩子打爹骂娘则是人伦颠倒,是一种近似疯狂的虚无。然而,仅仅在50年前,在北京的某些家庭中一不留神就打碎了文明的基本元素,显现出逼真的“返祖现象”。

  很有意思的是,小说中这种无序、混乱、扭曲、荒诞是在一个侏儒的眼中产生的,既现实又超现实。小说中黑梦自己形容自己:大脑袋,四肢像藕一样,也像是从垃圾站捡到的粉色的胳膊腿可以转动的布娃娃。无疑,在这个古老的城市中,黑梦是生物链的最底层:家庭赤贫,侏儒。黑梦一直觉得自己不属于人类,常有这样的自嘲:“我怕什么?黑梦什么也不怕,又不属人类。”“从来没人像我进化得这样艰难,痛苦,混乱,哪儿是进化,正相反,是返祖。”但也正因为如此、侏儒黑梦获得了一种“非人”的视角,一种更为自由冷静的视角。在侏儒眼里,“人类”是一群可笑、卑微、荒诞的物种,行文中常有这样目光:“刚果的中山装像寿衣”,“疯娘也穿上了褐色新衣,脸还是不洗,新与旧映衬下同样有遗像的味道”,“疯娘花白的长发挡住整个脸笑,不知多久没洗脸了脏得板结,以至很有质感,像金属一样迷人甚至恐怖,一如街头很脏的雕塑在笑”。虽然偏激,但某种意义也更接近真实。

  黑梦选择在房上生活,是远离“人类”的具体体现,小说的女一号七姐第一次见到黑梦就是在房上。北京平房的房顶独成一个世界,是另一个北京,是同一个空间的两个维度。黑梦与七姐在房上奔跑着,从琉璃厂经过菜市口、虎坊桥、达智桥……我的阅读跟着他们的影子,想象这个奇特的“非人”的世界、猫的世界和鸽子的世界。“我们在濛濛的雾气中奔跑,猫和鸽子还有少许的麻雀都奇怪地看着我们,或奔跑或惊飞,没人打破它们的世界,但七姐才不管它们。也不管侏儒黑梦是否跟得上,某种意义上说我倒觉得七姐更接近动物,她那样喜欢奔跑,马鹿似的奔跑。”“我们在黄昏的房上奔跑,在无垠的视野,在午后,在早晨,在雨中,在掠过一切使一切更接近海浪的风中奔跑。”

  七姐是个“圈子”,这是北京六七十年代形容女流氓的名词,也可以形容“不正经”女中学生,很有年代感。“七姐是米黄色尖领外套,仍属国防绿色系,三个棕色馒头扣也属仿造,要是真的就好了,鸡腿儿裤子一看是自己改的,同样男性化。唯独片儿鞋一看是女的,与麻雀般的耳有种一致的东西。”“她停下来淡淡地看我一眼,抽出一支烟,给我一支。”七姐的语言、形象、动作、思维非常符合那个年代“圈子”的身份。其实也就是十六七岁的女孩,自然也具有普通适龄少女的一面,比如单纯、善良、叛逆、热爱自由。当七姐发现自己被黑梦的顽主哥哥黑雀儿“带着”后,别的男生、街头的混混都不敢围着自己转了,自己成了无人搭理的孤家寡人,发现原来是黑雀儿作祟,非常愤慨,回身就指着黑雀儿的鼻子大骂:“滚一边儿呆着去!”为报复黑雀儿,无奈的七姐就去找黑梦玩,黑雀儿知道后把黑梦吊了三天三夜,七姐过来解救了黑梦,七姐走后黑雀儿又把黑梦吊起来,几次反复,最后七姐干脆每天上学前来看解下黑梦,在七姐决绝的逼迫下,黑雀儿只得放弃。

  房顶上的阁楼是小说的高潮,如果无垠的房顶是魔幻的海洋,那么阁楼就是一个梦,一个始终在文字里没有醒来的梦,只属于70年代的“黑梦”。“那时视野碧波万顷,有稍高出海平线一点的东西就打眼。广袤田野上的机井房也类似。阁楼不朝院子,在两个连体房脊之间的一侧斜面上凸出来,同样有个小屋顶。屋顶为三角形,下面是两扇窗或门,被两道黑X字形的宽木条封死。里面全是书,各式各样的书,简直是图书馆的局部。”其实这里就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住宅,带阁楼的独院。而这对于住在大杂院的又没有见过世面的平民孩子来说,相当于一座宫殿。另外,在那个文化荒蛮的年代里,满屋子书几乎是一种奇迹,甚至一种幻觉。他们把奇遇的“宫殿”叫做墓穴,墓穴这个词很有镜头感。一是从房顶下沉进入的,二是屋里的一切布满了灰尘,光线灰暗,寂静无声,像是包了一层被岁月打磨的浆。在那样喧嚣的时代,有这样一个秘密的天地,不仅可以忘了世界,也被世界所遗忘。所以,七姐与黑梦像守护宝藏一样守护着这个“洞天福地”。此时,这部小说已从青春残酷进入到梦的寓言。

  宁肯形容阁楼是墓室,是下沉的船,是水底世界,准确而诗意。黑梦与七姐在墓穴里各得其所,黑梦喜欢书,七姐迷恋旧式家具。“我太渴望墓中的书了,特别是那些书架上的书,只挂了不多的灰尘,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书脊都能看……突然找到了《包法利夫人》!然后又看到了《一千零一夜》《上尉的女儿》《复活》《罪与罚》《战争与和平》《山海经》《史记》《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书对于黑梦而言是世界中的世界、梦中之梦,是孤独的进化与退化,是“非人”对人的隔绝。而七姐在阁楼的下一层痴迷一张老式雕花红木大床。自然,一个女孩喜欢房屋与好看的家具是很平常的事。七姐竟然拿出了一块抹布擦拭那张红木大床,大床也一样在“水底”世界。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圈子”,一个抽烟、骂街的女流氓,一个北京底层家庭的丫头片子,在一个灰暗的、落满灰尘的“墓室”里安静地擦拭雕花老床与各种没有见过的家具。不是擦一次,是一遍一遍无声地擦,像旧时代的幽闭的女子孤独地做着女红。粗鄙没有了,暴力狰狞没有了,换来的是女性温柔与静雅的苏醒,对美的惊叹与臣服。

  《黑梦》是宁肯中短篇小说集《城与年》中最后一部中篇。《城与年》里的九篇小说都是以作者原生态的少年经历为素材。所以这部小说集也可以合成一部长篇。《黑梦》是全书的高音部份。当宁肯以40年的写作经验与40年的内心酝酿,回到书写人生的底片时(童年综合体验),终于找到了侏儒的视角。这个进入非常重要,作者通过这种特殊而开放的他者视角顺利地回到了“少年现场”。像“灵堂,遗像,中山装像寿衣,板结的脸像脏河开化,疯娘说唱如同永恒”等,这样的词语就自然长出了魔幻的翅膀,这是属于这部作品中独有的词语,这些词语既符合黑梦的身份又贴合时代的气质。

  对于《黑梦》这部小说,每个读者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方式,比如说是时代隐喻小说、残酷青春回忆录、畸形爱情之梦、本土的魔幻现实主义……我无意于将这部作品归类与定性。我更想说,它是一个开放而生长的文本,这里的生长有两层含义:第一,这部小说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40年的积淀中长出来的;第二,它可以进入任何时代的“当下”,甚至与你当下的阅读一起“生长”,它是活的,它在你的阅读中慢慢孵化出血肉,面目清晰。在新的叙事里,语言与结构相互撞击,能指超出了所指的边界。或者说,此时,能指即是所指,还原即是重构。(老贺)

[ 责编:吴悠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李 蕾:影视创作 怎能一“娱”概之

  • 《不够善良的我们》:一种中年叙事的新写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