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是什么让我们吞咽下了那些“狗血的剧情”?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是什么让我们吞咽下了那些“狗血的剧情”?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3-24 10:39

  作者:周才庶

  时代呼唤文艺精品,无奈精品不可多得。多数情况下我们总会面对平庸甚至拙劣的影视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某些俗套、浮夸、无聊的剧情。电视剧动辄几十集,有些作品有惊艳的开头却没有精彩的结尾,有些作品播映到中间部分便显得乏力无趣,网友时常用“扑街”“狗血”“烂尾”来形容类似情况。有些电视剧明明并不好,为什么我们会看得下去?有些剧情明明很荒诞,为什么我们可以容忍不合逻辑之处而不弃剧?

是什么让我们吞咽下了那些“狗血的剧情”?

  2月,电视剧《我们的日子》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并在爱奇艺、腾讯视频同步播出赢得高收视率,一度蝉联周收视冠军。该剧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四个家庭三代人的故事,展现时代变迁下个人成长与情感守护。作为一部都市年代剧,这部剧有宏大的叙事意图。除了平凡婚姻,它还刻画深厚的母女之情、疼痛的青春爱情、幼稚的三角恋情。除了多元情感,它还表现山乡巨变、社会演进,结合计划生育、工人下岗等现实背景来推进情节,颇有点家国同构的基调与岁月感怀的意味。

  该剧讲述了三代人的生活:对姥姥这一代人,突出她为孩子操劳的一生,反映中国家庭中彼此需要、紧密联系的亲子伦理关系;对刘淑霞这一代人,表现他们平平淡淡、吵吵闹闹的一生,反应中国工人在过去三十年的生活状况;对王雪花这一代人,表现他们中规中矩的成长经历以及分分合合的爱情。然而,纵观整体剧情,其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穷困仍然是剧中人物面对的人生困境。一会儿是傅莹家里穷,儿子东方宏喜爱音乐却买不起电子琴;一会儿是刘淑霞家里很穷,无法负担两个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大人们试图说服王雪花念职高,于是引发了矛盾冲突。这不禁让人想反问一句:90年代中国东北的双职工家庭至于这么穷吗?再如,王雪花念中学了,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严冰,她的突然降临就是为了推动与明中相关的剧情,而不是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严冰第一天到学校就遭遇校园霸凌,雪花侠义相助,两人结下友情,显然这是青春片中用得很滥的桥段。严冰回家后和爸爸的对话是这样的:“爸爸,我今天交了新朋友,她叫王雪花,今天我们班同学欺负我,她就保护我,我们一起把坏同学都打跑了。”或许,这样的对白更适合幼儿园小朋友。中学生的话语方式果真如此?

  剧中有不少情节不合常理、无法推敲、饱受诟病,兹不赘述。有意思的是,很多观众并不因此而弃剧,使得该剧在播映期间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热度。很多人士也并不因此而草率地评判它是“烂剧”,它仍可能获得电视奖项,或走在所谓精品剧的运作路线上。毕竟,电视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某些不足之外,它的演员表演是出彩的、摄影技术是先进的、场景搭建是逼真的,等等。那么,故事进展与情节逻辑到底有多重要?为什么我们可以一边抹着眼泪感动,一边吞咽下那些“狗血的剧情”?

  这就要说说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观看者的审美意图。观看者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之下观看电视剧影响了他对剧集的评价,有的是消磨时光,有的是放松身心,有的是评论研究,不同状态下对剧集的容忍程度有所不同。大多数人是在一种审美的时间空隙之中观看电视剧,他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并不那么劳累,还能有一点时间留给电视剧,那么这种审美意图主要是获取美感、愉悦感或认同感,它具有较大的包容度,可能在较强的情感认同或较迷糊的审美时间中忽略了那些难以自洽的情节。其二,“好”与“烂”的审美价值。“好”或“烂”时常被用来评价影视作品。影视作品的好坏取决于它们是否有价值,这往往根据是否再现真实世界、是否传递美好价值、是否具有叙事技巧等一些传统标准和规范被判定。电视剧既有其本身的价值,又有对人的价值,这是两个维度的问题。电视剧本身的价值一般是在普遍意义上达成共识的价值;而电视剧对人的价值可以因人而异,一部某些人认为“很烂”的电视剧可能对特定人群产生很好的价值。如果一个影视作品符合主流规范和标准,那么它在传统意义上是好的;如果一个影视作品能够促成有价值的参与活动,那么它在最终意义上是好的。我们看到一些电视剧中不乏“狗血”“烂尾”的情节,可它们被观看者置于审美空隙时间中,形成了有价值的审美参与活动,于是,这些电视剧仍有其审美的合理性。就如《我们的日子》,整部电视剧没有设置特别强烈的戏剧冲突,还有不少牵强刻意的情节与贫瘠单调的对白,可它还是创造了一些年代感,缓缓呈现出平淡如水、波澜不惊的岁月,让你产生对过去的回忆、对生命的感受。

  (作者周才庶系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是什么让我们吞咽下了那些“狗血的剧情”?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稍微想起一些》:在恋爱终结点回眸爱情

  • 非遗的保护传承需要更年轻的文艺语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