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永不过时的“雷锋”精神——评芭蕾舞组诗《榜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永不过时的“雷锋”精神——评芭蕾舞组诗《榜样》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3-31 10:52

  作者:安徽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授、院长,新疆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戴虎

  在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之际,辽宁芭蕾舞团青少年芭蕾舞团复排了芭蕾舞蹈组诗《榜样》。这是国内首部青少年芭蕾舞剧,也是首部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大型芭蕾舞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展开,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芭蕾舞蹈组诗《榜样》正是对“永不过时雷锋精神”的再次掘进与升华。

  寻常中的笃定:从“雷锋”到《榜样》的精神逻辑

  “一线光、一粒种、一滴水、一块砖、一颗钉”,《榜样》五幕组诗的主题,撷取自《雷锋日记》的内容。然而,定题的着意之处却并非文字的表象,也不是简单地以“模仿”表现自然形态或运动特征,而是强调其在不同时代里近乎一致的“寻常”,呈现“雷锋日记”的精神力量。

  主创回避了对雷锋“这个人”的塑造,而强调对“这个时代”雷锋精神的言说。“雷锋”作为自然个体早已消逝,而作为精神符号,六十年来因为“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早已成为几代人熟悉的“寻常”。而如何从“光、种、水、砖、钉”这些碎片式的文字里,创造出与“雷锋精神”具有逻辑类似的舞蹈形象,总导演姜洋从“线”“粒”“滴”“块”“颗”的字面修辞中,看到了每组诗的“动机”,发现了每个篇章的主题动作。

  “一线光”里,“一”字排列的孩子们,“光”聚焦在脚下,经年训练的脚背与肌肉线条,因“一线光”的刻意聚焦而放大,或开或绷或擦或吸的动作语言,令那一条线上少年的脚背充满表情,溢满舞台。接着,“一线光”聚焦在孩子们伸向观众的双手,那深情向空中的抓握,仿佛就是要抓住光明中的希望。随后,音乐逐渐展开,孩子们以夸张摆臂跨步行进的姿态向舞台纵深行走,逐渐消隐在天幕暗影里。逐光的孩子以递进的调度,朝着角落里的一线光,伸手寻找、抓握希望,二个、四个、六个、八个……“紧拉慢跳”的速度反差,以动作之“慢”彰显追逐之“快”,通过“少先队礼”主题动作的不断延长、变形、叠加,形成一系列“追逐”“跋涉”“奔跑”等带有指向性的造型。这种“递进”“叠加”“重复”的编导技法,是整部剧中一以贯之的技术理念。在编导看来,“雷锋”正是将生活中看似琐碎的、寻常的、简单的好人好事,当作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来坚持与重复,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雷锋精神”;而芭蕾舞蹈的表演,尤其是脚下功夫,也是无数次训练的重复与坚持,才有了高雅、高超的艺术品质。同样地,60年后我们依然可以如此亲近地感受“雷锋”,也是我们在日常的、寻常的生活里持续深入学习“雷锋”的历史使然。

  形似神合:《榜样》对“雷锋精神”的形象建构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一粒种,蕴藏着无限的力量与可能。舞台中央悄然立起足尖,“碎步”动作不断累积。演员头部和肩部的反向运动,像极了种子破土而出、倔强生长的生命脉动。小幅度的动作、短促的发力,因立在足尖高重心的呈现,更显示出种子“小”而生命力“强”的不平凡。天幕上垂下的层层银色流苏,如同春雨绵绵,形成了朦胧的舞台画面。从“一粒种”的倔强生长、破土而出,到播撒“一片田”、铺成“万顷地”,又归于寂静深沉的“周而复始”。末了,舞台一角依旧是那棵破土而出的懵懂小草,其对角上是那个一直反复出现的背影。那背影是光,是一粒种,是“春风吹又生”的未来,也是整部组诗象征“榜样”、隐喻“雷锋精神”的形象符号。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的平和与包容,水的奔涌与坚韧,水的生生不息与百折不挠,都像极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出的文化品性与精神力量。以腰为轴的卷叠、展开、收缩、舒展,手脚开合以“圆”为运动轨迹,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层层叠加,象征着水滴的跳跃、灵动、柔韧。“一个人(一滴水)”与“一群人(一片水)”,在不断的空间移动中,以富有张力的身体姿态,使舞蹈在无尽的流动中,塑造出“滴水汇聚入江海”的哲学意味。

  如果“光”“种”“水”的形象建构出“雷锋精神”的形似逻辑,那么“一块砖”“一颗钉”则是从“雷锋精神”的内涵形象入手,设计了“榜样”的舞台戏剧结构与动作语汇。编导将“一块砖”设定为“校园”里充满童趣的一堂课,五颜六色的砖就像少年们未知而美好的未来。课堂上(光影)在讲述雷锋的故事,那“砖”化作一条笔直的路,从上场口到下场口。耐人寻味的是,路的中央缺失了一块砖,牵手而行的少年们每到缺口处都不得不从路上“掉”下来,再“爬”上去。弥补那缺失的“一块砖”,显得愈发沉重而迫切。“一颗钉”里加入了大量的旋转、跳跃、托举、挥鞭转等技术动作,以三人、四人、六人、八人、群体组合的方式,层层推进、大开大合。一方面,作为整部组诗的最后一个篇章,需要用高昂的情绪收尾;另一方面,作为芭蕾舞蹈组诗,需要用这样高超的技术,显现演员和团队的高艺术品质;更重要的是,“高昂”情绪、“高超”技术,“高水准”艺术品质,都是为了强调“螺丝钉精神”在于“钻、专”,“雷锋精神”在于“撰、传”,雷锋精神生生不息永不褪色正是因为“代有新人出”的绵延赓续。

  尚善与至简:《榜样》的中国式审美意味

  “光”“种”“水”“石”(砖)“钉”,五个在《雷锋日记》中高频率出现的词语,是雷锋始终将个人融入集体的信念与理想转喻,也是“雷锋精神”作为“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的象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要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榜样》正是扎根中华传统审美意蕴,将中国舞的运动方式与审美意趣完美融入芭蕾舞蹈语汇,从形象逻辑上精准地指向“雷锋精神”,通过“榜样”让“世界对中国多一份理解”。

  整部作品“不见雷锋,却处处都是雷锋”。从“有形”的“雷锋”,到“无界”的“雷锋精神”,五个篇章自成体系、各有“题眼”,又因“精神逻辑”的类似而并置为一组“榜样”,拼接出一幅更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谱系。

  同时,我们在“榜样”的形式结构中还看到一份“执念”。一是如何从“形式”之“多”,把握“精神”之“纯”。每一幕对现代芭蕾、古典芭蕾、戏剧、现代舞语言的创作与取舍,队形的设计与组接、服装色彩与舞美设计的选择与呈现、每幕五字梯形诗的解说词,都在刻意地讲究形式感上简洁、质朴,但又无一不是在塑造“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个人”唯有融进“集体”才有价值的“雷锋精神”。二是每一幕都是从“一”而“多”的情绪推进,“一”意味着起始、简约,也决定着每一幕主题动作的选择,而“起始、简约”之后便意味着无数个“一”的集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种“致广大而尽精微”、以简驭繁、化繁为简的中国式审美哲学,成为本剧主创始终追求的“那束光”。(戴虎)

  永不过时的“雷锋”精神——评芭蕾舞组诗《榜样》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