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有了AI技术,一个人将能拍出一部电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有了AI技术,一个人将能拍出一部电影

来源:解放日报2023-04-05 10:41

  作者:钟菡

  “我有一个故事,你能把它变成电影吗?”以前,拍摄独立电影是一件普通人望尘莫及的事,随着AI时代到来,它正变得相对简单、廉价,也许人人触手可及。

  记者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获悉,该校电影制作系已从今年2月开始开设AI课程,这是沪上电影院校的首个AI电影课。在课上,学生通过学习使用一款AI软件,可以为自己的短片生成美术概念图、选角参考图、分镜图等,不仅节约创作时间、提供创作灵感,也可在未来参与影视节创投、吸引投资人时提供可视化依据。借助AI的帮助,一个人拍出一部电影也许不久以后将成为现实。

  不过,随着AI电影拍摄课题研究逐步深入,也引发电影人和电影教育者的审慎思考。AI如何帮助人类拍电影?在强大的AI工具面前,电影人会被取代吗?

  提示到位,分镜选角都对

  用AI生成清晰的电影美术风格和拍摄方案,会让项目有更多被成功孵化的机会

  “我要一位有‘中国版’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感觉的演员。”听到这样的导演要求,选角导演可能会一头雾水。更令人头疼的是,他需要想象有类似气质的中国演员大概会长什么样,再去茫茫人海中寻觅。

  如今,使用一款AI软件,可以快速总结出伊斯特伍德的形貌、性格和银幕形象特征,并生成一位符合以上特征的中国男性形象肖像照。当然,这并不是现实中存在的人。有了这张肖像模板,导演可以把需求进一步明晰化,在选角时按图索骥。

  “电影行业用AI参与拍摄是最近6个月才有的,主要运用在美术方面。”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电影制作系高级讲师奥黛·阿瓦迪亚注意到业内最新趋势,在去年12月底研发了AI课程,并在今年新学期开设,让学生熟练应用在作品拍摄实践中。课上使用的是一款名叫Midjourney的人工智能程序,该程序由一个研究实验室开发,可根据文本描述创建图像。不像ChatGPT的大众化沟通方式,Midjourney需要专业的问题描述来提示。比如在生成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中国版”演员时,需加上“35毫米镜头拍摄”“浅焦”“特写照片”等关键词,才能获得符合电影行业规范的照片。

  奥黛花大量时间教学生如何写关键提示词,用一些示例启发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发散思维。比如,她让AI软件生成“汉代的航天员”人物形象,这可以为如何将科幻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带来灵感。“以前做电影提案时,导演往往要花高价聘请插画师或设计师,画出自己想要的视觉效果,现在有了AI,只要支付低廉的软件使用费,就可以把脑海中的想法变为精细的图像。”

  通过课程学习,AI软件已经给电影制作系学生的创作带来很多变化。“开始听说用AI拍电影时觉得有点不靠谱,用了之后发现它的确能给我们带来不少新东西。”电影制作系学生谭钦之正在创作的短片涉及寺庙场景,一度为该用哪种风格的寺庙犯愁。把需求告诉AI后,它不仅判断出棕色调为主的寺庙相比黑白色调更适合这部短片,并匹配到最合适的视觉方案。在拍摄机位和布光上,也给出了可行性的参考。“如果我自己寻找资料,可能需要搜索成百上千张图片,还要分门别类查找具体细节。AI至少节省了一半工作量。”

  低年级的汪佳雯原本还不到上这门课的时候,但在创作一部带有超现实主义元素的短片时,美术功底不强的她发现靠自己无法描绘出脑海中那些“奇观”。“因为题材的特殊性,我的片子很难找到参考图片。”于是,奥黛帮她“开小灶”,为了控制AI生成的雪的质感和面积,两人在微信上沟通到凌晨四点。“AI解决了绘图的门槛,但软件使用也有门槛,因为无法给出有效的提示词,前期我一直在试错,甚至质疑AI协助拍摄的方案是否可行。如今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调整指令。”现在,她的短片已进入演员造型阶段,依据的图片就是AI生成的。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陈晓达注意到,类似AI软件的出现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提示工程师(Prompt Engineer)。这门课程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学生如何给出提示词,和AI顺畅交流。在他看来,AI作为工具不仅能帮学生完成短片创作,在参与电影节创投会时,相比只拿出一个故事大纲,用AI生成清晰的电影美术风格和拍摄方案,也会让项目有更多被看到和被成功孵化的机会。这门电影AI课现被纳入学院今年启动的数字化转型创新课改计划,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剧本创意,学生得自己来

  AI可以帮人解决问题,但问题本身需要人来提出。好的剧本正是向世界提出的问题

  AI如此有用,但也引起一些电影人的担忧。

  “作为一个研习绘画20年的人,突然有一天看到AI的画,你能想象我的心情吗?”电影制作系讲师王子主讲美术置景课,他坦言,当AI突然进入绘画领域时,自己一度感到焦虑,不停思考自己和AI创作的区别。“艺术家画一幅油画也许要三四个月,而AI可能只需一天,而且,给它一支笔、一个机械手臂,它也许能模拟油画的笔触。AI的确可以大大节省时间,但会带来巨大的创作惰性,这是我在教学初期,一度不想让学生使用AI的原因。”

  王子认为,AI进入电影行业是大势所趋,但使用时要有节制。“未来电影制作中一定会加入AI的工作流程,这是不可避免的。在课堂上,学生们已经见识到它在寻找和生成图片时的强大,但我一直提醒大家思考,这些图片里缺少的是什么?”

  他举例,当创作者走进一个真实的寺庙空间时,可以观察到真实的历史细节,通过和寺庙中的僧人交流,也可以获得空间背后的故事和创作素材。这些都是AI生成的图片资料替代不了的。

  “人和AI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的情感要多得多。电影通过讲故事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情感方面需要由人来完成。”

  AI提供了快速内容产出的捷径,但不能因此闭门造车。谭钦之表示,尽管有了AI图片参考,自己已经找到一些取景地备选,但在开机前还是会再去实地考察、勘景,确定最终方案。“无论是场景、道具还是演员,AI只是提供一个参考的方向。”

  在AI课程上,奥黛同样有所保留。“我们还没有在剧本写作上应用AI。剧本是最初的创意,需要学生自己想出来,提高创意思维和写作能力。”在奥黛看来,通过AI将导演意图生成视觉阐述,可以提高团队沟通和拍摄效率,但自己写剧本是电影创作的底线。“剧本是创意生产活动,创意是我们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的部分。我不反对学生在毕业后拿AI来写剧本,但在这里还不行。”

  “AI作为工具可以帮助人解决问题,但问题本身需要人来提出。好的电影剧本,正是向世界提出的问题。”陈晓达说。

  在对AI软件进行课题研究时,王子注意到,由于开发者的文化背景,使得AI在描述中国古代美术形象时往往发生较大偏差。比如让AI生成妇女在战场上的形象时,会发现AI对商代服饰的知识储备有限,人物视觉特征也带有明显的西方审美,很像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这提醒我们,不能过于依赖AI提供的信息,我们的美学知识储备很重要。当审美和技术状态不成熟的时候,尤其要克制地使用AI。”

  AI面前,工具人易被替代

  对内容创作而言,AI会降低门槛。年少时的野心和梦想,可以通过AI证明给世界看

  日前,光线传媒宣布将改编人气小说《去你的岛》,推出同名动画电影,并推出由AI制作的首张宣传海报。除了海报,AI还将深度参与这部动画电影的开发和制作,这引发网友热议,AI拍电影时代真的来了吗?

  “完全由AI来拍一部电影,这当然有可能实现,我也绝对会买票去看。”奥黛觉得,AI拍的电影未必会是一部好电影,但“AI电影”总有一天会上映。

  随着ChatGPT的流行,如今不少人都会关心某个行业是否会被AI取代。面对总有一天会拍出电影的AI,大部分电影人还是持乐观态度。前不久,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携新片《铃芽之旅》来上海路演时,就有人问他如何看待AI创作动画。新海诚觉得,AI是一种很好的工具,“要是AI能替我写剧本、替我画画,那太好了。但是希望不久的将来,不要让AI占领人类市场,希望创作者一起加油,不要输给AI。”

  在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3D动画系的办公室里,系主任徐一然打开自己的电脑,给记者展示他的4位AI“员工”,它们分别负责剧本创作、图像设计、数字人生成、配音等工作。靠着这4位“员工”马不停蹄地接力,他花了几个小时就创作了一部约10分钟的短片。

  短片里,一位服饰、妆容略带惊悚的美少女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故事。如果采用传统拍摄模式,需要请演员、造型师、灯光师、摄影师等,再加上电脑后期,成本不菲,使用AI不仅大大节约时间,4位AI员工的“工资”,也就是软件使用成本,只需100多元。

  “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点像老板,给AI下属派发任务。”徐一然介绍,故事的大纲由他创作,在让AI以此为基础扩充剧本时,会要求一次性给出10个点子,然后选择其中不错的点子,要求其进一步细化。在生成人物形象时,同样在眼睛大小、肤色等方面经过大量调整,为了进一步精确,有时不得不手工改图后再丢给AI理解。“它可以理解指令,但还做不到完全听你的。”徐一然认为,目前带AI工作,就像在带实习生,“AI有做事情的能力,但需要你一步步指导它怎么做,在一个点上往往需要来回多次”。

  绘图这一单项工作,指导AI来做,也许未必会比一个熟练的美术师做省力,但对工序复杂的流程,比如拍电影,AI可以成为很好的帮手。“在AI面前,我完全没有焦虑感,而且觉得很开心。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做部动画电影,有什么不好?”徐一然说。

  这样的课题实验也引发大家思考。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3D动画系讲师卢文君想起,2017年上映的动画影片《挚爱梵高》中,为了让梵高的油画动起来,制作团队从5000位应聘者中选择了125位画家和动画师接受绘画训练,模仿梵高的画作风格,再一帧帧画出流动的油画效果。如今,这样的作品可以用AI来生成。“现在商业美术领域会有一种危机感,AI对二次元、迪士尼等商业美术风格的学习能力很强,因为它的学习资料特别多,也有规律可言,但如果要AI创造一个新的风格暂时还不可行。”

  “在AI面前,单项专业的事最容易被替代,你如果只是一个工具人,那么未来必然会被工具所替代。这就更需要我们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陈晓达认为,在AI冲击下,学院更应该加强通识教育,综合能力越强,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越强。

  可以讲故事的数字虚拟人,用简单笔画瞬间生成云起云落的写实绘画,用动画形象替换真人演出的短视频……随着AI软件不断出现以及使用门槛日渐降低,未来,这样的创作都可能实现大众化。卢文君认为,“你年少时的野心和梦想,都可以通过AI,证明给世界看。”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