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奥斯特伦德:逃离“审慎”直面人性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奥斯特伦德:逃离“审慎”直面人性

来源:北京日报2023-04-11 09:30

  作者:张 冲

  不久前,瑞典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被宣布为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此前,他的作品《方形》与《悲情三角》相继获得戛纳金棕榈最佳影片奖,两者又都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

  奥斯特伦德1974年出生于瑞典哥德堡,毕业于哥德堡电影学院,于2004年导演了首部长片《吉他蒙古人》,接下来又导演了《儿戏》(2011)、《游客》(2014)、《方形》(2016)与《悲情三角》(2022)。由于他作品的当下性、先锋前卫性与思想力度,在国际影坛备受瞩目。

  《方形》剧照

  《悲情三角》剧照

  社会学实验:

  倾斜的权力场与秩序重组

  奥斯特伦德的电影《悲情三角》的灵感来自于意大利电影《踩过界》(丽娜·沃特穆勒导演,1974),对“男女约会男人付款”等约定俗成的“基于性别的陈规定型”与道德秩序进行了反思与颠覆,看似日常生活秩序与男女的相处之道,却触及良多社会性问题。电影中男模特卡尔一边反对刻板的“男女身份”认同,一边同异性进行男女关系中权力意志的博弈,恰如出租车司机在卡尔下车前对他说的“如果你爱她就必须抗争,因为如果你不去抗争,你就会成为她的奴隶”。除此之外,导演还呈现了当下异性在一起经济合作、共享资源双赢的事实,揭去了爱情浪漫的面纱,彰显其物化特质。

  奥斯特伦德探询人类原始的良知、本能欲望及其动物性。他先是在《方形》里设置了猿人、猩猩等元素,后在《悲情三角》中将人类的原始本能在物化世界里呈现出来:为了一口本能的吃食与安逸的休息之处,男模卡尔屈从于菲律宾裔中年女清洁工的权威与物质的引诱,愈发失去道德羞愧感。影片的名字“悲情三角”既指人面部的眉心三角区,也指两性关系中复杂的三角关系——在电影中处于薪酬链最底端的亚裔厕所清洁女工,在游艇失事之后,凭借寻找食物、生火与做饭,成为漂流岛上一众有钱人的女王,从而看出物质占有关系发生变化时,权力场域倾斜后秩序发生了重组。

  奥斯特伦德说过他电影的内核在于“社会性”,并不热衷于“聚焦个体”。他的电影常常将一些社会问题展现在镜头内,如《方形》中的信念缺失、言论自由、流浪者人群、残障人士、精神病患与难民问题等;《悲情三角》中的阶层失衡、行业与资本垄断、失业、过度发展与武器交易等问题;《游客》中的中产阶级伦理危机及秩序的临界问题等。《方形》中信念失衡、信任危机与城市化“惊颤”中冷漠的滋生,导致求助与问询遭遇冷遇与拒绝。奥斯特伦德说,他在电影中“试图解放自己,不被艺术电影的一些传统、一些规则所捆绑,严肃的事情不一定要用严肃的方式去讨论”。《悲情三角》中就用了非严肃的狂欢方式讨论了严肃的问题——影片中优雅体面的富豪呕吐、排泄物横流的场面,“异常恶心,恶心到绝对超越观众的想象,否则就太安全,太无趣了”。“恶心”场景解构了既定的秩序与界限,将权威、资本的面纱拉下。

  艺术实践:

  电影作为当代艺术的表达空间

  奥斯特伦德的电影喜欢将当代艺术的各种新形式,作为电影叙事元素纳入其中。电影《方形》中展览馆门口矗立的传统写实主义特征的青铜骑士雕像被吊车吊下来,扔在地上摔坏,展览雕像的原处即将展示作品《方形》——这是一部混合了观念艺术与行为艺术的作品,试图建构“信任和关心的圣所”与“同享权利,共担责任”的空间。电影中还将装置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及大地艺术等元素呈现出来。展览馆中出现了两个方向标“相信他人/不相信他人”的选择,亦延续了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罗伊·安德森对“信念”“信仰”与“相信”问题的讨论,只不过换了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影片中,作为《方形》作品的宣发策划案,“金发小乞丐被炸成碎片”短视频以病毒式的方式快速传播,成为头条与热点话题。视频内容中的金发、乞丐以及难民等身体或身份特征,引发社会各媒体的讨论、关注与批判,差点导致策展人克里斯蒂安“引咎辞职”。媒体的判断标准、权力场域与系统的渗透、操控无处不在,人类在以语言、图像与符号为主要媒介的象征界里无法躲藏。

  在《方形》中,奥斯特伦德使用了米洛斯的装置艺术作品《你一无所有:沙堆》。艺术家“用日常的物品来探索人类个体对艺术的回应的意义”,即“通过艺术的提炼,让这些原本司空见惯的物品散发出别样的光芒”,以“展览/非展览”的方式打破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亦是对杜尚艺术观的一种延续。影片中也有多媒体艺术的使用:记录“猿人”的影像展,“2秒钟抓住观众”的流媒体短视频广告,智能时代病毒式营销以及冰桶挑战等。

  思想穿透力:

  审慎的中产阶级与原始本能

  奥斯特伦德的电影常常带有尼采思想的穿透力,反思诸如“人类目前的文明是不是以未来的发展为代价”这样的问题。

  在电影《方形》中,策展人克里斯蒂安在宴会上请来了一位“猿人”与宾客进行行为艺术式的表演。电影旁白以一种中产阶级审慎的态度对待出现在宴客大厅的“猿人”,并对在座的精英人士提出建议与忠告:在“丛林”中与野兽相遇,不要面露“惧色”,亦不要逃跑,而是要有谋略地“屏息凝神”,“隐匿在人群中”,“一动不动静待他人成为盘中餐”。人类不敢直接以“力量”和“直面”来解决丛林问题,选择以逃避和“静待他人成为盘中餐”的谋略手段躲过野兽对自己的猎杀,令人想到尼采的反思:如果文明的人类以“失败者、卑躬屈膝者、萎靡颓废者、中毒者”这种末人状态存在的话,那么这种文明意义何在?

  奥斯特伦德在影片《游客》中讨论了人类对自己本质的天性、自然性与真实性的否定。电影中雪崩发生时,妻子第一时间本能地呼喊丈夫的同时保护孩子,而丈夫在第一时间却以最快的速度一个人逃离了餐厅。面对妻子的三次质询,他从一开始的辩解、说谎到承认。他才开始自责,声称对自己在雪崩时趋利避害、私自逃跑的“生本能”感到失望和厌恶,并说他自己也是“自己本能的最大受害者”。中产阶级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难以承担重负的“男性身份”,奥斯特伦德对人存在的真相进行了复调式的刻画。

  《儿戏》中,人被规训为“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人,所以瑞典白人小孩在面对黑人小孩野蛮抢手机的行为时,不敢动手反抗,而是用所谓的“协商”“民主”“博爱”的文明方式和谋略,迂回而耗神地取回自己的手机;同样,《方形》中丢了手机、钱包与袖扣的策展人克里斯蒂安利用写匿名信威胁的小“谋略”寻回了丢失的物品,但稍后又为自己对穆斯林小男孩的伤害而瞻前顾后、左思右想,最后想以“道歉”“宽恕”和“原谅”的方式求得对方的谅解,无奈小男孩家已经搬走。

  奥斯特伦德的电影就是一次次逃离“审慎”、直面人性暗礁的艺术实践。

  (作者为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