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执棒上交,携手中央歌剧院合唱团,由女高音于冠群、女中音朱慧玲、男高音夏侯金旭、低男中音沈洋四位优秀歌唱家助阵,为听众带来了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名作《安魂曲》。由于演绎难度高、阵容庞大,这部作品被全世界许多交响乐团视为圣典。
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体裁,“安魂曲”有悼念或纪念之用途,在崇高感之外抒发安慰之情。不少世界级作曲家都曾为此体裁创作过传世经典。
威尔第是继罗西尼之后意大利又一代元老级歌剧大师,也是欧洲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
歌剧大师罗西尼于1868年去世后,威尔第曾提议由多位意大利作曲家一同创作一部安魂曲,以纪念罗西尼。威尔第率先写下了终乐章“拯救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12位著名意大利作曲家合作谱写了《为罗西尼而作的弥撒》。首演定于1869年11月13日,即罗西尼逝世一周年举行。然而,在首演前夕,纪念组委会暂停了这个项目。对此,威尔第感到很沮丧。
1873年5月22日,威尔第仰慕的意大利作家和人文主义者亚历山德罗·曼佐尼去世。当他听闻这一噩耗时,悲不可遏。他向米兰市市长和市议会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为这位文豪创作一部安魂曲。他的提议很快就得到了支持。
1873年6月下旬,威尔第着手《安魂曲》的创作。他对之前为罗西尼写下的“拯救我”作了修订,并于次年4月初完成。因此,可以说这部《安魂曲》承载了作曲家对罗西尼和曼佐尼两位意大利杰出人士的追思之情。
1874年5月22日,曼佐尼逝世一周年之际,《安魂曲》在米兰的圣马可教堂举行首演。当时的场面空前壮观,乐队与合唱团人数合计200余人。
威尔第的《安魂曲》以戏剧性的咏叹调和合唱为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二乐章,它由9段戏剧性的音乐组成,以如今被视为标志性的凶猛的定音鼓开头,音乐有着“我们都在劫难逃,却无能为力”的宿命感。整部《安魂曲》包含了7个重唱段落,其中四重唱段落占了4个。
有人形容威尔第的《安魂曲》好似一幅充满激情的大型壁画,上面绘制了人类的种种情感,既有痛苦、悲伤和恐惧,也有对生命的极度渴望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作曲家怀着坚定的信念,及对两位深受意大利人喜爱的大师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惜别之情,将死亡这一世上最大的奥秘描绘出来,展现在听众面前,使得聆听者既有被命运推动着的感受,又试图自发地去寻求同死亡抗衡的力量。(陈俊珺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