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呈现多元文化交汇下的多彩文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呈现多元文化交汇下的多彩文明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04-19 10:48

  作者:于 帆

  在今天巴基斯坦北部白沙瓦河谷到印度河东岸以及阿富汗喀布尔河谷东部一带,分布着古代犍陀罗的主要考古遗址。这里是丝绸之路连接南亚次大陆的重要枢纽,是地中海文明、伊朗文明、中亚草原文明和印度文明的交汇之地,多元文化在此激烈碰撞后锻造出丰富多彩的文明。

  为了让大众更好地了解犍陀罗文化的深厚内涵与重要意义,在中国故宫博物院与巴基斯坦国家遗产与文化署考古与博物馆局及各借展博物馆的通力合作下,一批犍陀罗艺术瑰宝来到故宫博物院展出。

  3月16日,“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正式对观众开放。这是截至目前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犍陀罗艺术展,展出203件(套)来自巴基斯坦和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其中,巴方文物173件(套),分别来自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塔克西拉博物馆、白沙瓦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这些展品从古代犍陀罗文明发展的角度,为观众展示犍陀罗文化的艺术魅力及其影响。

呈现多元文化交汇下的多彩文明

耳饰

  “譬若香山”一词来自鸠摩罗什译《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其中提到,弥勒下生后,“尔时阎浮提中常有好香,譬如香山,流水美好,味甘除患;雨泽随时,谷稼滋茂,不生草秽,一种七获;用功甚少,所收甚多,食之香美,气力充实”。尽管历史学家对“香山是哪里”有不同的说法,但有学者认为,香山指的就是犍陀罗。

  “在长达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犍陀罗一直被不同的王朝政权掌控,文化面貌丰富多样,地区间文化类型互相混杂。”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介绍,犍陀罗美术辉煌成就的取得,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文化和多民族融合的背景密切关联。犍陀罗国地处丝绸之路交通要道,由于希腊人和犍陀罗国王族通婚以及孔雀王朝阿育王派遣佛教僧人到犍陀罗国传道,使此地成为古代印度和希腊文明的交聚点,希腊文化和佛教文化在犍陀罗国得以融合,产生特有的犍陀罗文化。犍陀罗的雕刻、建筑、绘画融合了印度、波斯、希腊3种元素而自成一体,称为犍陀罗艺术,并对中国的佛教美术产生很大影响。

  作为此次展览策展人,罗文华以不同的色调展现古代犍陀罗文明发展的脉络,将展览分为“芳香国:多元文化下犍陀罗文明的诞生”“犍陀罗艺术的辉煌”“犍陀罗艺术的余辉”3个单元。“犍陀罗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是希腊、波斯、印度等多元文明碰撞与融合的产物。犍陀罗艺术在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不断交流互鉴中焕发出活力与创造力,不仅推动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与飞升,也在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本土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罗文华说。

呈现多元文化交汇下的多彩文明

贴金箔塔形舍利容器 故宫博物院供图

  展品中除了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早期佛菩萨造像、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佛塔建筑构件等犍陀罗石雕艺术之外,还有金银器物和首饰,充分展示了犍陀罗艺术风格多样性,以及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原貌。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有公元前1世纪的酒神金盘,金盘浮雕有四头翼狮与四蕨类叶片,中央头像呈希腊贵族面相,发眉骨隆起,双眼圆睁,络腮胡子浓密,长发垂肩。依据发上所饰葡萄叶,一般认为其为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他是宙斯之子,护佑着希腊的农业与戏剧文化。舍卫城神变的这件浮雕作品中,人物肌肉线条精细且极具张力。佛陀居中坐于芒果树下,佛陀两侧站立二菩萨,右侧为弥勒菩萨,左侧为观音菩萨。背后左右亦站立二人,应是梵天和帝释天。佛传题材浮雕造像龛则以佛传内容为题材,根据释迦牟尼佛传记雕刻而成,是犍陀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及此次展览举办的意义,罗文华表示,此次展出的故宫博物院文物30件(套),大多从古代犍陀罗地区通过高原丝绸之路上斯瓦特、克什米尔等艺术中心进入中国西藏西部。由此看来,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一的路线,而是一个网络、一个体系,文化艺术在交流互鉴中呈现出无与伦比的活力与创造力以及深远的影响力。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巴两国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两国文化艺术交流源远流长。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旨在促进中巴两国的相互理解,展现出中国与巴基斯坦文化艺术交流的悠久历史。(于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