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女性视角寻找家族故事的碎片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以女性视角寻找家族故事的碎片

来源:北京日报2023-04-21 09:51

  作者:余梁映雪

  《金枝(全本)》是邵丽的最新长篇小说,以女性为叙述核心,讲述了中原大地颍河岸边上周村周氏一家上下五代、两支血脉的百年家族历史。小说以2021年出版的《金枝》故事为底本,在下部中增加了周栓妮的叙述视角,从而使《金枝(全本)》相比已有故事原作,更为立体饱满。

  《金枝(全本)》 邵丽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以周语同的视角为开场,在父亲周启明的葬礼上,她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周栓妮的冲突揭开了家族的陈旧伤疤。同一姓氏之下,两支血脉长达几十年的较量,皆源起于周启明对传统封建婚姻的叛逃:懵懂的周启明在祖母的安排下与穗子成亲,新婚不到半个月,周启明离家追随祖父投身革命,并与穗子离婚,多年后与妇女干部朱珠在城市组建了新的家庭。

  妻子、母亲、女儿,故事围绕女性展开。祖母、周裳氏、穗子,三代坚守在老宅的传统女性用她们的生存智慧让周家在古老的上周村稳稳扎根。城市女性朱珠在历史的洪流中浮浮沉沉,艰难维系着自己的家庭,却依旧在乡下人眼中留有城市滤镜。穗子派遣女儿栓妮子一次又一次出征,前往城里的父亲家里吃住掠夺。而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朱珠用忍让接受这场持久的入侵。血脉伦理、城乡差异,周启明新旧两场婚姻,造成了家族内部难以弥补的裂痕,拉开了一场长达几十年的无声较量。

  两个女人在斗争中找寻自己人生的价值。穗子入戏太深,错把周家当成了人生的戏台,将自己的一生都困在王宝钏的角色里。她期盼抛妻弃子的周启明能像陈世美那样回心转意迎娶她,这样一切等待就如话本故事的大结局一样有了意义。却不想这个执念扭曲了她,徒留空洞而争抢的一生。朱珠的人生意义则在家庭,她通过一个男人固守一个家,通过一个家固守整个世界。照顾丈夫,生儿育女,勤恳工作,她对此甘之如饴,用以对抗生活的苦涩。这场斗争没有胜者也没有输家,两个女人仿佛斗争了一辈子,又似乎是合作了一辈子,用心照不宣的默契守护着周家及其后代,确立自己人生的价值意义。就像邵丽在书中所写:“我母亲和穗子不过是一体两面的同一个人。她们的争与不争,就像白天和黑夜的轮回,就像负阴抱阳的万物,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不过是两者的姿态和位置不同而已。”

  一体两面的不只是穗子和朱珠,还有她们的女儿栓妮子和周语同。

  无论是周语同虚张声势的强大,还是栓妮子不动声色的坚韧,两人面临的是同样的成长难题。周语同的童年结束于一场闹剧,在父亲的报纸上圈画,被父亲视作“不学好”的阶级敌人,由掌上明珠沦为家庭的边缘人。周栓妮的童年结束于祖母去世后,穗子性情大变,将她作为拴住周启明的工具。成长都是非线性的瞬时事件,两名同父异母的姐妹的童年都在某一刻戛然而止,从此在长久的忽视中一边舔舐伤痕一边成长。于是当周语同认识到姐姐的强大心理素质,当栓妮子认识到妹妹的刀子嘴豆腐心之后,小说终于在惺惺相惜的默契之中达成了内部和解,就像上周村无论有再多支流,终究是汇入到一条颍河之中,就如树枝抢夺养分,却又一同长成参天大树。

  随着叙述视角的转换对话、老一辈相继离世以及下一代的日渐成长,横亘在人物之间的隔膜与伤痕最终被血脉亲情弥合。生命体验越丰富,越是发现血脉力量的强大,“毕竟是我们周家的后代”,周语同愿意用尽全力,帮助周家的女孩儿活成金枝玉叶,哪怕这里面有周栓妮的孩子。女儿林树苗、侄女周小语、乃至周栓妮的女儿周河开和周雁来,她期待她们服从自己的安排。但是代际冲突永远重复上演。从女儿到母亲再到姥姥,身份的转变让周语同跨过了当年与父母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在新一轮的代际冲突中,她认清了“你所经历的经验,你却无法说服你的孩子规避你走过的弯路。你不能,也无法替代别人的生活,哪怕是你的父母,哪怕是你的孩子”。到了周河开、周雁来、周千里、林树苗、周小语这一代,女孩们开始真正活出了自我,自由追逐爱情事业、孕育子女,她们因血脉而联结却不再受其所累:林树苗英年早婚、周河开远嫁异国、周小语离婚、周雁来放弃周语同安排的工作……后代的路越走越宽,孩子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路要独自前行。

  邵丽用细腻的笔触描摹周家的枝枝叶叶,在多元饱满的视角中寻找家族故事的碎片,在对话交流、他审与自审中,实现个人、家庭与历史的和解。土地孕育了金枝,河流灌溉了金枝,而邵丽的语言正是具有大地与大河的包容气质,既厚实坚韧,又充沛丰盈,书写周家枝枝蔓蔓庞大故事的同时,也书写了中国无数个家族的历史。

  (作者余梁映雪系北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责编:陈凡玉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詹 丹:一本生活与心灵之书的作文年选

  • 闫 伟 李慧敏:一堂“大语文课”的进阶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