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张慧伦
4月1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中显示,“截至2022年底,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92亿,网络文学作家数量累计超过2278万。”网络文学的规模体量再一次刷新了新高度。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当前的网络文学发展不仅有量也有质,“144部网文作品入藏国家图书馆,10部网文的数字版本入藏中国国家版本馆;网络文学海外访问用户规模突破9亿,16部中国网文被大英图书馆收录。”曾经被认为是文化快消品的网络文学,如今走上了精品化发展之路,并且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闪亮名片。
成为“典藏书籍”是网络文学经典化迈出的重要一步,而要想真正以文学“国家队”的身份讲好中国故事,网络文学的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流量基础是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前提
网络文学本身具有的“快消”“流量”等特质与“主流化”“经典化”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或许我们可以从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找到答案。回顾网络文学二十余年的发展之路,其中有鲜花也有荆棘。尤其是新世纪之初的网络文学江湖,青春题材、盗墓悬疑、穿越历史等各种创作类型依次登台,使得网络文学进入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深谙互联网发展规律的网文作家明白,“创新”是网文的灵魂,如何打造新的卖点,开创下一个文类潮流是他们努力的方向。这一时期网文的更新迭代就像快消品的展柜,每一季都在展示全新的创作类型。可喜的是,当新的类型出现后,旧有的创作模式仍以元素杂糅的方式留存下来,比如我们可以在当下的网文中看到重生穿越流玄幻小说的多元设定,体现出网络文学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
全面付费时代的来临改变了网络文学的生态,网络文学的载体从原来的论坛、贴吧及门户网站的文学频道被转移和集中到了专业文学网站。在资本介入和专业团队运营后,文学网站的功能逐步完善,排行榜分类也更加细致。以起点中文网为例,其人气榜单可分为月票榜、畅销榜、收藏榜、阅读指数榜等多种排名推荐。榜上有名即意味着作品获得流量加持,能在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获得更多的关注度。点击率与流量是读者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认可度,这体现了网络文学的交互性与网络性,流量基础成为网文名作经过读者筛选的证明。查阅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网络文学目录可以发现,这些作品都是曾经在各大文学网站排行榜上“霸榜”的作品。其中不乏《盗墓笔记》《全职高手》等全版权开发的超级IP。读者粉丝贡献的流量成为网络文学“出圈”的基础,也成为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前提。
网络文学需要在大流量中注入正能量
当前,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改变大众传媒的文化形态,媒介的深度融合为网络文学发展带来了难逢的机遇和巨大挑战。作为其他文艺形式母本、利用流量实现跨媒介“IP化”运营的网络文学,需要在大流量中注入正能量,正本清源,形成正确的创作导向,书写时代与人民需要的故事。
“要扭转简单把网络文学看作消遣、娱乐产品的错误观念,自觉承担起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使命任务。”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何弘提出,“要结合网络文学的表现特点塑造时代新人的典型形象,创造网络文学的、同时也是新时代文学的新经典。”互联网新媒体的普及降低了网络文学与文艺作品创作的门槛,在人人都能成为网文写手的时代,作品质量的确良莠不齐。这导致读者降低阅读期待,不要求作品能洗涤心灵,而仅认同其娱乐化、消遣性功能。然而,越是体量庞大,越需要打造精品。网络文学创作质量的提升需要抵制低俗媚俗,拒绝同质化模式化套路,用创新形式反映新时代,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经典化路径:贴近人民生活,传承优秀文化
网络文学是源于民间的“草根文学”,每天各大文学网站上千万字的更新量撑起了网文江湖的淘汰和造血机制,其繁荣的背后是千万级网文作者和数以亿计读者的共同推动。只有质量过硬的作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让读者念念不忘的经典作品。
从流量作品到精品典藏,网络文学经典化的路径在于贴近人民生活,传承优秀文化。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既有描绘普通人职业生活的《大医凌然》《朝阳警事》,也有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庆余年》《琅琊榜》,这些作品细节刻画富有真实感,角色塑造细腻多面,既有阅读美感又发人深思。从网络文学典藏目录可以一窥“国家队”的入选标准:需要有纵深的内涵,广阔的胸襟,达到丰富包容的成熟状态。这对于网络文学的创作者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自然地融入创作中,让文化活起来,带给读者新的观感和触动。
网络文学在兼顾传统风韵的同时也要凸显时代风尚。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网络文学需要关注现实,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优秀作品;立足高原,勇攀高峰,打造新时代的精品文学;藏之名山,传于后人,成为历久弥新的文学经典。(张慧伦)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