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影游融合”的结果是随机的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影游融合”的结果是随机的吗?

来源:文汇报2023-04-26 10:00

  作者:郑 炀

  《超级马里奥兄弟大电影》全球票房已经达到了8.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不仅超越2016年的《魔兽》登上游戏改编电影全球影史票房最高的宝座,且有望成为今年首部票房突破10亿美元的电影。

“影游融合”的结果是随机的吗?

  《超级马里奥兄弟大电影》剧照

  这并非马里奥兄弟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马里奥作为《金刚》街机游戏中的角色初次亮相,距今已过去四十多年。尽管在那款游戏中他籍籍无名,仅被称为“跳跃人”。但是自此,马里奥形象一直保持极强的生命力,并出现在200多部电子游戏、数不清的动画片及两部院线电影中。除1986年松竹公司以VHS发售的动画片《超级马里奥兄弟:公主救援大作战》之外,较近的改编是1993年的真人电影《超级马里奥兄弟》。虽说这部影片的票房与市场反馈堪称灾难,但却是史上首部基于电子游戏作品改编的真人长篇电影,与眼下正在热映大受好评的影片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奇观式对照。

  这引发我们重审“影游融合”的议题。因为,若“影游融合”意味着自然而然的正确性,能够为电影与游戏两个产业都带来丰厚利润,那为何同款游戏的两次跨屏穿越得到的结果截然相反?而且电影《真·三国无双》与《魔兽》令玩家/观众“双重沮丧”的殷鉴不远,难道中外电影制作人只能如卡在副本中的玩家一般,除反复尝试以求随机结果之外别无他法吗?

  玩法还是故事?

  电子游戏的两难之选

  自20世纪80年代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影领域以来,支撑电影媒介的胶片和机械运动要素渐被削弱,数字技术使电影与电子游戏间的互动日益紧密,游戏改编的电影备受瞩目。例如,《古墓丽影》游戏改编的同名电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此后电影“游戏化”趋势开始变得越发显著,如快速剪辑、非线性叙事与第一人称视点等游戏图像风格在电影中变得愈发常见。

  然而,尽管3D建模、物理模拟和虚拟场景在两个媒介中广泛应用,但两者在图像语言基础上的差异相当明显。

  电影结构通常是线性的,分解连续影像后的每一帧都是静态二维图像。因此,电影作者可以对细节精雕细琢,如《超级马里奥兄弟大电影》完美展现了“彩虹桥”上每个光斑的折射效果。在以视效为核心的段落中,电影每一帧都在彰显对“完美技术”的执着。

  电子游戏截然不同,其底层机制强调非线性(如支线或副本)、即时渲染的动态图像和可随意切换的3D视角。游戏与玩家通过操纵互动,但保持玩家沉浸感的前提是足够高的图像渲染帧率,以保证体验流畅。这意味着电子游戏中一切要素均需服务于算法速度的优化。尽管许多游戏引擎能模拟复杂场景和环境,但穿模、掉帧、贴图丢失、闪退等问题仍不可避免,即时渲染机制无法确保视觉流畅性万无一失。

  另外,早期受技术条件限制,利用游戏媒介难以进行复杂叙事。最早的电子游戏之一《乒乓》,仅在屏幕上呈现一个代表乒乓球的光点和两个可移动的“球拍”。它没有故事,仅是现实世界类似活动的数字化再现。不过这种粗粝感仅因受引擎算力的限制,而非创作者想象力的束缚。可见,游戏之所以是游戏并非因为它的故事或图像,而在于它的玩法。玩法基于游戏开发的算法与代码而形成,游戏本质上就是一个电脑程序。只有当引擎算力被技术释放后,通过游戏媒介对艺术进行深入探索才成为可能。

  如今,游戏的“电影级视效”追求变成了显著的行业趋势,许多“3A大作”(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的游戏作品)都在以自家的游戏画面呈现无比接近电影来招徕玩家。《荒野大镖客:救赎2》《最后生还者2》《赛博朋克2077》等游戏均以电影级视效著称。它们在画面质量、角色建模、光影效果、场景环境方面均达到了极高水准,不仅为玩家带来沉浸式的游戏体验,还使游戏在视觉上能与电影相媲美。

  这个趋势促使游戏玩法与故事融合,并形成了与电影类似的审美机制。沉浸于游戏故事中的玩家需像看电影一般,建立起对屏幕所呈现内容的假定性心理。由于逼真的视效同样是使电子游戏故事得以成立的前提,那么利用游戏媒介叙事的作品就必须确保视效持续稳定,否则脆弱的假定性心理容易因为出现一个微小BUG而崩溃。高科技的强大游戏主机乃至移动设备为稳定性提供了技术保障。另外,在解密、探险和角色扮演游戏等主流类型中,玩法与故事得到完全整合,因为玩家通常需通过游戏机制推进故事,或通过故事情节解决游戏中的谜题或挑战,例如《原神》中玩家要扮演一位“旅行者”,探索神秘的“提瓦特大陆”。游戏中,玩家需通过解决各种谜题和战斗来推进故事情节,而这些战斗和谜题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从而创造出连贯的游戏体验。

  游戏故事在视觉呈现上向电影语言的靠拢,成为“影游融合”过程中游戏向电影借势的最重要手段。然而,既然游戏的底层机制即代码与算法形成的玩法,那么游戏若抛弃对玩法的追求,无异于对自身媒介特性的背叛。热门游戏《星之海洋5:忠诚与背叛》似乎在用题名对这个两难之选进行注解——这款游戏试图通过摒弃战斗特效,让所有玩家可以随时切换角色,使战斗全部发生在相同的开放世界当中来达成玩法与故事之间的媾和。它“忠诚”于游戏“玩法”,但又不愿“背叛”对故事与视效的追求——从而成为该系列评价最糟糕的一部。

  电影与游戏之外:

  复杂媒介环境中的多维互动

  因此,电影业者应如何选择游戏进行改编以满足市场期待?那就是寻找那些更“靠近”电影的游戏。

  尽管有人认为电影与游戏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但如何充分利用游戏提供的素材和“群众基础”以推动电影创作却向来明确。从经久不衰的游戏系列“马里奥”可以看出,随着主机引擎的计算能力增强,二维横版“马里奥”游戏长度不断增加,最终走进了三维世界。但是游戏的故事情节从来未变——马里奥必须拯救困在城堡中的公主而踏上旅程。依靠游戏系列与影视长达四十多年的频繁互动,马里奥、路易吉等角色形象逐渐丰满。例如“马里奥最喜欢的食物”等问题在游戏设计中似乎无关紧要,但在电影中却早已为编导者解决。因此,在“马里奥”游戏与影视作品基数越来越大、品牌价值与市场号召力随之增长的过程中,两部改编自相同游戏的作品产生云泥之别的市场反应是必然的结果。

  当然,将电影改编为游戏也是“影游融合”的重要环节。如今,许多电影似乎就是为了改编成游戏而设计的。2023年上半年轰动一时的游戏《霍格沃茨之遗》便是例证。虽然游戏没有继承《哈利·波特》的故事,但“华纳兄弟游戏”却将电影中最引人注目的“施咒效果”与霍格沃茨城堡在游戏中纤毫毕现。对《哈利·波特》的影迷而言,谁能抵挡在游戏中漫步霍格沃茨开放地图、随心施放魔法咒语的诱惑呢?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创·战纪》,电影版的主角被“吸”进了一台游戏机中并成为了其中赛车游戏的参与者。最具标志性的元素是赛车手们的“光线摩托”,在飞驰时会留下炫目光轨。游戏版中,这些元素得到生动还原。

  如今,“影游融合”还更显著地在主题公园(常被视为电影的“衍生品”)中融为一炉:环球影城里一支售价300多元的“互动魔杖”常供不应求,而《创·战纪》的游乐设施“创·极速光轮”亦是上海迪士尼乐园中的“排队大户”。

  电影与游戏的互动能够为两者带来产业上的“双赢”,它们互相提供不断从对方那里挖掘潜在观众/玩家的“灵动岛”。电子游戏通过日益增加的视觉与叙事复杂性,正成为更具融合特质的艺术形式;电影同样受游戏滋养,开始将诱发观众互动行为当作故事创作的重要目标。实际上,在如今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中,所有媒介的表达模式之间均存在多维且深度的相互关联,且难以确定某种特定元素从未被其他媒介所共享,网络文学、漫画、游戏、电影、直播、短视频等概莫能外。

  笔者近期的经历恰似对这一媒介互动结构的脚注:为了在观看漫改电影《灌篮高手》前重温少年时代早已在漫画与电视中看过的故事内容,我开始对视频网站中一位“up主”利用《NBA 2K》系列游戏生成并录制的“体育转播”产生了浓厚兴趣。

  (作者郑炀系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

[ 责编:吴悠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