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心中永存“最明净的地区”——关于李西闽的《孤独旅行家》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心中永存“最明净的地区”——关于李西闽的《孤独旅行家》

来源:北京日报2023-04-28 09:14

  作者:邵风华

  按照福克纳的说法,一本作品集不应该是一些互不相关的作品的随意集合,而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李西闽的《孤独旅行家》就是这样一本精心编就的主题性作品集。它的核心是“孤独”,其表现则是“旅行”。我几乎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读完了整本书,每个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掩卷之余,书里那种孤绝的氛围仍将我笼罩其中。

  《孤独旅行家》 李西闽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李西闽作为新概念恐怖小说的领军人物和倡导者,被媒体称为“恐怖大王”。他为类型小说在中国的开花结果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我所知道的几位恐怖悬疑小说家几乎都曾受惠于他,这个名单里还包括一些严肃文学作者。实际上,李西闽在“纯文学”创作方面也成绩斐然,他记述自己“汶川大地震”经历的长篇散文《幸存者》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各类文学期刊也发表了大量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在读到他的作品之前,关于他的故事就在一些朋友中流传。他的拳头上伤痕累累——那是他多次为抓小偷和保护被欺凌的弱小者而与人搏斗留下的纪念。在朋友们的眼里,他是一位当代社会的侠士。这样一位满身故事的作家自然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而中篇小说的篇幅正好与他的故事相得益彰。这部由六部中篇小说组成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叙事才能和他一直以来所注重的对于人性的挖掘与探索。

  在《孤独旅行家》中,每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有一个不安的灵魂,都有一段惨痛的人生经历,他们或经历着身体顽疾的折磨,或经历着精神与心灵的创伤,为了求得某种平衡和慰藉,他们只好将自己抛入旅途和异乡。流浪汉小说曾在现代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这六篇小说中,《孤独旅行家》中的王大嘴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流浪汉。他是一个天生的浪子,表面冷酷,内心似火。他曾陪同一个身患绝症的人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曾在艰险的旅途中救助受伤的旅人;他也曾在困境中为人所救并收获了爱情和稳定的生活,然而他却只能选择放弃和逃离,哪怕在非洲的战火中险象环生,几乎丧命,也要孤旅天涯。这是他的命运,也是一种救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王大嘴是当下中国文学中最动人的流浪汉形象。

  生活中的李西闽就是一个旅行家。他多次深入青藏的雪山大漠,甚至还跟随考察船游历南极。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旅途中、或在异乡的山间民宿写就。虽然他所到之处,都会有友人探访,但内心的孤独感只有他自己慢慢咀嚼。现在摆在我面前的这本书,就是一本由孤独的人写作的孤独之书,其中的每个故事都是关于生命存在的寓言。

  在《无处告别》中,主人公宋杨可算一个彻底的悲剧性人物。他遭受着来自身体(绝症)和精神(妻子离家出走)上的双重折磨,就去一个荒凉的西部小镇“寻死”。然而他遇到的人也都有各自的不幸和难言的伤痛,原来这世界的不幸者并非只有他自己。最终,他跟随一个不懂得何为哀伤的傻子消失在荒原深处,使这个故事具有了神性的光辉。

  《荒原:三个故事》结构新颖,可以称之为“三重奏”,是一个典型的复调小说。上海女人朱丽叶因为与丈夫闹矛盾,远走澳洲“疗伤”,在风光怡人的西澳海滩,她遇到了一对寻找丢失小狗的老年夫妇,感受到人和动物之间的依恋与情感;继而遇到一对白人父女,小姑娘得了绝症,父亲决心带着她看尽天下风光,这对父女的经历让朱丽叶重燃生活的热情;而在去观赏座头鲸的途中,一场意外中断的艳遇终于让她意识到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从而下定了改变自己目前状态的决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朱丽叶这样的人(无论男女),也许她就代表了你自己目前的处境。李西闽总是聚焦日常生活的困境和人性深处,并探讨改善之道。因此,他的主人公虽看似孤绝,内心深处却仍葆有一丝温暖。

  《驮着你飞升》将目光再次投向了孤独的登山者。主人公丁城是一个经历过失败婚姻的公司职员,他父母早逝,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一开始,登山只是他逃避现实、排解内心积郁的一种方式,后来他热爱上了这项孤独的运动,每年秋天都要征服一座险要的山峰。在一次登山时,他遇到年轻女孩尚小裳并爱上了她,然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巨大差距又使他们远隔天涯,直到尚小裳经历了痛苦的失恋,甚而罹患不治之症,他们才又取得了联系,并一起在风雪中登上了达古冰山。这篇情节简捷动人的小说,无疑就是纳博科夫眼中的“童话故事”,富有浪漫色彩,“以散文担当了诗歌的天职”。李西闽是具有悲剧意识的作家,他笔下的爱情与人生无不因其悲剧性而臻于哲思之境,让人对世俗生活的合理性和确定性产生怀疑。

  《单枪匹马》写了一个“事先张扬的复仇事件”。由于父亲喜欢《隋唐演义》,就给儿子取名“单雄信”,这个名字也给主人公带来了与单雄信相似的命运:为亲人复仇而不得。在历经重重失败与打击之后,他明白自己在故乡已无立锥之地,只得烧掉老屋,带着父亲的骨灰和满身伤痛远走他乡。与其他几篇小说不同,单雄信是一个目标明确又有一定行动力的人,他的失败乃由于他是一个生活在过去时代的人物。当下已非隋末乱世,也不是马尔克斯笔下的南美大陆,一个人不能再沉迷于个人复仇之梦,所以他的失败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野花插满头》是一部人物较多、故事较为繁复的小说。作者将故事发生地置于一处叫作石磨地的山村中的民宿“霞庐”,几组人物也有着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关系。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秘密,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聚在一起,在荒僻的山村中展开一段不平凡的生活。最终,带着希望而来的人失望而归;对情感有着强烈渴求的人依然在无望中等待。无论山里山外,城市乡村,人性的复杂和晦暗将一如其所是。在这篇小说中,李西闽依然质疑纯粹情感的真实性,但为读者留下了一丝希望。

  迄今,李西闽在文学界的声誉主要建立在数量众多的类型小说和长篇散文上,但这部中篇小说集则从另一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他在严肃文学上的思考与努力。他的小说讲究结构和氛围的营造,语言画面感极强,读来如同观赏曲折跌宕的电影。他的人物大都有一颗不甘沉沦的灵魂——严酷的现实虽屡屡打碎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心中仍然保留着一片“最明净的地区”,正是这一点使我们脱离了绝望。(作者为诗人、小说家)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詹 丹:一本生活与心灵之书的作文年选

  • 闫 伟 李慧敏:一堂“大语文课”的进阶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