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么多年》:肆意的青春不只有爱情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这么多年》:肆意的青春不只有爱情

来源:华西都市报2023-05-06 10:02

  作者:罗海韵

  改编自八月长安“振华宇宙”系列小说的最终章,由季竹青执导,张新成、孙千领衔主演,刘丹、李光复、吴俊霆、章若楠主演的电影《这么多年》于4月28日正式上映。该片讲述了从小不受家里人重视的女孩陈见夏(孙千饰),在敏感的青春岁月中,遇到叛逆却善良的李燃(张新成饰),两人相互救赎,却又遗憾分开,直到多年后重逢才明白,原来他们从没有停止过深爱对方。

  老戏骨和新生代同台飙戏

  在电影《这么多年》里,老戏骨和新生代演员同台飙戏,令人充满期待。截至5月5日,该片上映8天,累计票房已超2亿元,猫眼评分9.0,观影总人次达到439万。出演过《女心理师》《你的婚礼》的演员章若楠扮演陈见夏的校花女友,电视剧《开端》中的主演刘丹饰演陈见夏重男轻女的妈妈,热播剧《时光与他,恰是正好》的主演吴俊霆饰演陈见夏的弟弟,曾参演《人世间》《人民的名义》《谁是凶手》等影视作品的老艺术家李光复扮演李燃的爷爷。

  孙千作为一名新人演员,去年在《风吹半夏》中饰演的高辛夷突破了此前出演的所有角色,此次孙千饰演的陈见夏由于家庭原因,内心中充满纠结、怯懦与犹豫。陈见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母亲的明显偏袒和弟弟的恃宠而骄让她得不到关爱,当她拼尽全力从小县城考入省会城市,想要凭借知识改变命运,却因为眼界的差距和机会的欠缺而受到同学嘲笑。在陈见夏压抑沉闷的生活中,李燃就像照亮她的一缕阳光,用包容和疼爱为她撑起一方庇护所,将她从令人窒息的回忆中打捞起来。“在我面前,你做你自己就好”,正是有了浪漫爱情的底色,原生家庭问题的缺失得到某种程度上的补偿,陈见夏选择直面内心的扭捏,在李燃的带领下变得笃定。在经过多年历练后,她最终变得独立,与原生家庭和过往伤痛和解。

  不仅有爱情更有成长的青春

  同样是新人演员的张新成曾在《你好,旧时光》中饰演林杨,这次他在《这么多年》里饰演李燃,题材的相似度和角色的差异性,对张新成而言是大胆的突破和全新的挑战。在张新成的演绎之下,不同阶段的李燃有着自然的变化,从叛逆的毛头小子成为成熟男性,他始终陪伴在陈见夏身边,用温暖治愈了缺少关爱的陈见夏,以自己的方式去化解她面临的困境。李燃自信坦荡、不拘小节,他的洒脱和鲜活的生命力,让陈见夏看到理想中的自己。与陈见夏的原生家庭情况不同,李燃虽然来自重组家庭,但爷爷对他的关爱成为他内心力量的来源。当陈见夏声泪俱下地讲述自己遭遇的不公,李燃能给予她卸下伪装的安全感和坚持自我的勇气,李燃也在陪伴守护的过程中变得更有担当。

  无论是相隔十年的重逢,还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信任,男女主角的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当人物关系图谱建立在人物自身的发展上,爱情题材作品便会显得真实可信,同时具备关注现实的社会意义。没有将落入窠臼的青春疼痛作为主题,不以近些年热议的原生家庭问题作为宣传热点,只是忠于角色自身的性格逻辑和故事背景的真实性,《这么多年》无懈可击地呈现了原著小说的氛围和内核。两位主角的相互救赎和蜕变成长,以及他们从青春时代到成人时期的历程,引得观众眼泪涟涟。

  该片主创团队大部分是青年导演和青年演员,恰好与这部影片青涩而唯美的气质完美契合,他们对亲情和爱情有着细致入微的把握和观察,唤起广大书迷和影迷的强烈共鸣。跟随着两位年轻演员走近故事中男女主角的人生,见证他们用情相爱、珍惜彼此的历程,会让观众更加相信奋不顾身的爱情,也更有勇气去追求心中所愿。正如演员孙千所说,“电影《这么多年》不只是爱情,更是一面直视成长的镜子,在陈见夏的青春里,她也不只有爱情,还是一次次自我重逢和对未来的追逐”。(罗海韵)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