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徐建融
21世纪以来的书法区别于传统书法,通常被称作当代书法,在今天迎来新的发展形势。虽说一代有一代的书法,但一个时代的书法总是在前代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新,其间的变异,除魏晋之于三代两汉之外,均属“量变”。而当代之于传统,则如魏晋之于三代两汉,实属“质变”。魏晋之于三代两汉的“质变”,在于汉字的书写由楷书体取代了篆隶书体;当代之于传统的“质变”,关联点又在哪里呢?我以为,在于当代和传统二者的前提或条件有了根本的不同,不认识这种不同,就很难实现当代书法对传统书法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成为修养还是成为专业
前提之一是,传统书法以书法为修养,而当代书法以书法为专业。
书法作为专业,从教育的层面来说,它必须成为一门学科,今天更被国家相关部门提升为一级学科。这是传统的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
传统的教育,中小学阶段有写字课,这写字课当然是“毛笔字课”。用今天专家对中小学书法教学的说法,“写字不是书法,必须用书法的标准来教中小学书法”,所以需配备专职的老师、专业的教材和专门的课堂。颜真卿、苏东坡他们在“中小学”阶段是怎样接受写字教育的、有没有接受过书法教育,我们不知道。但鲁迅时代的“中小学写字课”,我们可以了解得很清楚,那便是没有书法课,也没有书法老师、书法教材和书法课堂,而只有老师引导学生自学写字。从描红开始,到米字格的临帖,作业完成后交给老师批改,用红笔圈出写得好的,再修正写得不好的和写错的。这种无教自学的写字课,目的首先是让学子加强识字,其次在训练学子把字写得工整、漂亮一点;至于书法,应该不在写字课的教学目的之内。
正因为此,董其昌“中小学”毕业时识了很多字,却没有写好字,更谈不上书法。他17岁那年参加科考,作文成绩名列前茅,却因字写得太差被拉了下来。这激发了他写好毛笔字的决心,他与古人“血战”,成为一代书法宗师。颜真卿、苏东坡他们应该也是如此,少年时注重“写字”而不是“练书法”,后来才开始自觉地学习书法,包括自学和问学书法。这种学习,从标准上来说是专业的,是区别于“写字”的;从时间上来说则是业余的,属于个人的爱好,即所谓“余事作书”,这种爱好包括练习书法和创作书法。
若是把书法作为专业,从社会分工的层面来说,它必须对应一个专职的工作岗位。当代的书法专业学生,从中小学到大学本、硕、博,通过专业的学习成为卓有成就的书法家之后,从此把一生奉献于专业的书法工作,包括体制内外书法教育的老师;体制内外书画院、书法协会的会员;图书出版机构的书法编辑……各种书法岗位非常之多。而这些专业的书法岗位,在过去的社会分工中基本上是没有的,即使有也多为兼职的而罕有专职的。
或曰:晋唐的写经手、《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抄书匠,他们作为职业书工,所从事的不正是社会分工中以书法为专职的工作吗?其实,他们的工作并不是“书法”,而是“抄写”,其性质如后世的排字工、今天的打字员。那些其正的书家,如欧阳修、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等,都有其他社会工作,书法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是他们的修养,而不是工作。直到近世的叶恭绰、沈尹默、启功等,也全然不是把书法作为自己的工作,当然社会也没有分配他们书法的工作。
日常书写还是“日常不书写”
前提之二是,传统书法以日常书写为背景,而当代书法以日常不书写为背景。
所谓日常书写,其意有二。一是全社会的人只要与文字打交道,包括写信札、借条、报告等,大多是用毛笔书写出来的;至近世,或有用铅笔、钢笔书写的,勉强也可归于用毛笔进行日常书写。二是作为书法家,书法之外的一切文字,包括信札、笔记、借条等,也大多都是用毛笔书写出来的;至近世,或有用铅笔、钢笔书写的,勉强也可归于用毛笔进行日常书写。
而当代书法不仅从专业的要求自觉地与写字判明河井,更因客观的形势被动地消弭了日常书写的背景而进入日常不书写的背景。进入21世纪之后,全社会与文字打交道的人基本上不再用毛笔书写,甚至不再用铅笔、钢笔书写,而是用电脑和手机打字,手指取代了笔、键盘取代了墨、屏幕取代了纸。即使有志书法的学子、功成名就的书家,除了学习、创作书法作品时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其日常的读书笔记、信件日记等,有几人还在用毛笔书写呢?
书法不是写字,是当代书法的专业自律;书法失去日常书写的背景,则是当代书法的主观不欲。因此,今天不少大学的书法硕、博教学,多在要求学子“回归日常书写”。这个“回归日常书写”,无非就是要求学子每天用毛笔写日记或读书笔记。但这实在并不是“日常书写”,而不过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真正的日常文字,学子在校内的网上表格、网上作业,校外的网上购物、网上交流等,都不是“书写”。就连那些当代书法大腕,在书法的练习、创作之外,与微信朋友的文字交流也做不到“书写”。而且,即使书法家做到了“日常书写”,也改变不了全社会的“日常不书写”。
一言以蔽之,就像魏晋以后,即使仍有人写篆隶字体,但绝对改变不了楷体成为汉字书写的主流字体。同理,今后即使仍有人把书法作为修养,但绝对改变不了它已成为一个专业——包括教育中已成为一门学科和社会上已成为一项工作;即使仍有人坚持“日常书写”,也绝对改变不了全社会包括他本人“日常不书写”的现实。“二王”以来的书法,因正视了这一字体的质变而造就了千余年的辉煌;当代书法如果能正视这一前提的质变,也能在书法史上有新的续写。(徐建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