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网络历史小说如何做“三明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网络历史小说如何做“三明治”

来源:解放日报2023-05-25 10:25

  作者:胡笛

  历史与小说

  欧阳健的《历史小说史》一书提出,历史和小说是从“同源同体”发展到“同源异体”。历史小说的成形,一般认为是在宋元时期。在鲁迅先生看来,“讲史”是讲历史上的事情及名人传记等,这就是后来历史小说之起源。郑振铎先生在《宋元话本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一文中也说,“在很早的讲史里,讲述者多半是牵引历史以拍合于野语村谈的。故往往荒唐怪诞之事百出”。宋元时期的讲史,逐渐不再是“补正史之阙”,更多开始迎合市民的口味。只是相较于神怪志异、世情等小说,历史小说因为有史书作为参照,容易被诟病与史实不符,而这正是历史小说的特殊性。真实与虚构,从一开始就成为这个小说门类讨论最多的话题。

  明清时期历史小说蔚为大观,尤其以历史演义系列为主,《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东西汉演义》等名著经过无数次重编、修订逐渐形成传世定本,而“演义”二字也体现出这一时期历史小说的旨趣:依史以演之,推演而作之。例如,对《三国演义》,明代高儒所撰《百川书志》评价其“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

  晚清“小说界革命”让小说这一文类由边缘进入文学界中心地位。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设置了“历史小说”栏目。他认为,“盖读正史则易生厌,读演义则易生感……故本社同志,宁注精力于演义,以恢奇俶诡之笔,代庄严典重之文”,倡导用通俗笔法来开启民智。当时的吴趼人、黄小佩等创作了大量富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小说,吴趼人主张“不可过涉虚诞,与正史相刺谬”。虽然,历史小说的功能不再是早先的“补正史之阙”,但不与正史相违背仍是历史小说创作的基调。

  可以看到,在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中,无论作为纯文学还是作为通俗文学,历史小说都有其代表作品。而对于有些历史小说到底属于纯文学领域还是通俗文学领域,也曾引发过热烈的讨论。比如,创作了《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作品的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他的写作被认为是“将纯文学的追求与通俗文学的手法结合起来”。而这一评价,或许也同样适用于马伯庸的历史小说。继《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风起陇西》之后,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不久前又被改编成热门影视剧。他的《长安的荔枝》《大医》《太白金星有点烦》也相继在中国当代文学代表性刊物《收获》杂志上刊登。而他的文学创作之路,则是由网络论坛上《银河英雄传说》的同人写作开始的,那时,也正是中国网络历史小说创作的萌芽期。用评论家李伟长的话来说,“马伯庸的位置就在那儿,往前一步是纯文学,往后一步可能就是网络文学”。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文学也是通俗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传承与新变

  汤哲声主编的《中国现当代通俗小说与网络小说》一书的基本观点,就是认为中国现当代通俗小说与网络小说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传承与发展。该书详细介绍了网络历史小说的发展概况和类型特征。网络历史小说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历史小说《银河英雄传说》和中国香港作家黄易的历史小说《寻秦记》在各大论坛网站上被纷纷转载,成为无数网络作家的灵感来源,穿越与历史的结合成为一种流行的组合模式,打开了历史小说创作的新局面。

  网络历史小说最主要的三种类型也基本形成:

  第一种,写实型的历史小说,代表作品有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马伯庸的不少作品也可以归于此类。写实型历史小说基本遵循正史,需要作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对于历史细节的处理有理有据,这一类小说往往带有一些历史知识的普及作用,与传统历史小说本质相差并不大。但因为网络媒介属性,语言风格更加通俗口语化。连载的创作形式以及与网友的互动,也让它与讲史说书的历史小说传统遥相呼应。

  第二种,架空型的历史小说,代表作品有西北苍狼的《异域人生》、猫腻的《庆余年》、海宴的《琅琊榜》等。这类小说创造新世界的社会架构、行业分工、伦理关系、道德形态,虽然需要不同历史原型作为依托,却完全摆脱了真实历史的束缚,成为许多作者热衷的类型。

  第三种,穿越型的历史小说,代表作品有中华杨的《异时空—中华再起》、阿越的《新宋》、酒徒的《明》、桐华的《步步惊心》等。这一类型历史小说逐渐成为网络历史小说的主流。历史在此类型小说中成为一种叙事工具或者说叙事结构,用以给读者营造一个熟悉的故事背景和历史人物,同时借穿越这一形式又可以回避历史细节的真实性,不受史实的框范,释放作者的想象力。

  穿越历史小说在网络小说题材中占比非常大,细分类型也非常多。穿越历史小说的创作核心还是欲望机制,大部分作品是为了实现个体的欲望,通过穿越历史带着现代人的“后见之明”登上人生巅峰,在事业和情感上得到现实世界难以获得的满足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能获得一种情绪体验。穿越历史小说的丰富性还表现为穿越者身份的多样化,帝王将相、平头百姓、三教九流,通过大小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将历史这幅画卷的角角落落徐徐展开。而穿越者历史与现代的双重视野,既能成为故事爽感的来源,也能触发读者深层的历史反思。

  真实与虚构

  历史与小说从“同源同体”发展到“同源异体”,当小说不再作为“补正史之阙”,它就具有了相对独立性。但历史小说这一门类的特殊性,决定了它难以绕开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即便是网络历史小说,只要涉及真实的朝代和历史人物,作者就免不了要回应读者对于历史细节的审视与批评。因此,很多作者为了回避这些问题,开文之初就声明自己架空历史,或者干脆模糊历史背景。

  按照文学作品的类型来看,历史小说往往被划分为现实型文学,历史小说的创作者基本在遵循史实的前提下发挥想象和进行虚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书写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逻辑。例如,面对“历史小说里,什么样的虚构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提问,马伯庸的观点是:历史小说像一个三明治。最底下一层是当时社会的生活细节、社会规则。比如说当时的人出行要用马车、牛车,炒菜用的是什么样的食材,我不可能写汉代的人吃西红柿炒鸡蛋(注:西红柿在明朝传入中国),这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细节。最上一层是历史大事,比如说汉朝取代了秦朝,这个事情不能去更改,这是对历史的尊重。在两层中间就给了作者一个可以合理想象的空间。这种虚构是合理的,合的理指的就是历史的逻辑。这件事情可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但它符合当时发生的条件和前提。

  网络历史小说则更多的是理想型文学。有学者对于网络历史小说的真实性做出过评价:“进入网络时代,历史小说的‘真实性’内涵,从力求穿透性的‘客观真实’变成了追求娱乐满足的‘欲望真实’。”不过,当作家过度迎合市场和读者时,往往容易随波逐流,作品难免千篇一律,这也是通俗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弊病。(胡笛)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