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幻网文缘何高频“出圈”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网络文艺评谈 > 正文

科幻网文缘何高频“出圈”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05-25 10:47

  作者:木 岩

  作为体现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趋势的代表之一,科幻题材网络文学近年来的表现愈发亮眼,不仅网文平台上的科幻作品数量与日俱增,叫好又叫座的科幻网文作品高频率“出圈”,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主流视角的关注和认可。

  继获得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网络科幻小说奖”之后,“95后”网文作家“天瑞说符”创作的网络科幻小说《我们生活在南京》近日再获大奖,一举拿下了第十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金奖和2020年至2022年度新星金奖两个大奖。作为面向全球华人科幻创作者的重要奖项,华语科幻星云奖的历史获奖名单中不乏姚海军、刘慈欣、韩松、王晋康、陈楸帆等知名的科幻作家和编辑。此次,首次将长篇小说金奖颁给网络科幻小说《我们生活在南京》,不仅是对新一代优秀网文创作者及其作品的充分肯定,也侧面印证了我国网络文学近年来的高质量蓬勃发展。

  近年来,网文平台的科幻作品数量与日俱增,与前沿科技联系紧密的内容题材日益丰富,愈发彰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与独特的民族气质。与此同时,各大网文平台也纷纷在科幻网文的创作与推广上多层面布局、多维度探索。由此而涌现出来的诸如《深海余烬》《我们生活在南京》《夜的命名术》《从红月开始》《灵境行者》等一批优秀科幻网文作品令人为之一振。比如,此次获奖的《我们生活在南京》,讲述了一名生活在2019年南京市的高三男生白杨,通过无线电台偶然联系上了一个生活在2040年同一地理位置的女生半夏后,两人共同面对未知天灾的求生故事。小说在专业的科幻设定、精彩的故事和细腻的情感之外,还展示出科幻作品稀缺的唯美风格,最终完成了硬核科幻成就唯美故事的“新科幻”实验。《夜的命名术》则以科幻为基本支点,借力网络文学的想象和叙述优势,讲述了主角庆尘在“表世界”与“里世界”之间往来穿梭,在博弈和冲突中不断成长的故事,其中对“完美世界”的追问与质疑发人深思。《从红月开始》以历史传说开掘科幻的叙事空间,展现了一个“红月”降临后的奇诡世界。作品以科幻为叙述力,重在关心当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通过多种元素的混合使作品呈现出来开阔的视野……笔者注意到,在过去一年的起点月票榜中,多部包含科幻元素的网文作品的表现都颇为亮眼,不仅频频上榜登顶,精品化、题材细分化等趋势也越发凸显,呈现出由量的爆发向质的提升的转变。

  创作者群体的壮大是推动网络文学不断高质量、主流化发展的根本所在,对于科幻题材来说也是如此,尤其是科幻题材网文作者队伍年轻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科幻网络创作者群整体上保持了持久旺盛的写作动力。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共计有超4.2万的起点作家创作了科幻网络文学。在2022年科幻网文的新人作家里(即首次创作便选择科幻题材的作家),72%为“00后”,并且,超七成的科幻品类签约作家为本科在读及以上学历。其中,以“天瑞说符”“远瞳”“九月酱”“爆发式”等为代表的年轻网文作家都在近年来相继推出了口碑和人气双高的科幻题材新作,并越来越多地获得主流文学界的认可。

  在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创作者为科幻网文发展带来各种新气象的同时,常年活跃在各个网文平台追更科幻作品的高学历年轻读者群体,也进一步助力了网文“科幻热”的持续升温。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近70%的科幻类阅读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下。读者群体的年轻化使得科幻网络文学的网络社区生态也迅速成熟,兴趣盎然的科幻读者借助网文平台即时段章评等形式,自发地在作品讨论区整理知识点、答疑解惑,比如在《我们生活在南京》的网络评论区里,有无线电技术爱好者在线解释相关专业名词的释义和用法;在《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的网络评论区,有读者详细地围绕“周式猜测”“孪生素数猜想”“角谷猜想”等自发整理知识点、答疑解惑,并曾一度引发大规模的科学话题交流。

  可以说,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作品阅读,科幻网文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年轻人接触科幻文化的主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最蓬勃动力,也是新时代文艺的创作主力军和创新生力军。在互联网这一天然具有“年轻化”标签的活动场域中,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时代青年以加速度的姿态涌入科幻网文的生产与传播过程,融合了科技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科幻网文将被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木岩)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稍微想起一些》:在恋爱终结点回眸爱情

  • 非遗的保护传承需要更年轻的文艺语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