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听命于那些温暖了我的记忆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我听命于那些温暖了我的记忆

来源:北京晚报2023-05-27 10:07

  作者:淡巴菰

  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作?理由可能千奇百怪。我写作,只为听命于那些温暖了我的记忆。那些记忆像夜晚荒原上的篝火,不写下来会觉得惴惴不安,仿佛路遇有姿态的树没画下来,瞥见美好的容颜没拍下来。

  这本自选集收录有限,只是写作这条溪流沿岸的一些碎石块,捡拾起来,随手放进这柳条编的筐里,供有缘的人遇见了瞥上几眼。

  有朋友听说我两年写出一百万字,赞叹我是“勤奋的人”,其实,不知从何时起,写作早成了我的日常生活习惯,每天不写,就似乎错过了生活本身,情有不甘,心有不舍。码字,与喝茶走路一样,于我是一种水波不兴的愉悦。和许多同行一样,码字似乎从来就不是难事。

  自入校门起,作文就优于数学,被表扬的次数越多,偏科越严重,那方块字变得越发可亲。大学读了四年图书馆学专业,一毕业却拿起了笔谋生。保定、深圳、北京,在几家报社辗转,与文字的缘分不但未尽,反倒更深厚了——在家赋闲半年,半天在楼下晒太阳,半天伏案码字,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写给玄奘的情书》。后来去了大洋彼岸,异乡的人和街道,异乡的风和天空,都让我那中年人的大脑忽然变成了少年般兴奋和好奇,日记,这因当年与初恋男友两地遥遥养成的习惯再次恢复。“趁着新鲜你最好多写多记,否则未来你对一切司空见惯了,就失去了写作的激情。”一位老华侨的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蓦然回首,那已是十二年前!三本散文集组成了我的“洛杉矶三部曲”,尽管出版时间跨越了五个年头,其中收纳的无一不是那方异国星空下的难忘片断。有几篇至今读来仍能打动我,便收录在了这本《下次你路过》中。“我这人连自己的往昔都留不住,还能盼望去拯救别人的往昔吗?”萨特说。在我看来,写作是留住往昔最好的途径,而散文是有温度的镜头——有些经历令我震惊,有些场面令我感动,既震惊又感动的,就不由得肾上腺素飙升,迫不及待地记下来与不相识的人分享。

  这部散文集分了两部分。辑一“有风来自故园”记录的都是发生在国内的生命故事,有关生活在这块我熟悉的土地上的亲人友人和陌生人。我那去世多年的父亲,阴阳两隔,沉睡于地下的他似乎比在世时更让我牵挂和惦念。《百合不死》就是献给亡者的深情,虽然他在世时,我从未拥抱过他,那对情人用得泛滥的“我爱你”更是吝啬得从未对他说过一句。《有美人兮》写给我的宠物蜘蛛“美人儿”,那陪伴了我四年的小虫子虽然不像猫狗察言观色、形影相伴,却在北京南城那小小居室里任寒来暑往,简单、安静地与我共度了四年光阴。它不能分担,却亦从不添乱,几只蚂蚱、蟋蟀或面包虫就满足,而且有四个月都在冬眠。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春分,阳光从窗外投射在书架上,它在笼子里开始苏醒轻移了下长长的腿,趴在那儿,像朵开败了仍未凋零的菊花。我不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写作者,对西方不少作家的万物有灵论也不置可否,可我相信一个好的作家要有最起码的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不管面对的是一个同类,一只鸟,还是一棵树。另一种我写过的小虫是蝈蝈儿。同时买来的两只,竟有一只至死都未开过口。从小县城带回北京的小生灵,面对不同人的打量注视,经历了在乡间完全不同的短短一生,《哑巴蝈蝈儿》就那么问世了。

  其实,我仍只是记录下了那独有的在场——我在,它们也在。我们之间的那点旁人往往会忽略掉的关联。不用刻意想起,他们就像石子沉在清澈的湖心底——我那省吃俭用、揣着一双运动鞋出现在乡村学校操场的奶奶,我那功成名就却像静谧奔流的清泉般的二位忘年挚友,我那位找男友要“长得帅,有经济基础,性能力强”的现实又仗义的实习生,还有那只有一面之缘的乡村老板、几乎天天见面却从未知其姓氏名谁的收废品夫妻……他们都是以不同面目不同身份出现在我的生命中的风景,在我心里,他们的笑与泪、爱与痛都因为被我知道而变得不同。我愿做他们这些无名者的摄影师。

  辑二“等雨去往彼岸”,收录的都是在异国他乡的所遇所思所感。除了写人写事,一菜一蔬也不能遗忘。我爱写蔬菜与人的关系,比如“水嫩鲜亮,鼓胀得如肥猪仔的脚丫巴”的儿菜,牵系着我一段感情经历的江南廉价蔬菜,清甜微苦,让我走到哪儿都念念不忘。而鳄梨,那典型的美洲果实串起的又是完全不同的人生际遇。儿孙满堂、在美国颐养天年的热心韩裔老人、漂在洛杉矶以学生身份打零工的日本女子、为了孩子经营着小小发廊的一对华裔小夫妻……他们与我这客居异乡者本是陌路,却因为那小小的鳄梨而有了小小的交集,十几载过去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不时萦绕眼前,和那味道独特的果实一样,是属于我的生命符号。异乡的人,与我们相同又不同。我们都怀着梦想,寻找着做人的尊严和世间的暖意。彼此相见,即使陌路,也自有一份天生的亲切。文化的差异、成长环境的迥异,让我们又互相好奇和吸引。威廉,我第一个异国忘年交,早已长眠于地下,“宗教只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却不能解决未来的困惑。”如果他冥冥中能感知到我在《知己就是soulmate》的倾诉,是否也会露出一口白牙欣慰地一笑?我知道,这些文字无论作者写得如何温暖动情,涉及到的许多人注定无缘读到,比如那坐在洛杉矶的艳阳下,背靠电线杆饥饿地吞食一块面包的退伍老兵——接过那张纸币,看着太阳镜也遮不住的泪水从一个中国女人脸上流下,他望着她,目光忧虑不解,他永远不会明白这身在异乡的女子刚刚失去了大洋彼岸的父亲,她的父亲也有一件他身上穿着的褪色军服。更无法知晓,她会把这一幕写进那篇《搁浅在沙滩上的那些鱼》……

  写作不过是把自己看到的世界描述给别人听,像从荒野中捡拾回一根根柴火,我虔心期盼,用自己的双手点燃它们,带给身边人些许暖意。(淡巴菰)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稍微想起一些》:在恋爱终结点回眸爱情

  • 非遗的保护传承需要更年轻的文艺语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