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代匠师》:木雕雕镂的百年匠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一代匠师》:木雕雕镂的百年匠心

来源:海南日报2023-06-05 10:38

  作者:曾庆江

  工匠精神的本来含义是指手艺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后来泛化到各个领域“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现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主题词。近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历史传奇剧《一代匠师》,以20世纪上半叶为视点,关注福建仙作木雕工艺的几百年传承和发展,较好诠释了工匠精神,获得大众好评。

  两个文明的碰撞

  仙作是指以福建仙游(隶属于莆田的千年古县)为代表的古典工艺家具制作技巧,它体现了传统国画艺术、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的巧妙融合,是明清家具经典款式的延续和创新,与“苏作”“京作”“广作”并称为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电视剧《一代匠师》较好地将仙作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传承形象地讲述出来,让人在捕捉历史的同时,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文明的碰撞中,仙作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这一点通过《一代匠师》中几代人的故事和冲突形象化地讲述出来。作品在让观众在对仙作技艺叹为观止以及匠师们执着坚守深深认同的基础上,也对传统技艺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一代匠师》中,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主要体现在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冲突上。没有传统文明,仙作技艺的精气神无法实现传承;没有现代文明,仙作技艺则无法实现自身的突破和创新。而《一代匠师》以仙作家具制作技艺为视点,凸显着自身的独特性。

  在《一代匠师》中,具体的文明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两代人的冲突。从南洋归来的廖氏兄弟因为剪掉了辫子受到父亲廖靖山的严厉批评。在老一辈看来,剪掉辫子就意味着放弃传统,丢掉祖训。但是在年轻一辈看来,剪掉辫子和家风家训没有关系,而是对新事物的接受。事实证明,“剪掉辫子”并没有毁掉廖家百年基业,反而是开放包容的体现。

  其二是自身的冲突,即如何突破传统获得新生。廖晞作为廖家长子,从小就和父亲学习家具和木雕技艺,是合格的仙作传人,但是由于家族纷争选择了隐忍退让。历史的风云际会以及家族变故的原因,廖晞最终还是承担起重振“六合堂”的历史重任。在面对极大压力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向社会公开廖氏家族的传统技艺,并且和“京作”“广作”“苏作”加强合作,彼此间融会贯通,也不排斥向海外学习。开放包容,深入民间,才使得传统仙作获得新生的机会。

  激荡的时代风云

  廖靖山是仙作技艺“六合堂”的第28代传人,他一直为祖上辉煌的历史而自豪。“六合堂”从明朝传承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历代匠师用心血写就了《六合珍谱》成为镇宅之宝。廖氏家族曾经得到皇帝御赐“巧夺天工”的匾额,并且获得为宣统皇帝制作龙椅的机会,可谓是无上荣耀。廖靖山秉承祖先家训,恪守仙作传统工艺,很好地体现了传统匠人的风骨,最终因为拒绝为复辟者制作龙椅而遭遇迫害最终饮恨身亡。他拒绝为复辟者制作龙椅,是传统工匠精神的体现。

  作为“六合堂”新一代传人的廖晞是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从他一段动情的告白可以体现:“我希望普天下所有匠人,能够不分国家,不分民族,不分流派,能够相互钻研,相互学习,共同雕出可以流传百世的雕件。”在时代风云变迁中,廖晞并没有恪守家族秘籍概不外传的传统,而是选择顺应时代潮流向社会公开廖氏技艺,并主动向其他家具流派学习交流,最终发扬光大了中国传统家具和雕刻技艺,功莫大焉,而这正是现代工匠精神的体现。

  为了更好地体现工匠精神的传承,《一代匠师》有意选择家族剧+年代剧的做法,将人物故事和家族传承放在历史风云变幻中体现。从时间轴上看,《一代匠师》是从晚清到20世纪40年代,跨越四十年;从人物谱系上看,则涉及廖家三代人的故事。廖氏作为仙作技艺的重要传承人,在恪守家训、传承百年技艺的同时,还需要在不同时期和各种势力进行斗争、抗衡。可以说,正是在激荡的历史风云中,才彰显出坚守、传承的艰巨性和难能可贵性。

  在《一代匠师》中,廖家人先后经历了清政府终结、共和之争、军阀混战、国共冲突等重要历史时刻。在风云变幻中,廖家人付出了多条生命,最终捍卫了家族尊严,坚守了技艺传承。家族故事和时代风云的结合,一方面使得《一代匠师》在曲折的故事中有了诸多看点,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坚守工匠精神的难能可贵,更好彰显了作品的主题。

  工匠精神的背后

  《一代匠师》的内核是彰显工匠精神。在作品中,廖晞就是工匠精神的绝佳代表。精于钻研、不畏艰难、勇于开拓、追求卓越、守正创新,这是廖晞身上体现的可贵品质,而这也正是工匠精神的内核。集中讲好廖家故事,讲好廖晞的故事,《一代匠师》可谓是用匠心诠释着工匠精神。

  画人首先画魂。《一代匠师》并没有先天性地将廖晞刻画成“天降大任”的历史担当形象,而是通过形象的转变,使得人物更饱满、更具有真实性。廖晞作为长子,身怀木雕工艺绝技,地位显贵,被寄予厚望,却在思想上有着彷徨与迷惘,甚至有着凡事求和的懦弱。直到他被小人陷害,流落他乡,却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最终逆袭归来。可见,工匠精神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在时代风云和精神交战的洗礼下逐步形成的。

  值得一说的是,讲述工匠精神的影视作品其实并不少见。比如《大宅门》《大染坊》均是如此,而且在时间的磨洗中已经成为相关题材的精品力作。相比而言,《一代匠师》在剧情打造、拍摄技法上还是弱了一些,由此可见,要打造影视精品,也需要秉承工匠精神的理念才好。

  (作者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