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寻中国科幻的未来空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探寻中国科幻的未来空间

来源:北京晚报2023-06-10 10:14

  作者:张玉瑶

  今年初以来,《流浪地球2》《三体》《宇宙探索编辑部》等科幻影视作品不断掀起风潮,从文学作品到各种衍生形式,科幻已从原先的“小众”品类迅速出圈,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在普通观众面前广泛铺开。在这些文化产品背后,是政策、资本、工业技术等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助力。6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科幻大会“构建中国科幻文化产业融合新格局论坛”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来自政府机构、文学、出版、影视、传播、游戏、动漫、金融等领域的70余位代表共聚,探讨科幻文化创新发展之道。

  围绕论坛的首个议题“中国科幻文化、科技教育与传播格局”,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王建新分享了关于“原创科幻走出去”的经验。据介绍,从2012年开始,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即打造以刘慈欣《三体》多语种版本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幻小说外文版,上市至今以来,《三体》已输出30多个语种,累计销售350多万册,收获了奥巴马、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一众大佬粉丝。去年初,《三体》续签合同以125万美元的预付版税创造了中国文学海外输出版权的纪录。源于《三体》输出的成功经验,王建新总结,科幻文学走出去,一要注重选题策划,二要加强母语翻译和全过程管理,引进自己的翻译库,三要全面深度参与国际营销,四要与国际精品出版品牌强强联合。

  今年六一前夕,有一则非常值得关注的新闻:教育部联合十八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其中提到,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四川科普作协理事长吴显奎认为,这为科幻文化进校园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有助于激发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培养科学家潜质和科学家精神,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打下人才基础。

  知名科幻作家江波则介绍了科幻文化教育目前在国内的一些现状,提到已有大学和中学将科幻文学与教学结合起来,并设立奖项来鼓励兴趣和创作。他认为,科幻文学教育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是与科学教育结合,第二是与语文教育结合,第三是与社会实践结合。此外,要从小培养孩子对科幻文学的审美,要能充分阅读到时间淘洗后的经典文本,这需要科幻从业者的长期努力。长年参与科幻进校园活动的儿童科幻作家超侠补充谈道,传播需要深入到生活方方面面,将“科幻作品”变成“科幻产品”,“所有的行业和门类都在把人类的想象力变成创意,而科幻更是走在前沿,从这个方面来说,以后的科幻并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创作,而是一直存在于真正的科学创新和想象,要把它真正变成现实和衣食住行”。

  今年初《流浪地球2》上映时,央企中核集团喊话电影主创:“你们只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此举引发社会热议。中核集团负责人朱向军在论坛发言中,围绕第二个议题“中国科幻影视动漫游戏和产业的发展路径”指出,中国科幻的背后是强大的中国制造。“电影当中的行星发动机、太空天梯、人造太阳装置等等,都是可以帮助实现的,这是真正现实版的制造大国崛起,是中国科幻的坚强后盾。中国科技的高水平自立自强,是我们中国科幻文化的硬核价值观。”他还提出,在西方科幻路径之外,要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开掘中国科幻新模式。

  中国科普作协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林育智参与了包括《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等在内的国内目前所有的科幻电影制作。他透露说,2020年底,他带团组去国家航天局原子能中心,为《流浪地球》组了一个21人的科学顾问团,为电影护航。他指出,电影和科学一直有很好的交互往来,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电影美学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据研究,科学真实性已成为影响票房重要因素。在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起,NASA就向好莱坞输送科学家,2008年更是启动了科学与影视交流项目。借鉴先进经验,中国科协于2017年启动了科影融合项目,这几年来,已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2020年由中国电影局、中国科协发布的《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业内称“科幻十条”,对中国科幻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三体》《流浪地球》及接下来的《球状闪电》等,都是项目下的重要成果。他希望,能够以此架起影视和科学、科幻的桥梁,让科学真实性为科幻影视服务的同时,也让更多的科研机构和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影响公众对科学的认知。

  中国科幻在近几年中飞速成长,成绩不俗,不过,就像多位专家指出的,依然存在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从政策战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市场融合等多个方面仍有巨大的可提升空间。围绕“中国科幻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与融合创新”议题,来自政府机构和商业领域的多位代表分享了经验与希冀。有专家表示,“科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大市场,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幻是多种产业的成熟融合,而且只有形成产业融合才能做大做强,科幻是需要基础和条件的”,科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持下,中国科幻文化产业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和想象空间。

  在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的孵化支持下,会后,科幻作家朱宇清与1905电影网旗下一九零五(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举行了现场签约仪式,商定基于科幻小说《天幕征途》进行《七界》大IP开发运营。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幻作品以想象未来的视角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实现科幻作品的深度产业化融合,做大做强中国科幻文化产业,走向世界,是科幻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此次论坛则为其提供了更多思路和方向。(张玉瑶)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李蕾 王澍哲:“和”文化发展之声 “合”时代进步之力

  • 喻 溟:对于历史再现,我们有多少想象空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