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书法大会为何开篇就讲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中国书法大会为何开篇就讲它?

来源:齐鲁晚报2023-06-15 09:11

  作者:孙晓明

  中国书法大会第一季已于6月2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开播,并引发强烈反响。中国书法大会以中国书法发展源流为主线,每期聚焦中国书法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三件(组)作品,运用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和最新科技手段,全景式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和源远流长的汉字发展史,让受众沉浸式感受书法艺术之美。节目首期开篇之作隆重推出的是秦李斯书泰山刻石。

  现存岱庙的秦刻石。

  秦刻石残存九个半字。

  泰山刻石为何如此重要?它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泰山秦刻石的前世和今生。

  一石两刻辞

  巍巍泰岱,石刻千载,泰山刻石以其庄重端雅之风矗立在东岳之巅。刻于公元前209年的秦代李斯小篆碑,历来被视为书法艺术的珍品,更是秦大一统的完美标志,鲁迅誉之为“汉晋碑铭所从出”,其遒劲若虬龙冲天,其清秀如出水芙蓉,举世瞩目,万代瞻仰,堪称旷世瑰宝。李斯碑现存于岱庙东御座内,今天众人能一饱眼福,目睹秦代书法艺术巅峰精品,何其幸也。

  泰山刻石也被称为秦朝李斯碑,形制似方非方,四面不等,材质坚硬。铭文共计144字,所刻内容“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宣扬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表达治理国家的雄心壮志。不过可惜的是,当年碑上的刻辞早已在历史的云烟沧桑中一字不存,如今存留在世的李斯碑是秦二世胡亥命李斯写下的。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也仿效其父东封泰山,于先前秦始皇刻石上加刻了秦二世诏书,共79字,刻在了李斯碑的背面,仍由李斯撰写。全文为:“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大意是说:“二世皇帝诏书中说‘此石刻乃是皇帝所为,刻辞中颂扬的都是始皇帝的功德。如今我承袭了帝位,而刻石中并没有说明是始皇帝,恐怕久远的将来,会被误认为是后代皇帝的作为,以致与始皇帝的功德不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德冒死上言‘臣等请求将此诏书刻在石上,这样就明白无误了。臣等冒死请求。’二世皇帝诏曰:‘同意’。”

  这样,一块石碑就同时拥有了父子两位皇帝的刻辞。时至今日,李斯碑上秦始皇的刻辞,除拓本外,一个字也见不到了;而秦二世的刻辞,也仅剩九个半字,其中“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泐。

  李斯碑是秦始皇封禅泰山的唯一保存实物,是泰山现存最早的刻石,更被世人誉为“天下名碑之最”,堪称稀世珍宝。而碑刻上的李斯小篆,历来评价甚高,其书体也一直被历代学者视为稀世珍宝。汉代刘勰曾说:“始皇勒岳,政暴而文泽。”元代郝经在他《太平顶读秦碑》中赞道:“拳如钗骨直如筋,屈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宜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唐代张怀瓘说:“今《泰山》《峄山》《秦望》等碑并其遗迹,亦谓传国之伟宝,百代之法式。”

  泰山刻石的沧海桑田

  《泰山刻石》原立在山东泰安市泰山山顶上,大概在明去封号碑左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东封泰山,兖州太守献上《泰山刻石》拓本,计有四十余字。庆历八年(1048年)以前,宋庠出镇东平郡时曾派人到泰山模拓《泰山刻石》,得四十八字。在此前后,欧阳修好友江邻几曾在泰山顶上亲见《泰山刻石》,并说:“石顽不可镌凿,不知当时何以刻之也。”大观二年(1108年)春季和政和三年(1113年)秋季,刘跂两次亲至泰山,见到的《泰山刻石》已经埋植土中,高不过四五尺,形制似方而非方,已有七十六字毁缺及磨灭不可见。政和四年(1114年),董逌曾亲至泰山考察,发现《泰山刻石》的南面为“二世诏书”,认为《泰山刻石》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前应曾仆倒过,后人于原址重立时因三面文字有磨灭而错误地调整了刻石的朝向。元代宪宗五年(1255年)九月,郝经登临泰山,并撰《太平顶读秦碑》,称“面阳数字仍可辨”。元代至元二年(1265年),杜仁杰在《东平府路宣慰张公登泰山记》中记录了自己登泰山时所见《泰山刻石》的状况:“仅得数字,其余漫不可识。”明代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王世贞游泰山时,发现《泰山刻石》已经被迁移到碧霞祠西墙外的西公署后。此后,吴同春分别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万历十七年(1589年)两次登上泰山对《泰山刻石》进行考察,为了彻底弄清刻石的状况而曾专门请人将秦刻石从壁间取出,重新迁移时为方便安置而“各加凿削”,刻石遭到严重破坏。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谢肇淛登泰山时所见《泰山刻石》的状况为:“通四行,首二字已刷毁,仅得‘臣斯’以下二十九字耳。”之后,《泰山刻石》被移至碧霞祠东庑。清代乾隆五年(1740年)六月,碧霞祠毁于大火,《泰山刻石》残石失踪。

  对《泰山刻石》迁移至碧霞祠东庑的时间及迁移人,有以下几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刊行于清代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的《〔乾隆〕泰山图志》载:石旧在岱顶玉女池上,雍正八年(1730年)郎中丁皂保移至碧霞祠东庑。还有一种说法,《〔道光〕泰安县志》等清代后期的志书及碑刻均记载为明代嘉靖年间由北平(今北京)许某于榛莽中得《泰山刻石》残石,存二十九字,恐致湮没而移于碧霞祠东庑的。但吴同春和谢肇淛于万历年间登泰山时看到的《泰山刻石》尚在玉女池,故嘉靖年间《泰山刻石》移入碧霞祠的记载有误。第三种说法,清代严可均则称明代弘治年间按察使佥事滦河许庄将《泰山刻石》移到玉女池上公所,否定了“万历中,从玉女池移置碧霞元君庙。乾隆五年庙灾,石毁于火”的说法。

  嘉庆十九年(1814年),汪汝弼被任命为泰安知县,司理徐石生告诉他:泰山山顶有一位九十余岁的赵姓老人,数十年前在泰山山顶玉女池中见到依稀有字迹的残石。嘉庆二十年(1815年),汪汝弼委任蒋因培和柴兰皋到泰山山顶玉女池搜寻《泰山刻石》,搜得残石二块,存十字。于是,汪汝弼将所得残石嵌于山顶东岳庙西的宝斯亭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东岳庙墙坍塌,宝斯亭被乱石覆盖,泰安知县徐宗干于瓦砾中寻得《泰山刻石》残石,嘱咐道人刘传业将残石移到山下,嵌置在岱庙道院壁间,并作跋记事情的经过。光绪十六年(1890年),《泰山刻石》残石被盗,县令毛蜀云大力搜索十日,得石于城北关桥下,后仍置于岱庙院内。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泰安知县俞庆澜在岱庙环咏亭建造石屋一所,将《泰山刻石》残石、徐宗干跋语和自己所写的《序》共三块刻石嵌入石屋内,周围加铁栅栏保护。民国十九年(1930年),阎锡山带领的军队进入泰安,与军阀马鸿逵带领的军队混战,岱庙遭炮击,环咏亭被毁坏。于是,《泰山刻石》残石被栘至东御座院内,并建起了砖石碑亭加以保护。1979年,政府重新修建了碑亭并加上了玻璃框。1987年,泰安市博物馆复制秦刻石全文立于岱庙后寝宫。

  《泰山刻石》最早著录于《史记》,随后著录于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董逌《广川书跋》等。

  朱复戡复原泰山刻石

  说到泰山刻石,不能不提的是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小云的外祖父,金石篆刻书画大师朱复戡先生(1900-1989)对秦刻石补录的历史性贡献。李斯《泰山刻石》,经过数千年的风剥雨蚀,仅存“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十字。为此,曾有国际友人发问:“你们中国有着第一流的考古家和书法家,为什么至今没有把《泰山刻石》重新建起来呢?”鉴于此,有关方面决定重立《泰山刻石》,恢复旧观。山东省政府有关负责人征求当时在泰安生活的朱复戡先生的意见,他听后“立即应允”。

  1962年朱复戡老先生据明安国氏藏本所藏宋前拓165字本,复据《史记·始皇本纪》全文,逐字考证,补五十六字修全文。书就册页《泰山刻石》(放大)。1982年底,按九个半残字蒙字尺寸,放大重书,每行12字,共22行,总计223字,字行之间的距离和形制与《秦·泰山刻石》相符,并于1983年抚石以就,复光旧迹,伟观巨篇,堪与原貌二者并重,时被称赞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壮举,轰动海内外。

  由此可见,从1962年到1983年补写重书《泰山石刻》定稿,朱复戡先生用整整21年的心血,让今天的我们能有幸一睹秦刻石小篆的全貌。据后人回忆,泰山刻石历经两千余年的磨劫,仅余九个半字,朱先生极为痛惜,直到先生晚年,凭积年所学,殚精沥血,终于达成心愿。之后,朱复戡先生又以87岁高龄作《秦始皇二世峄山刻石》《秦始皇碣石刻石》以及《秦始皇诏版》《秦二世诏版》等,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意,也看出中国文人志士殚精竭虑弘道养正、仁者爱人的浩然之气。(孙晓明)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因果报应》:私人复仇故事的悬疑化讲述

  • 何源堃:人工智能,打开艺术再生产的“潘多拉魔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