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人间”何以“逍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在“人间”何以“逍遥”

来源:文艺报2023-07-17 09:33

  作者:陈慕雅 

  石一枫的《逍遥仙儿》围绕三个家庭的育儿征途,勾连出一幅当下北京众生相,呈现出各家的欢喜哀愁,更揭露了个体在繁复的都市生活中进行自我确证的惶惑。故事发生在北京北五环外一片集中了商圈、“牛小”、天价学区房的“新贵之地”,也正因其“新”,方才汇聚了形形色色、身份各异的众人;剧变后的聚集让人群之间的区隔愈发彰显,人们身处其中,总是不断在他人的映照下思索自己究竟是谁、又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属于人群或背离人群。而在经历了自我体认、自我确证的挣扎之后,人们发觉了返璞归真的温情可能,这或许也不失为一种在繁复人间活成“逍遥仙儿”的理想状态。

  故事的开头,一群即将“瓜熟蒂落”的中产准妈妈正集体接受高雅音乐的胎教熏陶。此时她们肚里的孩子本应像二手玫瑰歌曲中所唱的“天上逍遥的仙儿”,却在尚未“落入人中”之时就被裹挟进人间的“内卷”;而等“逍遥的仙儿”刚一诞生,就又得马不停蹄地亲自参与进“鸡娃”浪潮里。小说从这个看似荒诞、却又在当下的生活经验中无比合理的胎教场景开始,在此后的篇章中持续呈现着对孩子的极致培养。影视界人士庄博益夫妇和分别担任编辑部副主任、互联网创业人的苏雅纹夫妇,无疑就是在这样的育儿焦虑中敦促着庄芽芽和斯坦利走上“赛道”,一步也不敢落后;与之截然不同的是“野蛮生长”的王大莲一家,他们是因城市扩张骤然吃到拆迁红利的家庭,她的孩子也戏剧性地与一路领跑的斯坦利们成了同窗。

  人生的“大起”将王大莲与庄博益、苏雅纹等人置于一处,她希望在新的人生区位中被他人接纳、尊重,更对孩子脱离原生阶层、跃入知识者序列抱有朴素而热烈的憧憬。小说主要的故事线就围绕着以这三个家庭为核心的课外补习班展开。由王大莲又串联起小说的另一条线,那便是王大莲父亲、吃播网红“道爷”和导演庄博益合作拍摄纪录片的故事。由此,各式人物济济一堂,世情江湖诞生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小说展开追问:“我是谁?我和他人在何种意义上站在一起?又在何种意义上不同?”错位与惶惑构成了世情江湖中的暗流,多重意义上的人群区隔继而错综复杂地影响着人们的自我体认。无论是王大莲口中的“我们”与“他们”、“道爷”口中的北京人与外地人、苏雅纹口中的“他们”与庄博益觉察出的“她们”,还是盘踞在不同逻辑层、社会面、年龄段、利益群体间的区隔,都愈发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到环境的复杂。

  小说中第一重区隔落在知识精英与知识底层之间。小说让苏雅纹代表了典型的知识精英,王大莲一家则代表了曾经的都市边缘、知识底层。在她们之间,众人仿佛进行了一场天然的、毫不犹疑的“站队”——庄博益那身为影视制片人的妻子小张用口中所言“我们”剥离了王大莲,王大莲也用“你们”主动剥离了自己,小张、苏雅纹等妈妈们以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拒斥着王大莲。然而小说并不止步于此,作者并未将王大莲和“道爷”扁平化为一般暴发户的形象,而是进一步渲染了他们在骤然改变命运后的身份焦虑、尊严危机。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后,王大莲和“道爷”便进一步探求自我价值,尽管他们本人未必是出于丰饶精神生活这般目的。王大莲选择的策略是让孩子脱离“我们”、成为“他们”,“道爷”则借吃播事业充分彰显自己脱离土地后的闲不住,他们都努力以各自的方式在新的格局中找到自我归属地。然而当王大莲真正进入了曾经艳羡的“他们”的圈子,等“道爷”的现代化吃播事业渐入佳境时,仿佛他们又遭遇了“强者的危机”——王大莲被与“文明”“教养”伴生的副产品“作茧自缚”纠缠着,“道爷”在资本介入节目制作后经历声誉危机。小说若止步于此,仿佛仍然是在对曾经的都市边缘人的戏剧人生报以悲悯、关怀;于是,小说在后文就又借“六子”教育堵校门的家长、王大莲解决斯坦利上课难题的情节,让“他们”为“我们”上了一课,说明“我们”信奉的文明与教养未必行之有效,王大莲和“六子”等“他们”的处事方式更有智慧与分寸——此时,教育与被教育的身份调转了。石一枫以调侃的、戏剧化的、又带有些“爽感”的方式,说明了一个事实:高知分子永远不要怀有无来由的优越感,毕竟那些所谓的“他们”在某些方面远胜“我们”,还可能在某个时刻给“我们”上一课。

  小说中的第二重区隔落于北京人与外地人,或言老北京人与新北京人之间。这既是一种地域区隔,更是一种随着时间洗牌、北京这片土地先后被原住民和后来居上者占据的表征。此处代表充满干劲、不甘落后的新北京人形象的依然是苏雅纹,她随时妆容不乱、优雅自如,经典款“巴宝莉”风衣永远熨烫平整,恰配她的身份又不过分张扬;然而这件妥帖的风衣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露出“磨旧的毛边”、直至“发黄发皱”,丈夫的事业危机、斯坦利的躁郁症风波带给她的狼狈也在一场火灾中彻底浮现,庄博益这才第一次见到苏雅纹的妆容乱了,身上的风衣也依然亮眼。小说正是借这些细致入微的碎片,拼凑出一个骨子里不肯低头、不愿认输、只接受自己主动选择的苏雅纹。新北京人意气风发、坚韧不屈,老北京的风采则尽数体现在“道爷”这个地道食客的身上。“道爷”洒脱又活泛,遇事直抒胸臆,只是这一举动落在苏雅纹这个外地高知的眼里就带有了些冒犯意味。自然,小说在大写特写老北京的“地道”之时,并非意在加深关于他们的刻板印象,反倒为“道爷”注入了一丝末路英雄的豪迈气势。在这个意义上,新老北京的区隔虽然客观存在,却也被作者有意识地去除了高贵与卑微之别,他们都是在这片土地上认真生活的鲜活个体。

  小说书写的另一重区隔落在大人与孩子之间。当天资聪颖、被给予厚望、却也过早活成了“小大人”的斯坦利被确诊躁郁症后,家长们联名写信希望他离开班级,而庄芽芽、“大”和“二”等小豆包们却对他进行着仗义保护。在孩子们的眼中不存在所谓的异端,他们愿意相信自己平日所见所感;而大人们则有诸多顾虑,并对一切证据怀揣犹疑。两种逻辑的碰撞凸显出孩童世界的澄澈,也显现出孩童成长中的自主见解、自我意识是何等容易被成人忽略。孩子的被误读、被裹挟、被催促、被填塞,在某种意义上指向了一种被推向极致的现代病症;而理解孩子、反思当下的教育问题,便是及时止损,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具备“救救孩子”的伟大意义。因此,这篇小说所书写的儿童成长可谓喜忧参半,最终召唤出了温情的结局。

  在此之上,有一人游走于其中,哪边都不靠着、又哪边都不背离,却也恰恰成了能够沟通各方、关键时刻站出来“扛事儿”的人——那就是庄博益。庄博益既不精英又不庶民、既不正经又不邪恶、既不认死理又不随大流;他可以在文化圈贩卖“二重客体的多维呈现”,也可以和道爷“坐而论地道”,他从未衷心臣服于自己“浸淫”着的那套话语逻辑,反而对其报以戏谑、嘲讽、调侃、消解;他能帮王大莲辨析“你我”,也能在谈论苏雅纹时插科打诨“波伏娃的《第二性》”,连心事重重的斯坦利都敢于在这位叔叔面前吐露心声——正是这样一个人,最大限度地获得了最多人的信任,弥合了繁杂都市中的重重区隔,实现了世情百态和谐共生的可能,更实现了个体自洽于其中的可能。

  小说最后给曾经痛苦于自我确认的众人都安排了一场逃离、同时也是一场回归——苏雅纹一家离开北京回到家乡;道爷离开冰冷都市,在城市外围找回田园之乐;王大莲能当富婆、也能做回农妇,并且在经历一场都市教化后在其他村妇面前游刃有余地当起了“苏雅纹”;庄博益也希望孩子的生活能从充实变为平淡。在结尾处的华北平原上,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像那只逃离更衣柜、逃离商场、乃至逃离北京的充气小黄鸭一样,活成了“人间逍遥的仙儿”。而这或许也是小说题名《逍遥仙儿》的一种温情可能——返璞归真、做自己才是“逍遥仙儿”。(陈慕雅)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