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经验过剩”,青年写作如何跳出套路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当“经验过剩”,青年写作如何跳出套路

来源:文汇报2023-07-18 09:43

  作者:许 旸

  新鲜出炉的今年第四期《收获》杂志上,“青年作家小说专辑”10篇小说向内向外的心灵剖析与审美表达,令人一窥当下文坛新秀写作矩阵力量;聚焦90后文学起步的“耘”系列首期《耘:每当有人醒来》,收录北京师范大学12位青年作者中短篇小说,学生的作家导师苏童、莫言、西川等撰写点评;近期,青年作家朱婧《猫选中的人》、三三《晚春》等新书也集中面世。

  近期,一批青年作家的新书集中面世,令人一窥当下文坛新秀写作矩阵力量。 制图:李洁

  “后浪”汹涌,连“顶流”余华前不久都坦言:“我原来对90后不怎么关心,但有了自己的学生以后,我也开始读校外90后的作品。说句实在话,我们真不要做井底之蛙,社会上有很好的90后作家。”

  写什么,不发愁;怎么写?考验人。评论家刘大先提醒,社交媒介时代海量信息资讯,无论是直接、间接的经验,还是阅读文本、影像记录等都非常充裕。“但挑战在于,怎么从这种‘经验过剩’中进行选择以突破作者所在的平流层。”比如,不少写作者基本处于高校学院或文学期刊体系中,写作经验看上去异彩纷呈,但部分作品难逃同质化套路。“这说明我们的经验可能需要扩大化和加工提纯,而不仅仅来自于间接或虚拟经验。”刘大先说。

  世界成为取景器,许多角落都有他们的目光

  《收获》副主编钟红明告诉记者,杂志自2014年持续推出“青年作家小说专辑”,在盛夏时节的第四期面世,作者阵容90后居多,也有00后。一年一度“专辑”也成了评论界聚焦青年写作的典型样本之一。

  以最新这期为例,史玥琦《夜游神》引出一桩30年前的东北疑案,一束鲜花从枯萎到绽放背后藏着命运伏笔;武茳虹《河桥孝子》从河桥街一场“暂停”的葬礼说起,书写素珍多年来的疲惫与尴尬;龚万莹《鲸路》揭开妙香姨自身的伤与悔;李嘉茵《当他谈起冰的沉默》里的角色困陷于被记忆遗忘的房间,意绪在高烧生成的幻象云层间颠簸;焦典《暴雨过境》里的女孩在晦暗巷道遇见挣扎谋生的“故人”,秘密、记忆和泪水随雨一同落下……

  评论家岳雯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这一代青年作家接受了极为完整的文学教育,阅读量大,有着蓬勃的生命能量,视野开阔,一出手就极为娴熟老到。“他们擅长寻找独特的形式盛放故事。极强的共情心和同理心,使得他们挣脱了不少作家一开始对于‘小我”的讲述,深入到他人生命幽暗之地。”

  当全世界成为取景器,全球经验是青年作家的视域与想象所在。“或许是因为迁徙和流动变得常见,加上流行文化的缘故。他们在世界,犹如在家一般自在。这个世界的许多角落,都有他们的目光。”岳雯认为,对于青年作家而言,世界不再是提供异质化与“惊异感”的均质空间,而具有某种舒服的“在地感”。

  比如,邵栋《白鲟》里,在香港和曼彻斯特之间,人物仲明学着像白鲟“迁徙”生活;袁德音《猫癣》里的“我”回到在日本的出租屋里过着封闭的生活;顾拜妮《尼格瑞尔》将场景置于牙买加蜜月之旅,角色邹柚帆对于牙买加的印象是由飞人博尔特和《再见,牙买加》歌曲形构的。“反而,在熟悉的家中,他们更像是陌生人。家与世界的感觉互换,成为这一代青年的情绪结构。”

  娴熟技术之外,期待更多辨识度

  在岳雯看来,形式感是青年作家们擅长的,他们为了获得辨识度,也在调动独特的生活资源,偏僻的危险街道,带着潮水气息的海边,异国他乡的独居生活等等。“看得出来,他们其实也在抵抗那种千人一面的都市表层叙事,寻找足以被识别的特殊。不过,在林林总总的丰富多元下面,对伤痛的共同述说,使得他们的文学故事又有着几近的肌理,某种程度上更多写作者在‘小声说话’,讲述的是心碎、伤痛、秘密。”

  她提醒道,当青年作家娴熟讲述普通人如何抬起手抵御汹涌而至的生活,对于伤痛的书写成为愈发普遍的事实时,这使得他们容易落入另一种“套路”——“似乎喑哑的生活,成为某种新的‘文学正确’。”

  复旦大学教授金理以史玥琦《夜游神》为例谈到,“一方面作者技术较为纯熟,但作品也明显借鉴了所谓‘新东北作家群’很多手法,甚至能看出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等代表作的影子。”比如,其中悬疑和巧合的处理,人物命运的交织,烟花等细节和意象之类都有相似处;作者也试图逃避此前对于东北叙事阐释模式的刻板印象。“这是突破抑或无奈,以及这种写法的成败得失,都值得讨论。”

  作家苏童直言,对于学生的习作他的首要原则是——永远不要让老师看到“18岁青涩迷茫的我”“在校园里如何如何的我”等句式,“中学生写作时很容易用自己做素材,但作为有一定阅历的青年作家,更大的意思是学习虚构,一定要尽量把自己先跳开来。”

  “耘”系列文学作品集是北师大文学院、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和上海文艺出版社打造的出版品牌,面向青年写作者和青年读者,每年出版一册。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提到,从《耘:每当有人醒来》中可以看出,年轻小说家正处于“将飞而未翔”的时刻,有着巨大潜力。

  比如,书中陈各的《爱丽丝柏林》有种锋利洁净的气质,比起其他作品在故事营造上的着力,这篇更专注于写日常情绪与心理的流动。山东大学教授马兵评价,《爱丽丝柏林》的另类,恰恰在于作者写到某种日常性,没有从非常事件入手,看不到死亡、失踪、案件、巧合等,却写出了在国外生活的新一代人群的某种悬浮感。(许旸)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