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偶像剧配角“碾压”主角,尴尬了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偶像剧配角“碾压”主角,尴尬了谁

来源:文汇报2023-07-22 10:31

  作者:王彦 李晓琪

  很难预料,2023年暑期荧屏最先被打上“爆”字标签的演员是魏大勋。凭借《我的人间烟火》孟宴臣一角,演员不仅“被常驻”微博、抖音等平台热搜榜单,还在二创者的脑洞大开下横扫B站、小红书。每集出场几分钟的“特别出演”,如今成为该剧主要的话题贡献者,风头一时无两。

  魏大勋携孟宴臣激起的“流量瀑布”堪称配角“火”过主角的再一次广泛讨论。类似现象,在今年上线的偶像剧中并不偶发。不久前结束的《偷偷藏不住》,马伯骞演绎的女主角哥哥桑延让开播前对选角颇有微词的网友直呼“真香”。再往前,古偶剧《长月烬明》里,陈都灵及其饰演的叶冰裳、天欢也在网络热度上完全不输男女主角。

  这届偶像剧里,配角“碾压”主角,是演员自身的厚积薄发,还是“优秀全凭同行衬托”,抑或人设魅力加成?我们推开剧本、演技、观演三重门再来拆解配角的逆袭,发现真正尴尬的也许不止主角。

  极致人设讨喜?更是主线剧情经不起推敲、难以代入

  孟宴臣式的配角如何抢占主角流量?网上有种说法:配角被夸好,全靠戏份少。人设越鲜明极致,功能性越单一,能提供的情绪浓度就越高。这话部分正确。相比光环笼罩的主角,配角身上常折射人性的复杂与暗面,的确会有更弹性的发挥空间。问题是,真正的口碑好剧,主角能和配角一起出彩,可一旦主线故事站不住脚,有光彩的配角便有机会成为顶梁柱。

  《我的人间烟火》里,男主宋焰与女主许沁曾在年少时相爱,彼时,男生成绩不堪还成天打架。分手多年,宋焰从小混混奋发图强成了有担当的消防战士,与许沁冲破门第差距再续前缘。不可否认,该剧有追求现实主义之意,剧中不少篇幅落在消防员和医生的职业场景。奈何剧本打磨不精,不仅男女主的情感逻辑与行为细节倒挂,他们的爱情观、处世哲学也都和当下年轻人的审美旨趣距离不小。宋焰对许沁的温情只有一碗粥的具体呈现,拒绝“恋爱脑”的观众不会相信,这样的男友值得人抛却养育之恩而交付深情;画面一转多年后,跳开真实奋斗的一步一脚印,注重逻辑的观众也不会相信,男主“一键切换”的洗心革面足够真诚靠谱。加之两人接吻时开着水任水自流、约会时拿灭火器玩浪漫,明显违背公理、常识的桥段受到网友广泛批评——本该让人情动、引人憧憬的爱情故事因细节的匮乏、理念的冲突,很难承载当代年轻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遑论产生替代性满足。

  至于魏大勋饰演的孟宴臣,与其说剧中展现了一个个性饱满的他,不如讲剧情浓缩地打出了深情、隐忍、悲剧三张牌。观众爱看孟宴臣的戏份,固然是三张牌被演员成功融于一体,恐怕更多还得“仰仗”主线剧情经不起推敲、难以代入。

  配角演技更好?实为观众对“颜值即正义”的集体反击

  几个月来,观众对偶像剧主角的演技数度不满。

  《偷偷藏不住》开篇,女中学生桑稚对哥哥的同学段嘉许暗生懵懂情愫,主演赵露思对“幼态”的追求、陈哲远对“神仙学长”的尺度把握,引发不小的争议。《我的人间烟火》上线,杨洋躺在硬板床上,身型板正;杨洋喝水,头颈仰角精准刚好秀出完美下颌线;杨洋笑了,似乎意味深长但又不明所以……反生活、无意义的“帅气”越多,网友们吐槽声越大。《长月烬明》中,罗云熙和白鹿一个病怏怏的“仙气”、一个情绪都靠“吼”的表演,招致不少差评。

  主角扶不起,观众的好感纷纷涌向配角。马伯骞凭桑延的塑造扭转风评,他将日常风格注入角色,自然松弛地把人物拽到地平线上。魏大勋做的演技减法同样奏效,他诠释的霸总一改拽酷炫模板,举重若轻贴地而行。陈都灵为《长月烬明》提供了难得的与角色本身心路历程适配的女二号。公允地看,马伯骞只是在演自己,魏大勋的台词还有待提高,陈都灵的表演层次流于表面。他们各有瑕疵的演技之所以被认可,关键在乎表演方式与人物逻辑达成了自洽。

  反观曾凭端正、凭仙气、凭可爱女孩出圈的主角们,他们有过镜头前惊鸿一瞥、吸粉无数的履历。在那些动辄收获百万点赞的硬照或动图里,美和帅似乎就是最高标准。糟糕的是,部分粉丝的“无脑吹”为演员屏蔽了真实的评价,演员自身也不愿跨过好评的“护城河”去倾听更广泛的观众心声,导致困在“演什么都在演想象”“演什么都得注意哪边侧脸更好看”的误区,多年演技不进则退。演员放不下颜值包袱,偶像剧拍摄流水线更推波助澜。一些幕后花絮里,怎样拥抱更唯美、多少个角度的吻戏机位能让观众狂欢,俨然倾注了创作者更多思量。

  殊不知,观众对偶像剧的演技标准线日益抬高。“颜值即正义”的盲目追捧渐渐让位于“贴脸”的选角、贴近自然的演绎。随着这些天“配角碾压主角”的话题屡掀热度,是时候意识到——工业糖精拯救不了缺乏逻辑支撑的角色,升格镜头和专属背景乐亦无法填补毫无意义的空虚真情,“深入生活”和“真听真看真感受”从来都是演员的基础课。

  网友乱嗑CP?是观众的主动性让创作惰性无处遁形

  配角出圈,主角拥趸不服,以“网友乱嗑CP”“伪骨科让人发疯”的说辞为主角鸣不平。

  “伪骨科”的概念出自二次元。通常在网文小说和漫画里,没有血缘关系、只剩名分的兄妹相爱即为“伪骨科”。《以家人之名》里凌霄恋上李尖尖,《我的人间烟火》里孟宴臣钟情许沁都是不同程度的“伪骨科”设定。“伪骨科”感情虽算不上有违纲常,但剧本所图是明确的:用越压抑越澎湃的情感去激荡观众反响。这一点,20多年前的韩剧《蓝色生死恋》已经验证过。

  《我的人间烟火》里,孟宴臣明面上是父母的“满分”儿子,内心却有难以宣之于口的秘密:他爱上父母领养回家的妹妹许沁。和平平无奇的主线相比,爱而不得的“悲剧美学”火了。一时间,抖音、B站、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充斥着网友二创,“反手开车门”“蝴蝶屏风前的一滴泪”“开车几十小时只为看你一眼”等剧中画面,被脑洞大开地重组故事线。

  这番网络景观并非新现象。近年来,随着视频平台改变观演生态,观众之于一部作品,从过往被动的内容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内容评价者和生产者。拉片式分析镜头、追踪式解读剧情、对比式品评演技、开放式“同人”创作……凡此种种,都是观演关系悄然转变的注脚。如果说网友常常甘当“自来水”、全方位拆解让人有感而发的作品,那么当一部偶像剧的二创视频高度集中在对主演演技的吐槽、对副线非典型情感的脑补,创作的惰性恐怕已在观众的主动评价和再生产的映照下无处遁形。没有对生活与人的细腻观察,更没有对情感与人性的深入思考,创作者误以为IP、高颜值、高流量再兑点若有似无的“伪骨科”就是偶像剧的成功秘钥,却忘了观众的审美提升、观众在新观演生态下的主动性,早将懒惰的创作、贫乏的想象甩在身后。

  优秀的配角完全不必靠主角“衬托”,也无需“出离常情”。如《漫长的季节》中的李美素,一个身体上先天不足、心理上自我束缚的中年女性就是在丝丝缕缕的日常中牵动了观众的人之常情。扎实的剧本和融汇了真实生命体验的表演,让“我身边的母亲”远比脱离了寻常生活的“霸总哥哥”“理想男友”可信、可共情。(王彦 李晓琪)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 从“有限”到“无限”,演技综艺的生态进化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