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唐书法三万里,雄浑飞动传千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大唐书法三万里,雄浑飞动传千年

来源:海南日报2023-07-24 09:31

  作者:李景新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说明人们对唐代文化艺术具有极高的兴趣。唐朝是诗的国度,影片选择以唐代著名诗人为主角,那是再明智不过的。唐代又是一个各类文学艺术都发达的时代,书法就是其中能够反映大唐气象的一种艺术形式。

  李白《上阳台帖》。

  怀素《自叙帖》。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勤礼碑》。

  张旭《肚痛帖》。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李白 大唐气象的第一把钥匙

  一部杰出的著作(《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等著)这样斩钉截铁地评价李白:“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另一部同样杰出的著作(《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说:“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长安三万里》的第一主角李白,作为诗人,是解读大唐气象的第一把钥匙。而书法家李白,也是不可绕过的艺术存在,《上阳台帖》便是他留给世人的一块瑰宝。

  我们把想象力放回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这三大诗人相约而往游王屋山阳台观,一路上清新而壮丽的山山水水扑面而来,到观中不见了老友司马承祯道长,却看到司马生前绘制的山水壁画。感情丰富的李白,急切地要把瞬间的感受写下来,于是挥毫泼墨,几行云烟顷刻留在斑驳的纸上: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李白所写内容是山水实景还是壁画景色,已不可分辨,但觉纸页浑然一片,勃发之气通过山之高、水之长、景象之千变万化、笔之老、风格之清壮,一一展示出来。语句简洁有力,于自然清新中透露出雄豪之象。

  关于《上阳台帖》的四个主体句子,人们一直存在两个误读,在此须作说明:第一,被看作是李白自咏的一首四言诗,这是误解。古典诗歌都是押韵的,这四句并不押韵,不是诗。如上所云,李白当然完全可以写出一首或多首诗,但情之所至,已经迫不及待了,于是随手挥洒了这四句,句句是诗,却不是诗。相类似的事过去也发生过,他在登临黄鹤楼时,本想写诗,但看到崔颢的题诗后,打消了题诗的念头,留下两句不完整的诗句。第二,“何”字通常被解读为“可”,这又是一个误解。《上阳台帖》经过岁月的侵蚀,已经有多个字被剥蚀掉或被部分剥蚀掉,第一行的“水、长、物、象”四个字和第三行的“壮”已基本不可辨析,而此作太白文集中并未收录,那么,人们是怎么翻译出来的呢?幸而在帖后,宋高宗的跋语将四句录下,宋高宗看到该帖时,字迹还是清晰的。惜乎今人翻译时,把高宗明明录下的“何”字解成了“可”。从现帖看,“可”字左边的单人旁是被岁月剥蚀掉了。李白的意思是:如果没有一支老辣之笔,清新壮丽的万千景色又如何能够表现出来呢?如果是“可”,那语义就不通顺了。

  从书法艺术看,《上阳台帖》可谓笔落天外,行、草相间,轻重相连,拙巧相生,顾盼有致,情生其中。风格雄浑而飞动,线条腴厚而飘逸,内涵丰富,变化无穷,实为自张旭到颜真卿之桥梁。元张晏的评论超然尘表:“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书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上阳台帖》,经过千余年传奇式流传,辗转而入故宫博物院,成为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被鉴定为“一级甲”。此件既是李白传世书法的唯一,我们不妨展开符合逻辑的想象:

  李白一生遍游祖国大好河山,广结诗书缘,行程何止三万里?而每经一地,每到一处,必然挥毫留诗。李白的三万里人生之旅,是诗之旅,又何尝不是书法之旅?试想,假如当时的墨宝,与《清平调》一起得以流传后世,那将是书法史上一件怎样惊艳的大事?

  张旭 盛唐时代的高峰和枢纽

  关于书法的时代特征,人们常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其实从文化史高度看,唐代书法更伟大的价值在于直观展现出大唐的审美风尚,很好地阐释了大唐气象。何谓大唐气象?大唐气象就意味着气势恢宏,意味着文化包容,意味着人才济济,意味着个性张扬,意味着积极创新,意味着精神昂扬。唐朝书法从初唐开始,一路浩浩荡荡,至盛唐和中兴时代达于鼎盛。而张旭,既是一座高峰,又是一座枢纽。

  张旭与李白同在“饮中八仙”之列,加上舞剑的裴旻,被文宗皇帝封为“三绝”,诏告天下。据说大画家吴道子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懒于作画,裴旻为之舞剑,“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下,观者数千人,无不悚栗”(《独异志》)。于是,吴道子兴起,挥笔画于壁间,道子平生得意之作无有可敌者。裴旻剑舞、张旭草圣、李白诗歌遂。世人只道张旭草圣得力于公孙大娘舞剑器,难道于与自己并称“三绝”的裴旻之剑舞无得哉?

  说张旭是一座高峰,是因为张旭的书法创作确实了得。

  从创新的强度上看,“二王”以来无出其右者。但张旭把草圣一变而为狂草,并且将个性张扬到极致。他的艺术高度,来自从大自然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哲学体悟,将自然人生之“道”,完全贯穿于书法行为之中,从而使草书艺术达到与道并行的境界。

  张旭曾自言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其神。韩愈说张旭观于天地万物寄寓于书法,变动犹如鬼神,不可端倪。张旭性情豁达狂放,喜欢饮酒,醉后更加不拘小节,常常“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在癫狂状态中完成创作,天下呼为张颠。《唐国史补》:“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揾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艺与道合,再加上其个性的张扬,造就了张旭狂草难以被逾越的高度,也使张旭的草书成为大唐气象的一大代表。张旭去世后,杜甫悲哀地叹道:“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明王世贞谓张旭的草书“出鬼入神,惝恍不可测”。《古诗四帖》《肚痛帖》等成为狂草的经典杰作。

  说张旭是一座枢纽,是因为张旭是一位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

  在张旭之前,唐朝书法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建国之初,唐太宗提倡和亲自创作极大地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朝中产生了许多名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在继承“二王”正统的基础上开始了新变。则天皇帝乃是一代英杰,也是书法高手,她的《升仙太子碑》,被书法史家认为已萌盛唐气象。底气已足,至盛唐张旭而迎来了书法的大变。

  张旭的母亲陆氏是初唐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柬之的侄女。张旭在继承家法,博学“二王”、张芝以及初唐众多大家的基础上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创新。他不仅狂草达到顶峰,楷书亦自精妙无穷,如颜真卿所云:“楷法精深,特为真正。”其经典楷书《郎官石记》已具中兴楷书气象之端倪。

  张旭之法下传,便有两个极为重要的人物:怀素和颜真卿。怀素是张旭再传弟子,性格和创作状态与张旭极为相似,在狂草方面得其真传而有所发展;颜真卿则成为在楷书方面显示大唐气象的丰碑。

  颜真卿 中唐趋于理性的现实主义

  正当大唐在各方面都达鼎盛之时,安史之乱爆发了。虽然在安史之乱过后很快又迎来中兴时代,大唐气象仍在延伸,但盛唐那种极度外露的浪漫主义色彩减弱了,转而趋向理性的现实主义。如果说张旭代表着盛唐浪漫主义大唐气象的话,那么颜真卿则代表着中唐现实主义的大唐气象。

  颜氏一家皆为抗击叛乱的功臣。颜真卿的兄长杲卿和侄子季明,皆在抗击安史叛军时壮烈就义,尤其是颜季明,正当英年而惨遭杀害,归葬时仅存头颅,令颜真卿悲痛欲绝,哀思郁勃,而写出《祭侄文稿》。此作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相对于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是一次行书的新变。颜真卿本人虽然看到了抗击安史之乱的胜利,却在大唐中兴过程中,死于另一个叛军李希烈之手。三百年后,苏东坡将要离开海南时,用灯芯纸给门生姜唐佐留下一联曰:“张睢阳生犹骂贼,嚼齿穿龈;颜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掌。”就是要让姜唐佐明白,做人就要具有颜真卿和张睢阳那样的忠义节气。

  颜真卿虽然在行书上创造出千古绝唱,但真正能够彰显大唐气象、使其雄秀独出的还是楷书。在天宝五年(746年)得张旭真传之前,颜真卿经历了长期的笔墨历练。张旭授以笔法之后,颜真卿恍然大悟,大喜曰:我终于得到了攻书之妙法,再用五六年工夫,我的书法真可有所成就了。果然,颜真卿书艺大增,字体大变,一改从“二王”到初盛时唐书家的路数,大量的楷书名作如《多宝塔碑》《东方朔画像赞》《郭家庙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玄靖碑》《颜勤礼碑》等不断涌现,到晚年而达到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得好:“颜真卿出,一变晋人之神韵入于法度之中,结体端庄,用笔厚重,而遒丽自在其中,终于拓展了我国书法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颜真卿的楷书丰腴厚重而暗藏筋骨,法度谨严而气度恢弘,正是中唐趋于理性的现实主义审美丰富的典范。欧阳修用细微的笔法描写颜真卿的书法:“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书品与人品合一,令人敬畏而又令人愈觉可爱,正是颜真卿的书法气象。

  朱关田的《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论颜真卿的楷书:“稳实端庄,尽合字学,不独可以陶冶性情,适合于官场文书的应用,而且便于题署书丹,书写大字,所以,颜书一出,学者不绝。”不仅中晚唐的柳公权直承其法,与其并称“颜柳”,宋代名家也几乎都受其影响,且至今仍是学习书法绕不过的一座宝藏,“颜体”遂成为千古习书的楷模。(李景新)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