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吉金墨影传文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7-25 09:30

  作者:邹雅婷

  金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献载体,记录着先秦以来的大量珍贵史料。为保存、研习、传播金石上的内容,古人发明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复印”技术——传拓技艺,将纸张紧覆于金石器物之上,用墨拓手法将器物图形、纹饰、铭文等印到纸上。

  上海博物馆日前举办的“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特展,通过37件(套)精心挑选的文物,让观众感受中华吉金乐石之美,领略古老传拓技艺之妙。

  此次展出的文物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主,亦有从上海图书馆借展的6件文物,其中不乏流传有绪的名品佳作。展览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方鼎(原称“司母戊方鼎”)20世纪40年代的拓本,这是此鼎1939年出土后制作的第一批完整拓本之一;“青铜器海内三宝”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3件全形拓本同台亮相;部分珍稀拓本与馆藏原器对照展出,吉金墨影交相辉映,让人深度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文化传承的实用技艺”追溯传拓技艺的起源与发展,探讨其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此部分的重点展品为北宋《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拓本。原碑由沙门怀仁历时20余年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于唐咸亨三年(672年)刻制成碑,立于长安弘福寺,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本册系北宋内府之物,经专家鉴定为淡墨擦拓本。因擦拓法利于凸显细微的用笔细节,不少宋代帖版皆以擦拓制成。此碑流传至今的北宋拓本多为浓墨所拓,淡墨擦拓甚为罕见。晚清书画家何绍基赞其“望而知为神物”。

  第二部分为“拓墨入画的艺术表现”,展示传拓技艺的创新和吉金传拓的艺术表现。随着全形拓等新技法的出现,传拓摆脱了在平面上难以展现立体器形的局限,传拓作品不再只是内容复印的载体,也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传拓与绘画等方式结合,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此部分展出的西汉雁足灯,造型生动,制作精巧,灯盘外底刻铭文40字,从铭文可知此灯制造于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为皇后中宫之物。

  清代道光年间,收藏家程洪溥多次邀请僧人六舟为其所藏千余件青铜器传拓,久负盛名的《剔灯图》便诞生于此期间。《剔灯图》由六舟施拓、陈庚绘画,卷中央为竟宁元年雁足灯全形拓,一倒一正并置。倒立的灯身上有缩小的六舟像,俯身于灯盘底部剔洗铭文。正立灯身上六舟小像立于灯足上作摩挲状。此图创造性地将全形拓与人物绘画融合在一个场景内,仿佛真人置于其中,惟妙惟肖。

  吉金供花的图式盛行于明代博古图中,清代全形拓出现后,一改过去用画笔描绘青铜器的传统,通过传拓使得铜器图像更为逼真古雅。《杞菊延年图》为清代书画家赵之谦与程洪溥之子程守谦合作而成,图中扦插杞菊的彝器由程守谦拓制,赵之谦绘花卉,古色古香。

  颖拓是指用毛笔绘画模仿出拓片效果的技法。1939年书画家苏涧宽颖拓《博古图》共有四轴,分别为斝、甗、卣、盉四器。器物整体轮廓线描清晰,器内纹饰均为绘制,器身边缘和素面处采用不同墨色表现光影效果。颖拓的墨色风格已脱离传统墨拓,明暗光影表现近似全形拓和西方素描。

  第三部分为“金石传拓技艺的传承保护”,展出商代晚期涂朱刻辞牛胛骨、秦代椭升、大克鼎全形拓等文物,体现上海博物馆自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以来对金石传拓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展览中的牛肩胛骨系商王占卜所用,残存上部,正反两面均刻有甲骨文,内容为卜辞,字中涂有朱砂。据介绍,甲骨出土后往往碎裂四散,甲骨文刻划纤细,肉眼难以辨识,墨拓可使字口黑白分明、纤毫毕现。利用拓片,学者可对甲骨进行拼缀复原。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邹雅婷)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许进安:写在《百年巨匠·冯友兰》播出之际

  • 音乐剧《大钊先生》:现代审美下的英雄塑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