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密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密码

来源:解放日报2023-07-27 09:35

  作者:龚金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璀璨夺目。中国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不断对“传统”进行创新、转换、发展,成就了一个个艺术精品或者市场奇迹。在此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因子早就不局限于以题材、画风、物象的形式出场,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人物关系、人物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等方面,为中国电影打上了“中国”的烙印。

  中国的动画电影有很大一部分取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成语与寓言故事等,再加上剪纸动画、折纸动画、水墨动画等独创性表现形式,最容易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言人。

  20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是一代艺术家匠心凝聚的作品,乃中国动画史上当之无愧的丰碑。《大闹天宫》改编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视听语言上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戏曲音乐、京剧脸谱和武场戏、民族性的建筑和雕塑风格,以及民族性的画风(借鉴了装饰画、年画、敦煌壁画的风格,注重线条和意境,而非追求写实)等。此后的几十年里,这一度成了中国动画电影确立民族文化品格的通用公式:选一个具有浓郁中国风的故事进行电影改编,用影像的方式还原故事中的空间环境和人物造型,从民间音乐或戏曲音乐中寻找灵感,点缀一些有中国风情的民俗或历史元素,全方位地诠释“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特点。

  例如,《天书奇谭》(1983年)中人物造型的创意就主要来自中国年画、戏曲、雕塑和民间玩具,场景绘制则崇尚简约含蓄,尽显“吴门画派”的写意风格。《宝莲灯》(1999年)则在个别场景中体现出水墨风和国画的韵味,并将“沉香救母”的神话故事与《西游记》中的人物、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进行融合,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博丰富。

  《白蛇:缘起》(2019年)的故事极具创造性,它没有照搬《白蛇传》这个民间爱情传说,而是设想了许仙与白娘子的前传,并化用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捕蛇者说》中的情节。显然,这是对国风元素的重组,也是对传统文化不拘一格的嫁接与重塑。

  而且,《白蛇:缘起》不再陶醉于对传统元素的堆砌,片中的部分场景虽保留了水墨风的清淡素雅,但又有对高度饱和的红色、绿色的大胆运用,如捕蛇村里如火的红叶就非常惊艳,一些雾气缭绕的山水场景又显得奇秀壮丽,该片营造了一个唯美又恢宏的东方世界,富有古典韵味。同时,《白蛇:缘起》对奇门遁甲、医卜星象、五行八卦等中国文化符号的运用,不是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来营造民族情调,而是努力将这些元素嵌入情节之中,甚至由此曲折地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

  身处中国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中,我们的身体基因早就和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孕育成我们一些下意识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偏好。这就不奇怪,即使是在一些明显模仿日本动漫风格的中国动画电影,如《魁拔之十万火急》(2011年)中,我们也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中国传统建筑、服饰的特征,并在片中人物蛮小满父子被窝窝乡哄骗去征战魁拔的情节中,与《世说新语》里的《周处》产生了联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这是传统文化的魂魄。中国动画电影也一直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诠释着这些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哪吒闹海》(1979年)中,面对龙王的为非作歹、父亲的胆小怕事、天庭的无所作为,哪吒挺身而出,除暴安良,并为陈塘关百姓的安危而悲愤自刎,彰显的就是“讲仁爱、崇正义”的精神品格。要知道,小说《封神演义》中哪吒出场时,虽有着孩童般的顽劣与纯真,但鲁莽、任性、粗暴、凶残的特点也非常明显。影片将哪吒塑造成一个有正义感的悲情英雄,亦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反思性改编。

  《天书奇谭》中,袁公认为仙书中的108条法术,与其被束之高阁,不如用之来惠泽苍生,于是私自下凡,将书中法术刻在云梦山白云洞的石壁上,并指点蛋生勤学苦练,打败狐狸精,造福于民。毫无疑问,袁公身上有“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的思想。

  概括而言,中国动画电影在传承传统文化时,既要在造型、画风、音乐等方面强调民族风,更要在情感、道德、观念上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甚至要对中国传统的价值和理念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和现代性的观照。

  《姜子牙》(2020年)中,纣王昏庸,天下人苦不堪言,天尊骗狐妖与人类女子连上同命锁,去魅惑纣王,以逼迫民众揭竿而起,推翻暴政。这是“讲仁爱”。但是,当姜子牙看到百姓在战后仍然生灵涂炭、流离失所时,不仅陷入了“救一人还是救苍生”的困惑,并开始质疑:打着“仁爱”的旗号,就可以欺瞒、利用他人吗?本着“仁爱”的出发点,就一定会带来良好的结果吗?

  《罗小黑战记》(2019年)则提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人类的发展能否无视大自然的感受,并肆意破坏生态平衡?影片中的妖精实际上就是原来居住在森林里的动物与植物。曾经,它们和人类和平共处,但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张,对大自然的改造或者说破坏能力倍增,妖精的生活受到威胁。木妖风息发动对人类的进攻,就是想收复妖精的生存空间。影片通过人与妖的冲突,呼吁的正是一种“和合”的状态。

  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内在精神力量,当然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积极正面的精神内涵。只是,中国动画电影在表现这些精神内涵时,不能陷于机械僵硬、空洞高调,而应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将这些内涵融于人物的命运起伏和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在给予观众情绪的感染之余,也能引发观众的深思与回味。

  用梁漱溟的话来说,中国文化是一种“向里用力”的文化,即关心“心”的问题,这就使中国人重视并努力保持内心的平静,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不追求对抗、控制,而是渴望稳定、和合。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等,都是证明。当中国人从“心”的角度来审视世界,会弱化科学推理和论证,而是信赖直觉与顿悟,承认并接受世间万物的“混沌”状态。因此,在中国人的哲学观中,一些可能对立的概念,如乾坤、阴阳、有无、动静、体用、一多、因果、虚实等都是辩证统一、可以相互转化并浑然一体的,这使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开明包容、豁达通透。

  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电影中,看起来势不两立的狼和羊,居然可以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和平相处。《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中,伐木工人和守护森林的熊大、熊二兄弟,也在相爱相杀中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羁绊。

  《罗小黑战记》中,代表人类的无限认为人类和妖精只能寻求共存之道,因为谁也不可能灭了对方。而且,影片对于人类和妖精,并没有进行简单的善恶分类,而是借一个妖精之口说:“人和妖一样,很难定义好坏。好坏在不同人的眼里也不是绝对的。”该片虽然有着玄幻的色彩,画风和角色的名字也带有日系动漫的特征,但其世界观仍然是中国式的。

  今年的《中国奇谭》之《鹅鹅鹅》,更是完成了对中国人哲学观的一次精妙演绎。在这个故事中,狐妖从口中吐出一位女子,但这位女子另有所爱,从口中吐出一男子,而这男子亦有心爱之人。如此,情节似乎可以无限循环下去。对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人心隔膜、人情虚伪、彼此欺骗来理解,但也可以发现它探讨了爱与被爱的分离,以及生命的构成和宇宙的生成模式等哲学问题。

  《鹅鹅鹅》的底本有一个清晰的流传演变轨迹:先有三国时传译至中土的佛教故事《梵志吐壶》,然后是晋宋年间荀氏将《梵志吐壶》发生的地点搬到中土,变成《外国道人》,之后是南北朝的志怪小说《阳羡书生》,这也是中国动画电影对于文化传承的一次生动演示:从外国宗教文化中受到启发,经过本土化改造之后,再通过现代性的哲理审视,完成关于人与人之间疏离隔膜的一种哲理呈现。如果我们代入书生的视角,相当于完成了一次人生教育,懂得了人心的晦暗微妙,以及世界的斑驳暧昧,并由此实现了对于世界的不完满、不如意、求不得的感性体验和哲学沉思,进而能够与世界的参差与缺憾和平相处。

  这个暑假正火热上映的《长安三万里》,没有依托具体的文学作品,而是从史料中梳理了高适、李白的人生历程,又巧妙地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诗句嵌入情节线索中,并以大唐的盛极而衰作为背景突出高适、李白的一生情谊。不过,该片其实志不在此,而是着力刻画中国文人的风骨,咏叹中国文化中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和个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不朽。《长安三万里》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切片,让观众经由高适的眼睛,去发现大唐内在的诸多弊病,还可以作为文化的切片,让观众感受中国古人身上的人格结构、思维模式和理想境界。

  中国动画电影虽然天然适合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它对文化的理解绝不能偏于狭隘或者停留在表面,而是必须体现一种现代性的视野,以一种有穿透力的思想眼光,在深情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与魂时,也能让这种文化中刚健质朴的内涵继续滋养着当下中国人的心灵,并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作者龚金平系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