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情的诉说:读散文集《一个人的纸屋》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深情的诉说:读散文集《一个人的纸屋》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3-08-04 09:22

深情的诉说

——读散文集《一个人的纸屋》

  作者:彭程

  读着王子君的新作散文集《一个人的纸屋》,忽然想到一个说法:湘女多情。作者是湖南籍女作家,我有这样的联想,也算事出有因,但主要还是为其作品中真诚、饱满而炽烈的情感触发所致。在每一篇作品中,我都看到了作者感情的生发、蓄积和流淌,仿佛一条被繁茂的树木掩映的山间溪流,不论是潺湲还是急遽,都有一种清洌和纯净。

  从湘西南资江边的一座小城走出来,走向海南又走到京城,走过多种职业和职位,这位女作家的人生经历称得上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写作,无论是对往昔岁月的回瞻,还是对当下生活的品味、对天地自然的瞩目,都倾注了浓郁的感情。偏重感受性是大多数女性写作者的共性,在王子君的作品中,这一点体现得尤其明显。

  父母子女之爱作为人伦亲情的核心,爱情作为至为美好的体验,总是最能够激发写作冲动,在王子君这里自然也不例外。笔端触及这些内容时,仿佛提起了内心深处的一道闸门,情感的激流奔涌而下。《亲爱的父亲》是对于父亲的深情缅怀。父亲禀性忠厚善良,目光远大见识不凡,但在政治生态恶劣的年代,家庭出身像一道紧箍咒,让他的命运清寂灰蒙,全部心力都投向了对家人的关爱呵护。大半生含辛茹苦,却在生活开始洒满霞光时遽然离去。子欲养而亲不待,作者心中弥漫着难以抚平的伤痛,无法弥补的遗憾,诉诸文字时,那一份哀哀欲泣,让人读来也几欲坠泪。《我与母亲不“相生”》则展现了以一种悖谬的方式表达的母女之爱。因为经历和观念的差异,年轻气盛的她听不进母亲对她找对象和工作的建议和劝阻,我行我素,甚至有时连母亲因牵挂她写来的信都不愿看。但文章中几个生动的细节描写,分明透露了女儿对母亲扯不断的爱,母亲对女儿放不下的情。母女和解,心结打开,也正是缘于这一条骨肉亲情的纽带。因为惊闻初恋情人的亡故,她写下了《初恋的回声》,往事历历,穿越数十年的岁月烟云重新浮现在眼前,闪耀着人性的珍贵和美好,记忆也“因为温暖而永恒”,成为对于痛苦的一种抚慰。所有这些感情的表达,不论是胸臆直抒还是款曲低诉,都让人看到作家内心世界的丰盈炽热。

  在这部散文集中,作家目光密集投送的另一处区域,是大自然。山川原野,森林湖泊,春花绽放,秋叶飘零,天地万物的姿容,四季风景的递嬗,无不让她目眩神迷,情思纷纭。书中有多篇是游记散文,华夏大地的风光,域外异国的胜景,都被她生动细腻地描画。旅行是日常生活的逸出,容易带来新鲜的感受,但对于身边熟悉的风景能够始终保持敏锐丰沛的感受,却只有足够深入的沉浸才能够做到,而沉浸的背后又是一颗不知餍足的寻美之心。书中描写作者北京住处旁边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几篇,像《谁在春天的奥森歌唱》《穿过奥森北园的秋天》《奥森飞来“渡渡鸟”》等,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树叶在不同季节里的众多颜色,青草和湖水的气息,鸟儿的鸣叫声和飞翔的姿态,繁盛和凋零中的不同美质和意味,大自然的美、活力和复杂玄奥,都被描绘得生动、充分而细腻,读来仿佛面前展开一幅幅的画卷。

  这种善感性,当然不会止步于身旁的一处园林。《呼和浩特的雪》就写了塞北的雪如何拨动她敏感的心弦。坐在出租车上,看到窗外街头正在下雪,由稀疏零散的雪花到纷飞密集的雪片,很快将大地完全覆盖,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让她激动不已,甚至“热泪盈眶”。这并非矫情,而是一颗易感的灵魂的真切流露,是感受阈值低,换成通俗的说法是泪点低。而对于一位致力于表达情感的丰富复杂性的写作者来说,这恰恰是一种至为宝贵的禀赋。

  收入这部散文集里的作品,从所撷取的题材看,大都体现了一种日常性,并没有作者专属的、为他人的经验或想象所未及的题材。但其值得称道之处,正在于对这种常态化的生活有较深入的沉潜,从而让自己的所感所思,都能够比许多同类写作更为超拔秀逸,可谓是于寻常中获得某种不凡。这在《蓝色万掌山》《念山归来思念山》《符拉迪沃斯托克春天的四个维度》《布加勒斯特的早晨》等众多篇什里都能感受到。

  前面一再谈到王子君散文以情感书写见长,但倘若因此而认为这便是她的全部,那未免窄化和浅化了其作品的审美意蕴。事实上,有不少作品也同时倾注了深入的理性思考。如多篇讴歌自然之美的散文,除了对大自然的声色形相给予灵动的描绘,更涉及对于生态完整性、大地伦理、建立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等命题的思考。或者说,妖娆多彩的文字中间,包裹着一个生态理念的坚实内核。《文学家:大自然的歌者》一文,是作者出访俄罗斯时在一个国际性文学节上的演讲,从中可以看到她对于包括俄国文学在内的自然文学作品的广泛深入的阅读,以及从中获得的深刻启迪。这种理性视野,无疑有助于提升其作品的美学品格。

  读这部散文集,还能突出地感觉到文学在作者心中所具有的分量。对于她来说,写作不是对于生活的点缀装饰,不是有了更好、没有也并无大碍的事情,而成为了一件必需品,一种与生命流程共生共存的行为。

  《纸屋》一篇,透露的正是这样的信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建设的热潮中,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作者,怀揣梦想奔赴海岛,一间用几块三合板围钉起来的小屋,成了她的栖身之所。这个狭小简陋的空间,盛放了她的激情和憧憬、艰难和迷茫、拼搏和挫折、爱情的甜蜜和忧伤。数十年后,当作者用并没有同名作品相对应的《一个人的纸屋》的标题,来为整部散文集命名时,读者不难读出一种寓意,即写作对她来说,就仿佛遮风挡雨的房屋一样,是对于生命的荫蔽和佑护。文字缓释了她的焦灼和忧虑,给疲惫的身心注入了活力和希望。作者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用心血陶冶提炼成文字,又变为了纸张的书籍,搭设成了一个无形的房间。“纸屋”于是成为一个意象,一种隐喻,一个灵魂的住所,一个属于作者自己的最可信赖的空间。

  经由这些文字,她让人看到并且相信,无论道路是平坦还是坎坷,生命是欢愉还是哀痛,有文学相伴,总归有一种慰藉和愉悦。祝愿并相信她会一直这样走下去,在文字中安放灵魂,在文字中扩展生命。(彭程)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