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沉浸式漫游苏东坡的行旅世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沉浸式漫游苏东坡的行旅世界

来源:文汇报2023-08-08 09:33

  作者:柳青

  上海图东馆推出VR交互式展览“雪泥鸿爪”,以数字技术焕活馆藏碑帖,拉近读者和文物的距离。

  先有舞剧《诗忆东坡》以舞蹈的形式写意呈现东坡诗词的精神内核,后续纪录片《定风波》以苏轼具体的人生经历为主线,通过历史影像志呈现他的儒者情怀。在公众对苏东坡关注热度攀升时,上海图书馆美术文献馆本周六起推出VR交互式游戏暨常设展览“雪泥鸿爪”。以馆藏苏轼碑帖为线索,用数字技术营造了苏轼中年以后宦海浮沉、人生飘零的场景,让读者以玩家的身份漫游于他的行旅世界,与诗人一同经历人生的高山低谷,沉浸式地体会“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些诗句中的几多况味。

  与东坡相遇于山河中

  “雪泥鸿爪”出自苏轼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中年仕途遭重创,而后经历了颠沛流离的人生下半场,被流放的苦难没有摧毁他,反而让他打开了天地旷达的襟怀。在远离朝堂党争的地方,昔日意气风发的苏轼成为了豪迈超然的苏东坡,创造了睥睨人间的文学世界。这个交互式游戏取工笔山水的美学风格,营造亦真亦幻的场景,带读者重回11世纪,置身于苏轼写作的现场,从西湖春和景明的山水之间,到汴京黑暗沉寂的牢狱中,从黄州倒春寒的雨中茅舍,到灿烂星河下的赤壁古战场,最终,在岭南静看日光破晓。就好像和诗人一起,陪他走过至暗时刻,看云开雾散,明月升起,直到长夜尽头,旭日再次照亮生命。

  游戏的四个关卡中,第一关“碧空卷微云”以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年)赴任杭州通判为背景,他乍到杭州,兴修水利、筑堤防海,践行士大夫的责任,同时他也对官场冗务深感疲倦,苦于应付名利场的俗吏,在文官中显出格格不入的一面。于是他到杭州各地寻访游僧和诗友,寄情于山水。游戏选择了远山环绕的西湖场景,碧波万顷,一一风荷举,鱼戏莲叶中,一座九曲桥串连起数座湖心亭,读者不必在游戏中追求效率,寻找快捷的“正确路径”,恰恰要在不断走上岔路的漫游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寻春赏花、泛舟西湖、卧游林泉之间的天真之乐。

  第二关“孤光为谁来”是苏轼在1079年因“乌台诗案”下狱。牢狱中的苏轼甚至不抱生还希望,满怀哀戚地写下:“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最后经曹太后说情,苏轼被关押130天后获释,外贬黄州,政治生涯自此一落千丈。游戏再现了诗人身陷囹圄的场景,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此后就进入孤鸿只影、风雨飘零的下半生。

  走出比黑夜更黑暗的牢狱,游戏进入第三关“河汉落酒樽”。被贬黄州的苏轼身处荒僻遥远之地,混迹渔樵,出入阡陌,获得偏于一隅的平静。当读者置身在黄州因陋就简的茅草屋里,见到梁上拮据的钱串和灶台上的东坡肉,才能体味出“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寒意。茅屋外竹林萧瑟,正是在雨雾笼罩的竹林里,苏轼写下千古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游戏里,午夜无风无雨的竹林像一场幽深的梦境,月光下的小径通向无人的渡口,循苏轼的足迹登船夜游赤壁,将进入整个游戏的高光段落。为了再现作家在壬戌之秋写下的“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此处游戏场景复原了真人和长江三峡的比例,让读者想象穿越千年时光,与苏子泛舟赤壁,等待一轮明月的清辉逼退生命中的荒谬黑暗。也只有置身于赤壁的一轮明月下,才会生发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

  在黄州,苏轼已然抵达了坦坦荡荡、大彻大悟的生命境界,但命运对他的戏弄还在继续,他一再被贬到更荒凉的惠州、儋州。游戏的最后一关“水天浮起四座”呈现了苏东坡在迟暮之年的自我和解和透彻的生命观。“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晚境坎坷的作家,仍然写出气象万千的生之境界。

  用科技和游戏的方式激活文物

  “雪泥鸿爪”不仅用互动游戏的方式让读者沉浸式体验苏东坡的生命观和创作观,也是用一种创新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上图馆藏的珍稀碑帖。

  游戏每一关的名称——“碧空卷微云”“孤光为谁来”“河汉落酒樽”“水天浮起四座”——取自《郁孤台法帖》所收的苏轼诸帖,《郁孤台法帖》是宋刻孤本,由南宋聂子述汇刻于江西赣州府赣县(今赣州市田螺岭)郁孤台,现在仅存上海图书馆藏宋拓孤本残帙二册。

  第一关漫游西湖的场景中,出现了《试院煎茶》和《游虎跑泉诗刻》。前一首诗作于1072年,传达苏轼病中豁达开朗、随遇而安的心境。后一首诗是1073年,苏轼病中游览虎跑寺时所撰。游戏第三关的黄州茅舍中,挂有苏轼绘《月梅图》,梅与月相宜,清同治年间翻刻的碑现镶嵌于黄州赤壁坡仙亭。夜游赤壁的段落中,《赤壁赋》出现在悬崖峭壁上。苏轼在1082年的七月和十月两次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写下前后《赤壁赋》。他一生书写过多个版本的《赤壁赋》,上图馆藏版本为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前书写的小楷。游戏末尾的《南海浴日亭诗》是苏轼在1094年所作,留筠摹勒苏轼真迹上石,后来1221年刻立的碑现存于广州南海庙西侧的章丘岗。

  上图美术文献馆的策展团队用心良苦地把馆藏的苏轼碑帖作品不落痕迹地嵌入互动式游戏,尝试用最新科技的方式,以新的视角欣赏碑帖,重塑读者和文物之间的距离。(柳青)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