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红楼”之舞,何以舞动人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红楼”之舞,何以舞动人心

来源:新华日报2023-08-10 09:53

  作者:王慧 谢逸琪

  8月5日,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学术指导,江苏文投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民族乐团联合出品,黎星工作室联合制作的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舞剧《红楼梦》,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成功摘得“荷花奖”舞剧奖。

  这部舞剧不仅获得业内的高度赞誉,更赢得了市场上的巨大成功,自2021年9月首演以来,舞剧已完成全国各地88场演出,所到之处一票难求、加场演出开票即售罄,成为中国演艺市场一张“爆款”名片。民族舞剧《红楼梦》为何对当下“从不被传统定义”的年轻人有着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这部现象级舞剧,又让我们“收获”了什么?

  一朵“荷花”让这部作品更加“圆满”

  “荷花奖”有着怎样的分量?作为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专家奖,“荷花奖”奖项的权威性与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属同一级别。两年一次的“荷花奖”舞剧奖是对全国新创作优秀舞剧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一次最高艺术水准的巅峰对决。此次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能从众多“顶尖高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仅有的4部获奖舞剧之一,实属不易。

  民族舞剧《红楼梦》的主创和主演班底皆为中国舞蹈界新生代的杰出代表,这一次摘得“荷花奖”,对于这群年轻的创作者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肯定和鼓舞。当获奖消息传来,导演李超正在剧场排练,表达“祝贺”的手机短信此起彼伏地响起,打开信息的那一刻,他心中的激动和兴奋如潮水般涌动。

  李超对当时参加“荷花奖”终评的紧张与期待,仍然记忆犹新。演出前,剧场突发小故障,吊杆无法正常升降,导致整个剧目包括灯光和演员站位都需要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舞团里的每个人都紧绷着神经,全身心地进入到一种备战状态,后台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得见。”面对意外,整个团队临危不乱,迅速制定了应急方案,作出了最佳调整,确保了演出顺利进行。

  “荷花奖的比赛高手如云,我和我的团队都特别希望能在舞台上呈现出一个高质量的演出版本。”当晚,“十二金钗”纵情舞动,配合着灯光所呈现出来的极致梦境,再造了“大观园”的奇迹。演出结束后,该剧的另一位导演、同时也是剧中贾宝玉的扮演者黎星和李超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这一次能够拿下荷花奖,让我觉得这个作品更加圆满了,就好比我们在剧中结尾设计的‘团圆’情节,当‘团圆’真的在我们的生命中发生的时候,心里满是美好和兴奋。”

  精雕细琢,让经典焕发时代光彩

  一部作品的成功,需要千锤百炼。为了备战荷花奖,主创团队如同一位艺术“匠人”,以更严谨的要求和艺术标准,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精雕细琢”。一位“三刷”的观众表示:“每看一次舞剧《红楼梦》,都会有新的惊喜,都能看到主创团队对剧目编排的更新和进步。”

  这些“惊喜”的背后,正映射出主创团队对艺术的敬畏和追求卓越的创作态度。导演黎星和李超将参评“荷花奖”视为一个打磨作品的契机,他们反复推敲剧中的每一个细节,追求每一个动作的精确和优雅、每一个表情的真实和细腻。

  “正式比赛前,我们整个团队在上海又重新排练了两周,对舞台做了很大的调整,尤其是多媒体方面,有了一次非常精彩的重新包装与升级。”

  排练时,黎星与李超达成共识:演员一个小眼神、小动作的拿捏,都需要与原著“严丝合缝”。因此,他们要求每位演员不仅要熟读原著,还要为角色写人物小传,将自己对角色的深入剖析,通过动作、姿态和表情,传递出不同角色的情感世界。“比如下半场黛玉之死后,宝玉在舞台上的独舞呈现,我们特别增加了起舞前的一个‘空拍’。这个空拍成功地让所有人的心跳‘漏’了一拍,因而也积蓄了更多的情感能量。”李超说。

  贾宝玉的率真纯情、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薛宝钗的沉静优雅……舞剧中,每一位舞者都以纯熟的功底和灵动的身姿展现出角色的独特魅力。尽管已经看了几十场演出,但每一次上场前,李超仍然会感觉紧张。演出时,他时常站在舞台的上场口张望,被舞台上演员们的情绪高低起伏所感染的同时,又会有一种“无比幸运”的感觉涌上心头,“能够在这个时代的舞台上,呈现出年轻一代对经典作品的理解与表达,并且被大多数人所认可,这对于我而言,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

  “破圈”成功背后的密码

  市场,永远是检验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金标准”。

  舞剧《红楼梦》自2021年在江苏大剧院完成首演以来,共计在全国各地完成了88场演出,收获了一批又一批的“真爱粉”。很多观众选择二刷、三刷,甚至有“铁粉”不惜从全国各地飞来,奔赴荷花奖比赛现场“送考”。为缓解观众“一票难求”的遗憾,舞剧《红楼梦》在“荷花奖”舞剧评奖演出之际,不得不临时加演了三场。

  眼含热泪,掌声雷动,演员多次返场,观众仍久久不愿离去……这是舞剧《红楼梦》演出结束后,经常见到的场景。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也能频频看到由此引发的热烈讨论。有观众表示:“这是一部连眨眼都觉得是不尊重的舞剧。”还有粉丝评价说:“看完舞剧《红楼梦》,才明白什么叫‘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面对观众的热情反馈,李超认为,中国舞剧正处在一个黄金时代,帮我们打开了通过舞蹈去诉说中国故事的“通道”,“我们不仅通过舞蹈呈现作品,更重要的是将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与情感,与观众达到了一种共鸣。很多观众说他们在红楼众生相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而我想正是这种‘共鸣’,成为了支撑观众二刷、三刷的动力。”

  “《红楼梦》的美学是传统美学,它的审美、气息,包括舞美、服装细节等等的设计上,我们都用了中国传统的语汇去进行包装、解构、整合。”在黎星看来,舞剧就像是“转接口”,一边连接着传统与现代,一边连接着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极大地满足了当下年轻人的需求。

  “从技术上看,对立、反差、映照等,是构成《红楼梦》象征世界与隐喻人生的基本创作手段,这也是最具中国化的表达方式。”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潘讯评价说,舞剧《红楼梦》的成功在于深刻理解、创新运用了这样的中国化表达,用青春肢体勾连起传统与当下的对话,实现了舞台修辞对文字修辞的转化。“每一位热爱《红楼梦》的读者,都会在曹雪芹描绘的‘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之上重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图景,这是更深沉隐秘的中国审美与中国哲学,而舞剧《红楼梦》无疑触碰到了她的‘脉搏’。”

  演出过程中,江苏大剧院总经理廖屹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舞剧《红楼梦》80%的观众来自外地,80%的观众是女性,平均年龄27岁左右。“这表明,作为一部以女性命运为主题的舞剧,成功地吸引了大批女性观众。”他表示,这部作品成功开启了很多人“为了一部剧奔赴一座城”的跨城观剧模式,很多观众来到南京观剧的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流量,推动了演艺成为文旅融合发展中新的增长点。

  省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宁表示,这样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江苏大剧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继续把艺术创造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将江苏文脉融入文艺创作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舞台呈现方式,创作出更多代表江苏文化内涵、体现江苏特色、展现江苏精神的舞台作品。”(王慧 谢逸琪)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