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陕北民歌博物馆里的高亢歌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陕北民歌博物馆里的高亢歌声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3-08-11 10:40

  作者:彭颜红

  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刚踏入榆林的第一天,我作为北京大学合唱团的女高音就来到著名的陕北民歌博物馆参观。远看外观,就觉得那象征着九曲黄河与黄土高原文化的红色主色调馆标很是震撼,心里马上涌现出对馆内的好奇。

  走进馆内,光线不太好,众多观者跟着讲解员一起走进展厅。令我诧异的是,一阵高亢豪放的歌声传来。这是一个悠扬纯朴干净的男高音唱的《黄河船夫曲》,极富高原风味,深情咏叹的歌声里渗透出浓郁的苍茫和舒展。博物馆里竟然有如此热烈激奋的现场歌声,实在是新奇。我参观过无数的博物馆,在馆内实地欣赏真人演唱,这还真是头一回。这座占地11800平方米、仅用476天建成的博物馆真了不起。

  演唱者是一个头扎白头巾,身穿白色粗布对襟大褂的年轻帅哥,他的演唱相当自然,就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一样纯朴,每句唱词都生动地表达了陕北人积极豁达乐观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据讲解员介绍,这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根本没有受过什么专业的声乐训练。但是,他的演唱水平和表演功底已经吸引了所有观众。

  随着人流依次欣赏馆内六个展区:《千年老根黄土里埋》《山丹丹那个开花红艳艳》《满天星星一颗颗明》《信天游永世唱不完》、陕北民间音乐艺术展区、陕北民歌研究专题展区,发现几乎随时都能听到这些民间艺术家深情质朴的演唱,每首歌都能吸引观者跟着哼唱。这些歌曲已经被广为传唱,尽管不可能完整准确地记清每一句歌词,但是旋律一定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如:《蓝花花》《信天游》《南泥湾》《走西口》《赶牲灵》,等等。

  有时候,讲解员在讲解的同时,也唱上几句,还拉着大家一起唱。“山丹丹开花哟红艳艳”“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这些耳熟能详的歌声经常在馆内唱得震天响。大众的合唱声让一贯严肃端庄的博物馆变得鲜活生动,极深的文化底蕴在这激情四射的歌声中变得触手可及、活灵活现,这样的演唱会太有趣了,你怎能不来唱一唱!

  陕北民歌唱法独特,现代人也许很难唱出原汁原味。但是,可以尝试借鉴陕北民歌传统唱法的元素,用现代流行的不同唱法来演绎这些歌曲,也许能让陕北民歌传唱得更广更远。现在陕北民歌的演唱还是不太乐观,老一辈的民间艺人逐渐老去,传统唱法可能面临失传,新一代歌者继续传唱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创新与发展传统民歌的难度更大。这一断层现象令人担忧。要让陕北民歌走进千家万户,就要了解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与风格,才能准确表达陕北民歌的特有价值。要深刻体验陕北民歌多种唱法的优势,灵活运用平腔唱法、直音唱法、滑音唱法、断腔唱法、衬词衬腔唱法、甩腔唱法,还要注意方言咬字,保持传统风格,合理调动真声和假声,用气声唱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要用很深的气息,松弛地把每个字符唱到最饱满,稳住节奏,用现代声乐演唱技法饱含深情地演唱。

  要运用智媒时代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把陕北民歌改编成更加现代化的各类作品,让年轻一代传唱下去,智媒时代的先进技术更能高效保留传承陕北民歌。要优化陕北民歌的歌曲配器,用不同的乐器演奏,推广不同的唱法,在相关影视作品中选用陕北民歌做主题曲。音乐工作者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发展,极力发掘陕北民歌的积极元素,创作出更多新作品。我国自主研制发射的“东方红一号”火箭卫星到达椭圆轨道播放的《东方红》,就是陕北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原陕北民歌《骑白马》改编的。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影《人生》的主题曲《走西口》,一直广为传唱多年,如今,这首歌曲比电影更加让人熟悉,很多场合都有人演唱这首歌,而这首歌也是由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陕北民歌博物馆内,有位女歌手用她那空灵的歌声,演唱了原版的陕北民歌《走西口》,方言特色演唱比较难懂,但是这穿透力饱满的歌声深深表达了陕北的高原文化,让人对黄沙漫漫的黄土文化浮想联翩。现代版和原版的对比欣赏,能使观众多视角地了解陕北文化,所以馆内如果同时还有歌手唱一唱这些已被大众相当熟悉的歌曲的现代版本,也许更能加深观众对陕北民歌的记忆和理解。

  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和儿歌四大类,以及仪式歌、社火歌舞等。信天游小调和号子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体裁。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哦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陕北民歌以秦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具有鲜明的黄土高原历史文化特色,唱起来能表达出苍茫悠远的味道,喜爱者众。

  经过民间艺人千百年来不断地口耳相传、筛选更新、千锤百炼和创新发展,保留至今的陕北民歌,应该得到传承和保护,民歌博物馆内这么多人的唱和,更加彰显出陕北民歌的强大精神力量。而近年创作出的一些歌曲唱起来并不觉得上口,貌似念白,没有旋律,没有美感,但是不少年轻人倒是非常热衷于这些歌曲。音乐工作者要设法引导年轻一代喜爱接纳这些极富文化内涵和音乐韵律的陕北民歌。

  游走陕北,欣赏着辽阔广袤的黄土高原、纵横交错的山谷沟壑,眺望一座又一座望不到边也没有人烟的远山,偶尔在绿树丛中冒出的片片倔强黄土,仿佛在反复提醒人们“我们见面容易,拉话话难”,这样特别的地貌也深深融入了陕北民歌的词曲创作中。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站在高山之巅,还是徜徉在羊肠小道,陕北人都能用荡气回肠、如泣如诉、发自肺腑的歌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陕北人用真诚踏实厚重纯朴、勤劳勇敢的品格在这千沟万壑的高原地带,融合西北区域多民族文化,集体创作了陕北民歌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自豪地讴歌美好生活,生动表达自己争取自由、追求幸福的心声。每一首歌都来源于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写成一首歌。这些民间艺术作品通俗地记载着真实的历史风云、民俗文化和历代陕北儿女的喜怒哀乐,感染力和艺术性都较强,具有珍贵的语言学价值。陕北民歌是陕北音乐的根,也是陕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传唱陕北民歌有助于提高广大受众的艺术鉴赏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如今,作为影响力最大的民间歌种,陕北民歌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艺术流派。陕北民歌已顺利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到目前为止,已有大约250首陕北民歌被翻译成英文,走向世界。陕北民歌主题音乐会还曾在波兰、德国等地巡演,唱满全场。

  陕北民歌博物馆现有陕北民间音乐文化相关的珍贵图书、手稿、影音资料等藏品共3391项:其中图书、期刊文章等文献资料990项,共1001本(套),占29.19%;包括五线谱和简谱的曲谱、词谱共522项,占15.40%;CD、DVD、录像带等影音资料共562项,占16.57%;其余1317项为报幕词、刺绣、道具、服装、工作函、工作照、奖杯、奖状等其他资料,占38.84%。

  陕北民歌博物馆让陕北民歌有了家,这里的歌声让陕北人骄傲,也让陕北永远是个“好地方”!

  陕北民歌博物馆还借助榆林学院,进一步开展民歌研究,这里还是榆林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多个实践基地。榆林学院是榆林唯一的一所本科综合类大学,成立了无伴奏陕北民歌合唱团,曾改编的陕北民歌合唱多次获奖。2023年2月21日,学院把陕北民歌和陕北说书纳入公需课,这标志着榆林非遗正式列入高校课堂。为了推进陕北民歌的教学和研究,学院还开历史之先河,对全国发出招聘陕北民歌学院院长的邀约,力争把陕北民歌打造成学院的音乐文化品牌。榆林学院的研究将进一步提升陕北民歌的理论研究和表演水平,使陕北民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风采。(彭颜红)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