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巨齿鲨2:深渊》:爆米花虽香不耐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巨齿鲨2:深渊》:爆米花虽香不耐品

来源:文汇报2023-08-11 11:35

  作者:卫中

  在“中国人自己的怪兽电影”的口号声中,吴京与杰森·斯坦森联合主演的《巨齿鲨2:深渊》以1.4亿元的首日票房取得开门红,表明观众对此类题材及演员班底的认可。

  不过,伴随着《孤注一掷》的大规模点映和提档,以及《封神第一部》的长尾效应,《巨齿鲨2:深渊》后劲疲软,截至记者发稿,该片在内地上映七天票房刚刚过5亿元。影片的口碑与前作一样不佳,网络评分仅5.6。从点评来看,这部主打轻松愉悦的暑假档“打怪兽爽片”剧情漏洞百出,也应了网友的话:爆米花香味浓却不耐品。

《巨齿鲨2:深渊》海报。

  中外硬汉联手,视觉效果拉满

  作为一部“中国主控,全球合作”的电影,影片有意突出中国元素,如主角办公室的中国风设计,挂着的“四海游龙”书法作品。但也仅此而已,影片从风格到叙事套路满满,且并不新鲜。

  吴京饰演的张九溟悬浮在水中荡漾,背后幽暗的海洋中一个庞大轮廓渐渐清晰,在巨齿鲨森白的牙齿前,他如同人类嘴边的一颗花生米……巨齿鲨身上集合了“深海恐惧症”和“巨物恐惧症”两大元素,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再加上细腻真实的视觉特效,在《巨齿鲨2:深渊》中的这些海洋霸主比前作中的更为强大、凶残、狡诈。

  作为巨齿鲨的对手,人类的阵营也相当豪华。杰森·斯坦森饰演的乔纳森是位热衷于保护环境和海洋的斗士,他保持了以往铁血壮汉的形象,尤其是骑着摩托艇周旋于数条巨齿鲨之间的场景,体现出人类的勇气、担当、力量。吴京饰演的张九溟是位致力于保护和研究海洋的科学家,与他以往作品中的角色相比,不仅“弃武从文”,还讲起了笑话。在一场与杰森·斯坦森的对手戏中,他用京味十足的口音吐槽乔纳森引发观众爆笑。

  影片中梅英这个角色比较集中体现了中国与好莱坞叙事的差异化。在好莱坞的语言体系中,或许梅英称得上勇敢而又充满爱心;但在部分中国观众眼中,梅英屡次冲动行事,几乎全靠“主角光环”才能活下来,“不明智”之处甚至有些不讨喜。

  多情节违背常识,偷懒还是敷衍

  或许是已经提前预料到《巨齿鲨2:深渊》的剧情会遭到诟病,制片人贝拉·艾弗里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片不是为了迎合影评人的喜好,而是希望让大鲨鱼和远古怪兽能给观众带来更多刺激。但从影片上映后的市场反馈来看,如今观众对作品的审美已经远远超出仅仅“感官刺激”的需求。

  很多商业片被称为“爆米花电影”,观众无意对剧情漏洞多加苛责,但《巨齿鲨2:深渊》的不合理之处出现得如此频繁,让人如鲠在喉。例如张九溟饲养的巨齿鲨突然撞破金属栅栏逃出基地,并沿途追踪攻击主角团队的潜艇,这段剧情没解释巨齿鲨为何放着海里那么多猎物不管非要追杀主角团队;而关押巨齿鲨的防护措施如同纸糊般脆弱,如此设计让观众“一头问号”。

  巨齿鲨是史前时代的海洋霸主,几乎能捕杀海洋中任何生物。然而,在影片后期,体重几十吨的巨齿鲨以超过摩托艇的高速迎面冲来时,杰森·斯坦森仅用一个直升机螺旋桨叶片就将其顶住,而他只是被冲击力向后甩出几米。巨齿鲨的咬合力高达26吨,是人类发现的咬合力最大的生物之一,但在影片中竟然被杰森·斯坦森一条腿撑住了上颌导致咬不下去……打怪兽的动作场面固然需要惊险性,但过于离谱的“超人类”战斗力实在让人出戏。

  此外,明显违反生物学常识之处也颇多。例如有很多戏份的外形类似蜥蜴的海底小怪兽,既可以生存在海底7000米深处,又能在陆地上捕猎人类。尽管作为一部“爆米花爽片”,大部分观众在细节上不会太过较真,但频繁违背常识,只能让观众觉得创作方多少有点敷衍。(卫中)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铁军:AI重塑电影未来

  • 在社会加速运行背景下,如何重构消亡的北漂爱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