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无尽江河万古流

来源:北京晚报2023-08-12 10:54

  作者:袁恒雷

  阿来为世人所熟知的身份,是凭借《尘埃落定》《蘑菇圈》《云中记》等诸多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的著名作家。读者若对他的作品有一定了解,就会发现,其创作不仅关乎青藏地区大量历史文化,对青藏自然生态也有着浓墨重彩的描写。除却以上三部最著名的小说,他的《格萨尔王》《机村史诗》(初版时为《空山》)《三只虫草》《河上柏影》《瞻对》等作品无一不是青藏地区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

  实际上这正反映了阿来的双重身份:他不仅是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还是一名时常挎着相机、背着笔记本电脑、开着车,或一人,或多人,或应邀而至,或不请自到的野外考察爱好者。他喜欢在历史的发生地读当地史,以求最本真地还原历史的原貌;他喜欢亲自拍摄青藏高原的无数野生植物,以求最真切地呼吸高原的花香。这期间,他不仅考察了青藏高原诸多历史文化发生地,诸多著名雪山,还对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包括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在内的诸多水系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考察,形成璀璨的文化考察成果,这些成果汇集于他的《西高地行记》中。

  阿来长期工作生活在四川,最熟悉的自然还是长江水系。他常常以成都作为基地向外出发,进行一系列历史文化地理考察。在书中,他先是讲述了距离他非常近的岷江的情况。岷江是长江、嘉陵江、白龙江的支流,古称宕昌河、羌水、乾江,因宕昌县古属岷州,故得名。阿来与一批文友开车从成都前往三百公里外的黑水县,一路沿着岷江峡谷而行。其中一半的行程,是成都到汶川的高速公路。出汶川县城,过茂县,公路旁便是岷江主流了。

  出茂县,沿着岷江主流上行二十多公里,有一处地方叫飞虹桥。在这里,河流分汊,过桥右行,是岷江主流,再往前是松潘;左行,是岷江支流猛河,沿着猛河而上,就是黑水县城。青藏地区多高山雪水,诸多河流得雪水滋养,自然会形成丰水期与枯水期。融雪时节,雪水旺盛,江流变得浑浊。反之,就会清澈。阿来对这一带非常熟悉,他这样描绘此地水清时的样子:“水清时,比如秋天,站在飞虹桥上看在桥前汇聚的两路江水,岷江主流清澈见底,左边的猛河一样清澈见底,却水色深沉,因此猛河也被叫作黑水,连带着分布在这条河上下两岸的地方也叫作黑水了。”

  当阿来和一众文友行至亚克夏山考察时,阿来强调了这座山的独特性——山中有一处分水岭,分水岭下发源了一条河,那便是流向东南方、纵贯了阿来家乡马尔康县的梭磨河,阿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即命名为《梭磨河》。梭磨河流入大渡河,大渡河汇入长江。分水岭的另一面,在沼泽中发育了另一条河,藏语叫嘎曲,即白河。白河西北流向,在川甘边境汇入黄河。如此一来,这道分水岭就可以看作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地理意义重大。

  阿来考察了诸多的青藏河流,面对这些圣洁的江河,他也犹如沈从文面对湘西河流时进行对水与生活的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河,不再是被悬崖逼向山根,而是回到谷地的中央,缓缓流淌。这些山谷就是河流日积月累的功夫造成的,河两岸的台地上应该有村庄,村庄周围应该有农田。那些村庄和田野的四周应该出现那些鲜明的花树。那是一树树野桃花开在村后的山坡,开在村前的溪边。”

  阿来的考察,绝不是简简单单地望着河水,随意地散步行走了事,他的目光从未离开生活在江河两岸的人民。阿来对青藏地区的热爱是本能的,他对藏区同胞的关爱、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热爱都是渗进血液里的。这不光因为他有一半的血统来源于藏族,也源于他在一次次深入青藏地区考察后,这一带大好河山给予他的全面冲击与滋养、温暖与感动。他既惊叹于草场因退牧还草而重现星宿海的壮美,也为这些生计茫然的牧区同胞担忧;既赞颂上游地区人民为了解决下游水源而甘于奉献的精神,也唏嘘着黄河经过几次转弯后不再清澈与柔软的身段。

  阿来没有“厚此薄彼”,对笔下的黄河,也如对待长江一样充满感情,视作母亲河,带有无尽的抒情性:“青藏高原上的黄河,就这么萦回,这么涌流,就像这片高原上的人群,那样安详,听天由命,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就像我现在,站在四合的暮色中,看黄河映射的天光渐渐暗淡,只是将其当作一股源源不绝的情感,把我充满。而黄河在草原上这百转千回,唯一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水流越发丰沛。”他对黄河的感情随着考察的深入而愈加丰富深沉,而黄河带给他的力量冲击从未改变,他写道:“黄河从遥远的天际漫漶而来,映着幽暗的天光,缓缓流淌的水面闪闪发光,带着一种坚硬的金属质感。”

  这样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贯穿在全部的行走与写作中。当阿来行走在青藏高原时,对每一处草原他的目光都充满关爱与悲悯,对每一条河流他都想从其源头顺流而下观察,对每一朵花他都想闻其芳香、知其芳名,对每一个遇到的青藏同胞,他都视之为同根同源的兄弟姐妹。所以,他发出的对高原的热爱才那样动情,才那样动人,犹如艾青《我爱这土地》饱含热泪的咏叹。

  “云后的天空比最渊阔的海还幽深蔚蓝。几列浑圆青碧的山脉逶迤着走向辽远。这就是高旷辽远的青藏。走遍世界,都是我最感亲切与熟稔的乡野。辽阔青藏,一年之中,即便能一百次地往返我都永远会感到心弦。无论踏上高原的任何一处,无论曾多少次涉足,还是从未到过,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如果放任自己,可能会有泪水湿润眼眶。我并不比任何人更多情,只缘这片大地于我就有这股神奇的力量。”阿来作为诗人,显示了他最为纯粹的一面。(袁恒雷)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去有风的地方》对温暖现实题材创作的启示

  • 《城中之城》:灰色人物的人性斑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