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追光的日子》:为教师的情感劳动打一束光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追光的日子》:为教师的情感劳动打一束光

来源:文汇报2023-08-16 09:24

  作者:林 可

  尽管从绝对数据和讨论热度来看,电视剧《追光的日子》并未成为今年暑期档的流量爆款;但作为一部兼具青春偶像气息和现实主义色彩、聚焦高考题材的校园剧和反映教师生涯的职业剧,《追光的日子》试图探讨若干教育问题的应对之法、和解之道与未解之谜,值得细品和深思。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以主角郝楠老师(郭京飞饰)的日常工作为主线贯穿起来的青云中学高三(14)班学生成长故事。郝楠,一听名字就能预料,这老师好难!看完剧集也不禁感慨,这老师好难!

  从教育学视角来看,郝楠老师的“好”与“难”是一体两面、辩证统一的,这是由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在教师的劳动分类中,显而易见的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这两类劳动比较容易量化:一个老师每天几点进教室、花多长时间备课、上课、管纪律、盯自习、批改多少份作业、辅导多少个学生,一周上多少节课、写多少份教案、出多少套试卷,一年完成多少个教研课题、帮学生提高多少分、培养了多少个名校生……这些数据构成了大众对教师工作内容的普遍认知和评价指标。

  然而,教师工作中还有一类隐性而重要的劳动却很少被关注,即情感劳动(emotional labor),也被称为“第三种劳动”。教师的情感劳动是指教师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本真目的,管理自身内部情感变化并对外部情感要求做出积极回应、进行主动调适的情感努力;它是教师实践职业道德、专业伦理、良心、责任等要素的重要过程,外在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同情、保护、理解、鼓励、不放弃、不伤害等行为。在现实中,教师的情感劳动需要自身情感、信念乃至时间、精力的高度卷入。这种情感劳动的工作量难以计算,其劳动价值也因此常被忽略。

  如果我们忽视教师情感劳动对象的重要性(如,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我认同与悦纳,学习中的兴趣、意志、愉悦感、效能感、创新力,生活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庭关系、亲密关系、社交关系等),那么就不会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理想之“好”与现实之“难”产生深层理解与共鸣。《追光的日子》恰恰想要引导观众看见功利浮躁的教育现实“冰山之下”那些被雪藏、被误解的宝藏教师,看见教师情感劳动之难处,重塑“师道重于师术、人师优于经师”的教师评价理念。

  具体来说,该剧细致展现了郝楠不遗余力、不厌其烦地付出“情感劳动”的过程中所遭遇和化解的种种教育难题,尽管有些解决方案有不切实际之嫌,但仍不失其启示意义。

  难题一:

  “冤种”老师何以拯救“废柴”学生?

  郝楠一出场就自带戏剧效果,身着花衬衫、头顶“杀马特”发型的前台球厅老板,在香烟氤氲、酒气弥漫、一众小弟前呼后拥的热闹氛围中前一秒还杀伐决断地“教训”欺负高中生的小混混,后一秒就被“仇家”上门踢了馆、砸了店……此等形象与知书达理的“人民教师”形成巨大反差。正当郝楠郁闷至极来到天台散心,偶遇因高考志愿填报失误而落榜伤心的高三女学生任真(任敏饰),他误以为对方要跳楼轻生,上前劝慰施救反被当成流氓,自此双方结下“梁子”。

  无巧不成书,当任真调整好心态来到一所名为“青云”的民办中学复读之时,竟发现“流氓”郝老师刚刚被这所学校聘任为数学老师,还当上了她的班主任,而她所在班级是全校成绩排名倒数第一的“差生班”。随着剧情展开,一边讲述曾经贵为重点中学教学名师的郝楠如何遭遇学生的冷眼、捉弄、挑衅、威胁,而这个悲惨的“冤种”老师又是如何坚韧不屈、契而不舍地坚守岗位创造教学奇迹;一边揭示班级学生的成长故事,描绘一个个或颓丧无聊、或顽劣不堪、或敏感脆弱、或焦虑迷茫的高三学生,如何在郝老师一对一帮扶下逐步克服自我生命意义的难题。

  最后,以郝老师为主力的教师团队不仅没有放弃这一班“废柴”,而且还点燃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不同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所差别、激烈碰撞,但郝老师和白老师所代表的情感劳动派,尽心竭力地因材施教,最终以真心换真心、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难题二:

  “另类”老师何以改变“奇葩”家庭?

  剧中每个“熊孩子”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奇葩举动,当观众跟随郝老师的视角走进每个奇葩家庭,便会发现孩子的问题通常是家庭教育的“照妖镜”,这里面充斥着家庭的矛盾冲突、难言之隐和持久伤痛,当然也能照见为人父母者或朴素、或笨拙、或偏执、或难以明状、或不得其法的不完美之爱。

  要想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郝楠的情感劳动显然还得深入到每个家庭。剧集中呈现了多样化的家庭背景和家长形象,如:务工家庭、富商家庭、知识精英家庭、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抚养家庭、单亲或重组家庭等;勤恳劳作通情达理的母亲、投机倒把极不靠谱的父亲、常年外出务工缺席孩子成长的双亲、年迈体弱独立支撑孩子成长的姥姥、因亲人去世抑郁成疾的母亲、因工作繁忙无暇关心孩子的父亲、因婚姻失败控制欲爆棚的母亲……而这些形形色色的家庭和家长,都在郝老师真诚而不懈地帮助下,悄然发生了改变。

  该剧在展现原生家庭局限性的同时,并未把教育的症结和化解之道“甩锅”给家庭或学校的任意一方,而是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一个另类的高三班主任通过一家家走访调研、一次次谈话劝诫、甚至为解决学生家庭问题自己掏钱、做工、挨打、受伤的过程,建立起家校共同体的情感纽带和信任基石,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专业力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从而为每个家庭带来改变的希望和能动性。

  难题三:

  “社会”楠哥何以应对社会阴暗面?

  该剧还触及了近年来与学校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议题,如,校园欺凌、街头暴力、亲密关系中的精神控制、女性颜值身材焦虑等。为了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剧中故意强化了郝老师接地气的属性——“社会我楠哥,人狠话不多”。作为楠哥身边忠心耿耿的一股“小团伙势力”,每当学生在校外遭遇危险时,台球厅的小弟们总会挺身而出,用“江湖事江湖了”的办法保护学生,犹如校外“副班主任”一般的存在。

  这些略显夸张的剧情一方面展现了学校生活并非社会生活中的孤岛,教师的“情感劳动”难免需要延伸至学校围墙之外,帮助学生应对复杂社会的阴暗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的责任被无限泛化,社会公众期待教师成为三头六臂、无所不能、随叫随到的“保镖”或“保姆”。

  值得玩味的是,在应对难题二和三时,剧集给出的方案都过于理想化了:前者开启受虐模式,后者则走了一条爽剧路线。虽然这样的情节设置极具戏剧效果,但由于缺乏现实土壤,难免沦为英雄主义想象。换一个角度,这样的处理也提示我们,现实中教师所面对的很多难题,单靠教师自己无法解决。

  难题四:

  “渡人”师者何以反躬自渡?

  当学生们的难题逐一迎刃而解,属于郝楠自己的难题如期而至。伏笔暗线交待了郝老师离开公立学校、沦为社会闲散人员而后回归民办学校的离奇经历,剧集播至尾声终于揭秘了他在职业生涯早期曾因过分强调学生分数排名、忽视学生心理健康而导致一名女学生跳楼,另一名男生也因此不断骚扰报复他。当郝楠再度有机会成为教师,便深刻认识到“情感劳动”之于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帮助众多学生找到人生的方向、成为最好的自己,郝老师也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莫比乌斯环”阴影。可见,一个好老师或好学生并非天生,他们都需要在不断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的过程中渡人渡己、淬炼成金。

  诚然,郝楠是万千“好老师”的缩影。作为观众,除了称颂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与奉献精神,也应从剧中窥见教师职业的现实困难。如果教师的“情感劳动”之难不被看见、理解与化解,便很难找到如同“郝楠”一般迎难而上的“灵魂摆渡人”,来应对学生之难、家庭之难和社会之难。

  (作者为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