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套路反套路 以另类拍母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以套路反套路 以另类拍母爱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3-08-18 10:26

  作者:董铭

  “一名单身的过气女演员,带着年幼的儿子重拾事业,一边工作一边还得操心孩子……陈翠梅的这部新作,当然是一部女性主题作品,但同时身兼导演、编剧和主演的她,又通过巧妙的“戏中戏”结构和角色身份的虚实嵌套,打造了一部探究“自我奥义”的功夫片。”

  当“野蛮人”(孩子)入侵母亲的生活

  2021年,马来西亚导演陈翠梅的这部《野蛮人入侵》曾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并斩获了分量颇重的“评委会大奖”,两年后终于登上大银幕。最让观众好奇的,依然是片名的含义——何谓“野蛮人”?又“入侵”了哪儿?实际上,影片中自始至终并未出现野蛮人,这个听上去有些像“维京人袭掠欧洲”的片名,不过是导演最爱的一个“私密比喻”。

  在陈翠梅的世界里,“野蛮人”就是孩子,还没有受过道德和规则“驯化”的他们,就像是肆意闯入文明世界的野蛮人,把成人弄得焦头烂额。在影片的上半部,陈翠梅饰演的女星李圆满,在离婚后艰难复出,却不得不带着学龄前的儿子宇宙入组。可孩子的难以控制和随时介入,让她自始至终疲于应对。那种分身乏术的无奈,身为母亲的牵肠挂肚,从银幕渗透出来,令人忍不住同情、感慨。

  在这种纪录片式的镜头语言中,身为导演的陈翠梅并没有刻意渲染“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反而诚实地传递出对于母亲身份的困惑,尤其是对“孩子是你最伟大的作品”这句话的无感与不屑。她并不想因为这种定义而被贴上女性标签,甚至不惜将自己视为一个“运送野蛮人到这个世界的通道”。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当片中的儿子“物理缺席”的时间越长,李圆梦沉入“自我世界”的状态就会越放松。可以说,当她不在精神层面苛求自己时,身体就会作出更为诚实的反应,一如沉入大海般的松弛感。至于到底是精神禁锢了肉体,还是肉体压制了精神,这个哲学层面的思考,武馆里的师傅给出了一种答案,武馆外的印度僧侣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其实两种并不矛盾,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作出不同的解释。一如片中导演讲述的宫本武藏轶事:“对于年轻人来说,剑是一切;对于宫本武藏来说,一切是剑。”

  因此,在片尾那个最美的镜头里,肉体可以超越世界的规律,在海平面上行走、演武。这段颇有些魔幻主义的表达方式,其实也是陈翠梅作为导演挖掘出的“精神升力”,不再有之前那种焦虑和畏惧。同时,海水也一直是影片中最重要的元素——这既是马来西亚人从小就熟悉的地理和文化环境,大海本身也有孕育生命的含义,时而静谧,时而咆哮,而在关键时刻给女主角带来某种新生。

  从洪尚秀到《谍影重重》以套路反套路

  影片中最为关键的剧情转折,就是在李圆满受伤晕倒后被抛入海中,从海边苏醒后的她,身份和记忆被重新“加载”。影片的视听风格也真的从洪尚秀变成了《谍影重重》,更凌厉的镜头剪辑,所带来的悬疑和突兀感,对观众来说有点“粗暴”。

  前半部所有关于电影投资、制作、选角上的细碎讨论,以及“三个月学武”的严格训练,其实都是为了“戏中戏”的类型切换作铺垫,同时也是为了后半程女主角“逃离”母亲身份提供合理的解释。陈翠梅通过电影特殊的时空属性,在完全没有预兆的前提下就实践了宫本武藏的“剑是一切or一切是剑”。而观众,也直到刀剑“见血”和录音“失声”时,才被动地得知真相。

  而从功夫这条线上仔细分析,影片前后两部分的类型虽然割裂,在拜师学艺、不畏强暴的脉络上却是清晰流畅、始终统一的。尤其是李圆满“艺成出山”时,师兄妹相送,兵器不离手,师父却不忘叮嘱她“不参加比赛、不与人打斗、不让人知道你练过功夫”。这恰恰是武侠题材中常见的“约法三章”,从邵氏片到徐浩峰一脉相承,甚至在《西游记》和《卧虎藏龙》中也曾出现。资深功夫片迷此时都能猜到,真正“爽飞”的剧情才刚刚开始,后面的“该出手时就出手”才是精华。

  在汉文化圈和华语电影中长大,从小看李小龙、崇拜李赛凤的陈翠梅,当然对这种功夫片套路烂熟于胸。如何在情理之中,又不落窠臼地呈现李圆满的武艺?陈翠梅选择了一种颇为巧妙的方式,“摄影机不能停”的介入时机令人惊讶,同时又合乎女演员的个人身份和舞台经历,并对前半程的困扰给出了最为契合的回答。

  当然,如果单独把“戏中戏”的段落拎出来,放在当代商业电影的维度里,“失忆特工大杀四方,找回身份端掉Boss”的戏码也是一种套路。从导演自己“剧透”的《谍影重重》到吕克·贝松那些酷飒的动作女主戏,观众就爱看那些貌似娇弱的女主角,用各种中国功夫、巴西柔术、泰拳、菲律宾武术来秒杀凶残壮汉。

  而此类商业片的制作成本通常不菲,很容易陷入投资和选角的困境。而这正是这部关于“拍电影的电影”触及的现实层面。在片中饰演武馆罗师傅的李添兴,同时也是马来西亚知名独立电影人、摄影师、武术指导,他除了传授女主武艺,还用最原始的肢体方式,令她开悟“什么是自己”。这仿佛也是在提醒陈翠梅本人——全都靠自己,才是最具效率和最省成本的自我挖掘方式。

  逃不开的终究是现实宇宙

  同时,陈翠梅在片中化身“打女”,拳拳到肉的伤痛,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刚刚斩获奥斯卡的杨紫琼。巧合的是,她们都是马来西亚女性电影人;《野蛮人入侵》和《瞬息全宇宙》又有诸多相似之处——戏中戏的嵌套结构,“我是谁”的身份迭代,仿佛也是打开了另一个宇宙维度。

  在“戏里戏外”,李圆满仍然会牵挂前夫和儿子。这背后的暗线又回到了女性的精神羁绊上:即便是被睿智的僧侣点悟,即使在遥远的海平面上如入化境,也会被自己的另一个“分身”召唤,用一句淡淡的“NG,再来一遍”,召回现实宇宙。(董铭)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铁军:AI重塑电影未来

  • 在社会加速运行背景下,如何重构消亡的北漂爱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