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地下室人”能被“自然”救赎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地下室人”能被“自然”救赎吗?

来源:北京日报2023-08-29 10:14

  作者:黑择明

  《园艺大师》:不是爆米花电影

  美国大导演、编剧、电影评论家保罗·施拉德的新作《园艺大师》在去年的威尼斯影展亮相。虽然他在此荣获了“终身成就奖”,影片本身却似乎反响平平,甚至令人感觉大师已经迟暮了。作为“新美国电影”运动的旗手,保罗·施拉德一贯和主流电影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多年来他没有间断拍片,也活成了年轻一代影人心中的传奇。那么,这部新片会对他的声望造成减损么?

  《园艺大师》剧照

  故事讲述纳维尔·罗斯(乔尔·埃哲顿饰)有着“园艺大师”的名头,他看上去一丝不苟,为女庄园主哈弗希尔夫人(西格妮·韦弗饰)提供从园艺到身体的服务。一日,夫人告诉他自己立了遗嘱,将庄园的管理权和收入赠予他,但是他要将自己十多年未谋面的侄外孙女玛雅,培养成合格的园艺师,以便继承这份遗产。见面后,纳维尔发现这是个漂亮的、显然有黑人血统的姑娘,她闪烁的目光中好像隐藏着什么秘密。在一次发现她被男友暴打的真相后(玛雅被贩毒团伙控制),纳维尔联想到自己沉重的过往——原来他曾经误入极右翼种族主义团伙(“白人骄傲”)并曾开枪杀死黑人,在迷途知返、与警方合作后隐姓埋名。他曾经有一个和玛雅年纪相仿的女儿,这让他对这个女孩子产生了一种保护欲,并与之产生了情愫。夫人得知大怒,将二人逐出;纳维尔为玛雅与毒贩(其实就是街头混混)搏斗,送她去戒毒,坦白自己的过往,并赢得了她的爱情;这时毒贩报复他们,摧毁了夫人的花园,纳维尔在彻底教训了毒贩后,回到了庄园,和玛雅一起,继续担任花园的守护者。

  单从这个故事来看似乎可以理解很多观众的不满,因为看起来这是一个常见的“犯罪加爱情”的故事,尤其是影片的结尾似乎太过幼稚,让观众连买好的爆米花都感觉索然无味了。但《园艺大师》显然不是爆米花电影。

  以往的施拉德:被更高的存在救赎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影片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来自导演思想的内部。

  保罗·施拉德将自己的作品称作“存在主义电影”,他的影片有一些固定的模式,比如开头总是男主人公在小黑屋里写日记的场景。通常这被指认为学习了他的偶像布列松的《乡村牧师的日记》,但更重要的来源恐怕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布列松无疑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拥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者。在昏暗的、逼仄的斗室里,背对观众写日记,很难不让人想起《地下室手记》开头那句话:“我是个病人……我是个凶狠的人,我是个不讨人喜欢的人”。施拉德的主人公无一不是当代的“地下室人”,无论《出租车司机》《美国舞男》,还是《第一归正会》《迷幻人生》,皆如此。“地下室人”或许是世界文学史上现代意味的最重要的“反神话”形象,他公然拒斥了“美好而光明的未来”的诱惑,而是在牙痛中寻找快感,也就是说,他提出世俗生活中种种的不完美都有其正当性,因为人的世俗生活就是一种有限性的生活,其中充满缺陷和不完善,缺陷和不完善或者会导致错误的行动,或者会导致犯罪。这里包含着一种对在世俗生活中实现最高目标的拒斥,因为那样将会把人变成一种手段,变成“钢琴上的一个琴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罪就是应当的,所以救赎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一个重要成分。布列松显然懂得救赎意味着什么,他说,救赎未必需要在电影中出场,但是也能令观众感觉到它“在场”。布列松改编自《罪与罚》的《扒手》中,男女主人公最后在监狱隔着探监室玻璃指尖相触的那一刻,让年轻的观众施拉德感受到了这就是一个“在场”的时刻。

  在施拉德后来的大多数影片中,都遵循了在歧途挣扎的男主人公被更高的存在救赎的模式,而女性主人公总是承担了这个任务,因此他的女主角带有理想化、崇高化的特质。这也与施拉德自己的家庭背景很有关系。

  变化:“自然”成为拯救者?

  但是在《园艺大师》中,发生了一个变化,“自然”取代了那个更高存在,成为拯救者,尽管“地下室人”还是要靠一个女性(在影片里是玛雅)来救赎。“自然”在这里包括双重的意义,一个是“自然环境”,一个是人的自在的精神、“本来的”面目。园林/庄园是空间,也是时间,首先它是故事的时空,这是一个明显有着反种族主义意识的故事。这里园林的前身是美国南方的种植园,是奴隶主的遗产;而种族问题并不会因为表面的平权而消失,它长久存在于一种社会意识中。就像影片中指出的那样:它首先不是为了服务“美”,而是服务于金钱,就像哈弗希尔夫人认为的那样——金钱可以决定这种“美”,这就是她,继承了美国南方奴隶主传统意识的真实想法。72岁的西格妮·韦弗演出这个角色非常有说服力,她超过1.8米的身高和依旧美丽优雅的气质让这个高傲的南方庄园主形象真实可信。然而高雅外表掩饰不住的是,她将所有东西都置换成金钱价值,包括各种“美”。对于种植园主来说,黑奴是他们的财产这种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妹妹跟一个黑人走了,这对于南方“老钱”来说是不可原谅的羞辱,她对这个显然遗传了黑人相貌的侄外孙女的敌意也正来于此。她称纳维尔为“甜豆”,显然这个看起来冷峻的硬汉也无非就是她的一个佣工,和她的宠物犬没有两样(所以纳维尔进入她的场所时总是和她的狗在一起);而作为情人,很有可能纳维尔的身体(背上文着“白人骄傲”和纳粹的种族主义图案)更能激起她的某种隐秘的激情。

  而对于纳维尔这个“地下室人”来说,对“园艺”(Gardening)的理解伴随着他的精神发生的转变。园艺显然指的是对自然的处理方式。一种是用各种锋利的工具,将植物和土地修理成人类认为“美”的样子,这种美通常带有强迫症的意味,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人将自己视为自然的主宰,或者说,奴隶主。绝大多数的,特别是西式的园艺思想其实都带这样的思路。而另一种思维则是将人类看作自然的造物,植物、动物也是。自然本身就是自我具足的,自然从来不会觉得自己不“美”,并且,和人类相比,自然有着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是非常现代、晚近的观点,带有一种生命共同体的意味,可以说是“后人类主义”的,它意味着各种生命形式可以共享一个群落。影片中,主人公的认知从前一种逐渐转变为后一种。纳维尔在园艺学方面造诣很深,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案头全部是经典的此类著作。但是他的所言所行是相互背离的。在教学生“深深地呼吸泥土的气味”的同时,他背负着沉重的罪孽感。种族主义组织头目也曾向他灌输:园艺,就是一种“清理”,杂草就是要连根拔起的,他们的种族清理事业是同理的。同时,他也为了隐藏自己的杀人秘密和保住饭碗,为夫人提供性服务。这与他一丝不苟的工匠大师面目形成了一种拧巴。而且这种矛盾成为了他的梦魇,他都不相信自己能从梦魇中醒来,直到遇见了玛雅。虽然他教玛雅园艺,但是玛雅似乎从没有真正去做一个这样的好学生。玛雅无形中吸引着纳维尔,因为她的身上有一种比书本中的园艺更接近自然本身的东西,并且在为玛雅解决麻烦的过程中,他发现并不是他来英雄救美,而是他自己被玛雅所救赎,即她自然流露的爱、善意、宽恕的天性,让他产生了自己的罪可以被消除的信念。这部影片中也有施拉德电影共同的那个“救赎的时刻”:玛雅问纳维尔,你会洗掉这些文身(即纳粹标志和种族主义符号)的对吗?这时候纳维尔跪下,仰望着她。这一幕也让人想起《罪与罚》,但这里显然意味着“罪”是可以洗掉的,这和“原罪”的那种意识是非常不一样的,或者说,没有了“原罪”的意识,这和之前的施拉德电影非常不同。

  那么,纳维尔又如何被自然救赎?他真正的精神转变正是因为自然的启发——毒贩将花园摧毁得七零八落,但这时候他意识到,即便遭遇辣手摧花,自然自愈和自我修复的能力也是惊人的,它的美本来就无需人类中心论的那种秩序所决定;而人通过自我修复(精神修炼、真诚忏悔等等),也可以回复到一个“返归自然”的状态,再也没有梦魇,也不会有错误的举动。像植物一样,人类同样具有转变和自我塑造的能力,能够恢复到原本具足的完美本性。所以在这部影片中的“反派”都还不够“坏”,整个结尾沉浸在明快的气息中,这也是爽剧逻辑无法解释的。但“地下室人”难道就这样走出“地下室”了?或许,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黑择明)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