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分钟速读,能治好“名著恐惧症”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网络文艺评谈 > 正文

三分钟速读,能治好“名著恐惧症”吗

来源:文汇报2023-09-04 09:23

  作者:宣 晶 孙彦扬

  随着短视频、直播等碎片化娱乐形式在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年轻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断引发关注。最新出炉的京东《2023年轻人开学季读书报告》显示:驱动18-35岁人群读书的主要因素,除了主观能动性,还受到影视化改编这一潮流风向的引导。根据该报告,受当下热播影视剧带动,《长相思》原著书热度持续走高;儿童绘本《屁屁侦探》、西方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等书目也随着影视化呈现而受到年轻人广泛关注。从追热播剧到追原著书,在一部部大热IP潮流带动下,被挑起好奇心的年轻人开始读书跟着“热剧”跑。

  而新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抖音平台上的读书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65.17%、收藏量同比增长276.14%,直播观看人次则同比增长近一倍。其中,文学类读书视频最受关注,在抖音最受欢迎当代作家榜单中,金庸相关视频播放量位列第一,余华、莫言、史铁生等上榜。

  当视频成为读书重要入口时,业界在期待其激发更广泛阅读需求的同时,也陷入思考,尤其是速读短视频呈现“流水线生产”的同质化趋势,引发对于优质作品内容价值流失的担忧。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指出,人们在数码丛林中遭受“狩猎”与“逮捕”,被激活的快感成为“即时奖赏”,这导致信息超载、中枢麻痹,压缩了网友对名著本身的关注与理解。一旦网友止步于“三分钟读完名著”的文化快餐,将某些“说书人”的偏颇观点奉为圭臬,那便消解了阅读的真正意义。

  速读内容同质化,好似只展示了书皮与腰封

  作为一名专业的短视频“说书人”,学者止庵自2019年来,持续介绍卡夫卡、海明威等世界文学大师,相关视频合集阅读量超过了456万。在他看来,那些埋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通过短视频形象生动地娓娓道来,更能深入人心,“降低了普通人接触文学的成本”。

  然而,以“三分钟读完名著”为标签的短视频博主数量更为庞大,他们将经典名著的讲解时长压缩到3至5分钟内,简单涉及一些作家背景、文本含义与时代意义的梗概知识。记者发现,这些“三分钟读完名著”的视频选书与文案高度雷同,评论内容、叙述语气也同质化严重。在评论区,不少网友留言吐槽:“本以为看完速读短视频可以缓解我的‘名著恐惧症’,结果好像只欣赏了书皮和腰封。”

  从这种短视频里获得的阅读成果可靠吗?事实上,将数十万字的名著浓缩为3分钟短视频,博主们不得不大幅删减细节与旁支内容;为了吸引网友的关注,部分“说书人”还添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妄语,在真实文本与广大读者之间增设了“无形关卡”。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吴念阳认为:“部分视频用哗众取宠的语言堆砌概念,网友乍一听似乎觉得很有道理,但其实无法深究。”

  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优质内容创作才能沉淀下来

  记者调查发现,真正具有竞争力和时代价值的优质内容创作才能够沉淀下来、为大众所追捧青睐。比如,博主“1379号观察员”借助系列短视频的表达手法,在《百年孤独》涉及的典故与历史中加入形象的动画,细细拆解这部晦涩难懂的著作。该系列第一集首发于1月25日,目前获得点赞量超过16万,“1379号观察员”积攒了近120万粉丝。在短视频评论区,网友们热烈探讨“说书人”讲述的文本细节,共同造就一种新型阅读形态。很多读书疑问、相关知识会得到专业短视频“说书人”的深度讲解。

  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500位图书作者在抖音分享读书心得,包含10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莫言、毕淑敏、蒋勋等作家、图书作者在网上有着极高人气。一批具有文学素养的“说书人”常采用短视频合集的形式,系统讲解一部名著。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在B站上讲解古代文学经典,其“说红楼”系列精读原著,每集时长10分钟左右,目前已上线20集,总播放量近90万。

  与此同时,短视频也已成为出版行业重要的宣发渠道。目前,入驻抖音的出版社已超过了300家。相比图文、音频形式,“视频讲书”更加直观且互动性强,达人的推荐、讲解,普通用户的读书心得分享,都成为很多网友选书、购书的重要参考。据统计,2022年抖音电商售出2.5亿单图书,首次在该平台购书的消费者占比达到49%。

  杨绛曾经说过,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当下年轻人的阅读习惯趋向多元化、场景化,通过视频增加网友与名著的情感联结,启发人们重新捧起一本书,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关键在于如何用好。(宣 晶 孙彦扬)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