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华“战舞”何以与众不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中华“战舞”何以与众不同

来源:解放日报2023-09-04 09:42

  作者:肖雅文

  在电影《封神》中,殷商质子团慷慨激昂的战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巴西战舞、毛利战舞不同,中华战舞(亦称“战武”“武舞”)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发展,不仅与诸多艺术形式相互融合,还作为中华传统武术套路的基础,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和休闲方式。

中华“战舞”何以与众不同

  潮汕英歌舞融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豪放粗犷、刚劲雄浑。 新华社发

  广为流传的民族符号

  今天,当我们提到战舞,许多人的脑海里会蹦出“巴西战舞”和“毛利战舞”。这两种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战舞之所以能闻名世界是因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巴西战舞的学名叫卡波耶拉(Capoeira),这是一种介于舞蹈与格斗术之间的独特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杂技、格斗术等多种元素,攻守双方需要通过闪转腾挪不断地寻找对方破绽,最终迫使对手失去平衡。

  在历史上,卡波耶拉与“三角贸易”紧密相关。自1570年至1888年巴西奴隶制度废除,三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从非洲来到巴西的黑人数量约为350万,他们带来了非洲独特的宗教、舞蹈、音乐等习俗,卡波耶拉这种带有搏斗技巧的运动就是其中之一。

  19世纪,出于对治安问题的考虑,巴西政府曾对卡波耶拉练习者进行严加管制。但在1864—1870年的巴拉圭战争中,由于卡波耶拉练习者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不同种族和社会阶层的青壮年男子纷纷开始练习,卡波耶拉由此快速普及。

  随着人们对这项运动的认可与日俱增,1974年政府在文件中正式将卡波耶拉定义为巴西国术。凭借国家力量的推广,卡波耶拉开始为世界人民所熟知。

  而毛利战舞被称为“哈卡”,是新西兰毛利人在部落战争或抵御外敌入侵时开战前为提升士气或恐吓对手而跳的一种集体舞,通常和着高声吼叫展开,舞者边舞边发出呼喊声,同时猛力挥舞手臂,表示连续出拳击打敌人面部。

  哈卡的“出圈”离不开新西兰橄榄球全黑队的形式创新和持续宣传。1888年,新西兰橄榄球全黑队首次在本土之外的比赛场地表演改良过的哈卡。1924年之后,全黑队在每一场本土之外的比赛之前都会表演哈卡。

  现如今,哈卡已成为新西兰国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当新西兰“国字号”的球队在国际赛场上参加比赛时,跳哈卡都成为他们展示斗志与弘扬本国传统的“必备节目”,而毛利战舞也就此走向世界。

  从战斗中诞生的艺术

  而在中国,“战舞”的起源与发展更加有迹可循。

  在原始社会,战舞与武术实为一体。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战争活动的前后都有相应的仪式,一般借此进行战斗的演习操练,熟悉战斗中的劈砍刺击及组合动作,战舞由此诞生。

  早期的战舞十分简单质朴,却已然成为威慑对手的手段之一。据《韩非子》记载,虞舜时期,三苗族曾数次反叛舜帝,尽管均被打败,但三苗族仍不降服。后来,禹带领军队“执干戚,舞于两阶之间,而三苗服”,手持巨斧和盾牌的军队凭借一支战舞让三苗降服。

  西周时期,战舞逐渐被规范为“武舞”,与“文舞”相对应,常以模拟战胜对手过程的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也会以此展示军事实力,展现训练战果。据《周礼·春官》记载,《大武》曾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有影响的武舞,由干戚舞发展而来,展现武王伐纣的征战历程。

  不过,《礼记·乐记》中有:“干戚之舞,非备乐也。”当时的人们认为这种手持干、戚等武器的舞蹈,并不能称为完备的乐。因此,战舞在后来的发展中更注重其“和谐性”,而逐渐减少了“武力值”。

  经过春秋战国的积淀和演变,到东汉时,战舞的形式已有较大丰富,出现了剑舞、斧舞、铭舞等经过艺术加工和专门编排的多样化的表演形式,战舞的“战”字也逐渐被武术的“武”所取代。

  晋代时,武舞被改称为“宣武舞”,形式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将富有攻防含义的动作进行连贯组合,拥有徒手和持兵器两种表演形式。诗人傅玄还为“宣武舞”配有歌词——《剑俞》。

  此时,武舞已成为一套训练士兵手足敏捷,提高士气,培养搏杀技能的方法和手段,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初级武术套路形式形成,也由此奠定了中国武术套路的基础。

  到了唐代,“武举”制度推动了武舞的进一步发展,民间盛行“剑舞”,人人以佩剑、舞剑为荣,唐代将军裴旻的剑就被称为当时的“三绝”之一。

  其中,《剑器》和《破阵乐》是唐朝最具代表性的武舞,兼顾实战性与艺术性。在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就展现了当时因表演《剑器》而闻名的公孙大娘:“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唐朝之后,“武舞”逐渐远离实战,注重观赏性与趣味性的武术套子开始流行。元朝时,民间武术深受压制,武舞发展也受到影响,直到元朝后期,武舞开始与戏曲相结合,在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开启了新的发展之路。

  创新融合,再现光芒

  随着时代的发展,“武舞”似乎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它并未消失,而是在与武术、舞蹈、戏剧的融合过程中散发着自己的光彩。

  民国时期,梅兰芳就曾在京剧表演中加入“武舞”元素,通过借鉴太极剑的精髓,独创了《霸王别姬》中的剑舞。

  新中国成立后,由上海歌剧院舞剧团创作的舞剧《小刀会》则是从戏曲中提炼出古代“武舞”的动作,将传统戏曲中的武打场面运用到了现代舞剧的表演中,编排丰富多变,广受好评。

  在现代芭蕾舞之中也有“武舞”的身影。由中央歌剧院创作的《红色娘子军》中,那些荷枪实弹的女战士们的“射击舞”“投掷舞”“劈砍舞”都是芭蕾与传统武舞的有机结合。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少林武师表演的《太极舞蹈》以太极拳动作为主,融合少林拳、八卦门、形意拳等诸多动作,实际上形成了一套全面展示中华武术的大型“武舞”,在行云流水与神形兼备的套路动作中将中国的气韵与内涵展现给世界。

  近年来,潮汕英歌舞的“出圈”则是“武舞”与民俗活动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武舞”这一艺术形式的喜爱。

  潮汕英歌舞是一种流行于广东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等潮汕地区的传统艺术,其表演内容常常由《水浒传》等文学著作改编而来,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因此也被许多观众称为中华“战舞”。

  有学者指出,“武舞”不同于武术、舞蹈、戏曲等单一艺术类型,它集强身健体、休闲娱乐、观赏审美于一体,如果能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发挥其功能性与趣味性,武舞很可能会给中国的文化体育产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肖雅文)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