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丹心育桃李 丹青颂耕耘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丹心育桃李 丹青颂耕耘

来源:人民日报2023-09-10 10:32

  作者:黄华三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辛勤耕耘,美术工作者则以独具创意的视角和手法,为人民教师画像。一批优秀美术作品既表达了对教师们的赞美,也折射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盛景。

中国画《春雨》,作者桑建国

  展现教书育人风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成为课堂上的一道动人风景,也化为美术作品中的一抹暖色。

  坚守讲台的平凡身影,在美术工作者笔下熠熠生辉。如张学油画《春之歌》,画面中心,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正背对观者,沉静而专注地用粉笔在黑板上写着古诗;画面近景处,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的板书,眼神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颇具典型性的场景、老与少的对比、细腻的笔触,彰显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于小冬油画《教室的阳光》同样以平实敦厚的画风给人以感动。作品聚焦高原上的教学场景,鲜活的画面源于画家长期扎根高原写生采风的经历。作品中,一位女教师站在教室中心,带领学生认真朗诵着课文,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象征老师及其传授的知识如同阳光,照亮学生的未来。靳尚谊油画《年老的中学教员》、陈世宁油画《最美奋斗者——斯霞》等作品,也都将教师“一片丹心育桃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一批教师在深化课堂教学、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坚持带领学生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用在现实需求中。王晓明、张伟时合作的油画《时代楷模——黄大年》,以积极践行科技报国理想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为主人公。作品选取车间为背景,反映出黄大年将教育与科研融于一体的实践。几位青年学子环绕在黄大年身旁,目光均投向老师,若有所思,仿佛被他的话语感染,愿“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让生命为祖国而澎湃”。郭健濂、褚朱炯、井士剑合作的油画《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为表现对象。作品中,正拿着钳子在林间修剪果树的李保国,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前景处,一颗颗苹果垂挂枝头;左下方,一位提着果篮的农户正笑得灿烂;还有一群乡亲围在李保国周围,认真听他讲解……对瞬间场景的生动刻画,折射出李保国将课堂开在田间地头、助力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脱贫致富的一生。

  美术工作者将对教师的敬意融于笔端,以敏锐眼光捕捉人物的细微情态,通过不同画面营构方式、造型手法、色彩调配,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审美感受。

  彰显师生深厚情谊

  优秀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美术工作者用充满温度的艺术语言,呈现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的理想追求,彰显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现实中,有许多优秀教师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他们的精神令人动容。一些美术工作者攫取其中典型,进行艺术提炼,展现人民教师以心灵唤醒心灵、以精神引领精神、以生命温暖生命的高尚品格。譬如,桑建国中国画《春雨》,用细致的工笔语言、柔和明朗的色调,描绘了一名女教师在雨中为学生们撑伞的场景。3名学生紧紧抱住老师,老师则将小小雨伞向学生倾斜,全然不顾自己已置身雨中。此时,伞下的空间仿若一处温馨的港湾,为学生带来满满安全感,正如画家在题跋中所言,“师恩深深如春雨,润物细细爱之深”。周思旻雕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则以“见义勇为最美人物”张丽莉为表现对象。2012年,在一场车祸中,张丽莉为救学生而失去双腿。作品呈现了她坐在轮椅上被学生环绕的情景。学生们的表情充满关切又略带凝重,张丽莉则面露微笑。古典唯美的人物塑造,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的生动形象。

  细节之处见真情,一些美术工作者将目光对准师生相处时的动人瞬间。像余晨星雕塑《高原童声》,抓住老师为孩子们上音乐课时的情景——孩子们仰头放歌,稚嫩的脸庞绽开纯真的笑容;老师双臂张开,随着旋律舞动。简单质朴、充满童真的造型语言,展露出师生的亲密无间。周馨中国画《师生情》则不拘泥于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刻画表现师生间的深厚情谊,而是将画面的时间背景设置在教师节当天,通过描绘桌上一簇簇鲜花和写有“老师,节日快乐”的贺卡,无声地传递出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画面温馨,构思立意小中见大。

  近年来,越来越多美术作品或直接、或间接地彰显教师以德化人的无私大爱,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中国画《支教留念》,作者张春艳

  致敬山乡无悔坚守

  伴随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深入实施,大批有情怀、有担当、热爱教育的年轻人奔赴山乡,用青春与热血点亮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坚守在广袤大地上的数百万乡村教师、100余万特岗教师、数十万支教教师,成为美术创作的重点表现对象。

  “上学,一个孩子也不能少”的坚持,在笔墨丹青中迸发感人力量。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事迹,打动了许多美术工作者,他们运用不同艺术语言讲述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帮助近2000名女孩走出大山的故事。为创作好中国画《时代楷模——张桂梅》,青年美术教师宋子伊多次前往云南考察采风、“深扎”写生,反复推敲论证、优化草图,最终将画面定格在张桂梅平凡工作中的一个普通场景:和蔼可亲的张桂梅坐在藤椅上,被山区的孩子们簇拥着,她的手上贴满膏药,脸上洋溢着慈爱的笑容,身上散发出不平凡的光芒。还有一些美术工作者细致描绘乡村教育教学场景,致敬将心血洒在边远艰苦地区的乡村教师。像王子锟中国画《育新人》,采用三联画的形式展现了生机盎然的乡村课堂。作品采用向心式构图——画面中间,一位乡村教师正在为学生讲解知识;画面左右,几名手持课本的学生面朝老师的方向,仿佛在等待答疑解惑。作品借鉴传统年画的形式和元素,整体色彩欢快明亮,体现了乡村教育发展让更多孩子拥有美好未来的主题。

  在乡村教育中,特岗教师、支教教师同样起到重要作用。深耕山乡,让青春的光彩愈发闪亮,吸引着美术工作者倾情描绘。袁玲玲中国画《大山深处的守望》和张春艳中国画《支教留念》,均以工笔重彩生动刻画了充满理想抱负的青年教师形象。两幅作品构图近似,都借用合影留念的形式——学生们将老师围在中间、面向观者,凸显一束烛光照亮一方天地的美好。周玲子中国画《新老师来了》则通过巧妙构思展现教师为乡村带来的希望。作品中,并未出现教师形象,却通过村民和孩子们在村口翘首以盼、等待迎接老师的场景,侧面反映出越来越多优秀人才自愿到乡村任教的时代新貌。

  纵览以人民教师为对象开展的美术创作,其塑造的不只是个体形象,更是时代群像;不止于艺术呈现,更着力于精神塑造。这些作品,诠释了广大教师的使命担当,彰显了大国良师风范。(黄华三)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