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助推中国影视出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助推中国影视出海

来源:人民日报2023-09-13 09:33

  作者:孙佳山

  8月31日,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第八十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制片之桥”活动上进行展映,并将于近期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上映。海外观众在预告片评论区热情留言:“中国电影有了属于自己的奇幻大片,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中国神话传说在这里的影院上映!”在暑期档表现亮眼的《长安三万里》则以动画形式再现瑰丽雄奇的唐诗天地,相关短视频获得海外观众点赞:“我看过许多奇幻题材的中国动画。这部影片呈现了历史上的人物和故事,那些风景和文学如此美丽,令人向往。”

  近年来,《妖猫传》《白蛇:缘起》《长安十二时辰》等讲述中国传统故事、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影视作品屡获海外观众好评。这些成功“走出去”的案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影视创作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感染力,是中国影视远航出海的底蕴与动力。

  聚焦国内:国产电影票房节节攀升

  近10年来,中国电影创作者积极探索,在政策支持下,拍摄出一部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紧扣时代脉搏、回应观众关切、故事精彩动人、制作水准过硬的影片。2012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171亿元;2021年,这个数字超过470亿元。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在今年暑期档得到集中体现:无论《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传统文化题材电影,还是《八角笼中》《孤注一掷》等现实题材电影,票房均领先于同期上映的好莱坞知名电影。

  国产电影能够斩获87.58%的暑期档票房,不是某部电影一枝独秀,而是整体质量稳步提升。《长安三万里》吟诵着家喻户晓的璀璨诗篇,绘就了穿越时空的壮丽诗境。当李白驾鹤飞越星河,畅游浪漫雄奇的精神世界,一幅具有浓郁中国美学特色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将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和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中瑰丽恢弘的历史图景和奇幻浪漫的神话世界以华丽逼真的视觉画面纤毫毕现于银幕之上,令好故事得到好呈现,反映出本土视觉特效取得的长足进步。体育电影《热烈》以街舞为题材,拓宽同类型影片边界,传递出普通人对理想与热爱的执着追求和绝不言弃的坚韧精神。《孤注一掷》关注现实主义题材,聚焦网络诈骗,将社会议题纳入电影创作,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引发观众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曾经占据中国电影票房大部分份额的好莱坞电影创作日益同质化,难以满足中国观众的多元审美需求。同时,以“漫威电影宇宙”为代表的系列电影模式风行,这种由一部电影不断衍生出相关系列电影的保守创新生产模式,虽然减少了市场风险,却降低了原创性和多样性。据美国专业票房网站Box Office Mojo(票房魔力)统计,截至2023年8月4日,北美本年度电影票房前20名中,除《奥本海默》《疯狂元素城》等4部作品为原创外,其他皆为续集和翻拍。例如,今年暑期档引进的好莱坞电影中,虽有《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这样保持水准的传统动作大片,以及《蜘蛛侠:纵横宇宙》这种视听语言优越的惊喜之作,总体而言乏善可陈。同时,好莱坞电影因不得不聚焦、回应美国国内尖锐的社会问题,在价值观上逐渐丧失普遍性,与当下世界的发展变化渐行渐远。诸如《尚气与十环传奇》《永恒族》等影片因对不同文化进行刻板呈现等原因,票房和口碑双双滑落。在美国社会日趋保守化的大背景下,好莱坞电影进入相对下行的发展周期。

  放眼海外:民族风格释放新的想象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影视创作的宝贵矿藏,是中国影视作品在世界影坛的立身之本。回溯中国电影史,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颇具典型性,充分说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195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骄傲的将军》,创作者们搜集大量古代绘画、雕塑、建筑等资料,将京剧中的脸谱化造型、语言动作和背景音乐融入动画制作,“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的中国动画美学就此诞生。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到世纪之交的《宝莲灯》,民族风格始终是中国动画清晰的文化标识,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动画创作发展。例如,1941年《铁扇公主》上映,这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第一次让静止的中国山水画动起来,亦启迪日本动画鼻祖手冢治虫踏上艺术创作道路;此后,《大闹天宫》中经典的“美猴王”形象成为世界性文化符号,对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创作也产生深远影响。

  20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大关,产业规模效应日益显现,掌握新一代影视技术的行业人才在动画领域持续发力:《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呈集体上扬趋势。无论在艺术高度、工业水平,抑或是在票房与口碑等方面,中国动画引以为傲的民族风格实践正抵达新的高点:今年年初的动画剧集《中国奇谭》中,《鹅鹅鹅》取材自中国古典志怪小说《鹅笼书生》,写意水墨泼洒出一个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艺术世界,角色设计采用素描风格,全片以黑、白、红为主色调,展现水墨朱砂的独特魅力,入围欧洲萨格勒布国际动画节。入围第七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的动画电影《深海》则以“粒子水墨”画风为观众称道,这种画风糅合了水性材料和粉彩画特点,画面具有流水般的飘逸效果,颜色对比强烈,大海如“打翻的调色盘”般绚烂,成为动画作品中拓展传统水墨风格的新探索和新尝试。

  这些获得国际认可的中国动画电影,一方面继承《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上世纪民族风格实践精华,并充分消化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类型动画的创作经验;另一方面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年轻化和时尚化,以更为生动多元的作品形态,为民族风格开辟新的表意空间,释放出开启民族风格新阶段的艺术想象力,令当下海内外观众顺畅接受并广泛共情。与此同时,近10年来,中国电影创作者积极应用世界先进影视工业技术,在大幅拓展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生成了《中国奇谭·鹅鹅鹅》《深海》等作品所呈现的新的、具有全球普遍性的美学风格与文艺经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世界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非“照着讲”,即原封不动地把传统文化元素搬上银幕;而是“接着讲”,即对古典文本进行改编和再创造,赋予其时代意义,或以带有民族风格的艺术手法讲述当代故事,释放出新的文化想象力,为民族风格实践探索出可持续的新路径。在此过程中,具有鲜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当代价值的影视作品,有助于消融国际社会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壁垒,增进中外民众对话与文化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动画电影“走出去”的实践轨迹,或能为影视创作者提供一些启示。

  着眼未来: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

  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并非线性的匀加速过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情况令出海有着不同的航向、频率和策略,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是“最大公约数”。这些优秀作品的内核基于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观念,让世界各国观众都能产生亲近感;作品表达则蕴含中华文化的诗意风格和飞扬想象,内容题材呈现中华民族的动人故事与智慧结晶,视觉形象具有鲜明的文化辨识度和独特的美学风格。

  这些经由中国影视创作者匠心打造的作品犹如文化银河中的璀璨星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成为愈发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并反哺内容创作,向更多海外观众展示中华文化悠久独特的动人魅力和丰富多元的不同面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扎实考据,生动复原长安城的旧时建筑、器物和美食,以平民视角讲述唐代生活的烟火日常;动画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杨戬》中,创作者们采用崭新的视听语言重述古代神话传说,给主人公的服装打扮、言行举止加入现代元素,精神气质却未背离“白蛇传”“沉香劈山救母”等传统故事,歌颂人性、反抗黑暗、追求自由依旧是不变的主题,科技感十足的未来世界与神魔激斗的玄幻世界相结合,一个散发着未来感的“中国神话宇宙”初具雏形;《苍兰诀》《风起陇西》等古装、武侠剧集,依托于我国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通俗文艺创作,在《琅琊榜》《步步惊心》等作品的传播基础上更进一步,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观众群体中引发广泛共鸣。

  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不是将传统文化进行“奇观化”展示,而是深入挖掘并呈现传统文化超越时空的精神气质,使之与故事的内容讲述、主旨意蕴和表现形式更加贴合,真正让历史人物走出来、让历史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故事酷起来。当下一些古装偶像剧在服装、道具等方面投入很大,作品中不乏传统文化元素和符号,但因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内核,难令海外观众产生体验感和代入感,遑论产生共鸣式的传播效应。

  因此,影视创作者不仅要在视觉层面用心用力,更应潜心打磨作品的内在品质,积极吸收、灵活化用传统文化精髓,赋予历史故事以符合时代精神的主题意蕴,找到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平衡点,为影视作品出海提供可以乘风破浪的新航道。

  我们期待具备更鲜明民族风格、创新中国影像语言体系的高质量影视作品不断涌现。我们也期待通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影视作品,将新时代中华儿女的精气神生动、鲜明、从容地展示给全世界。

  (作者为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