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妙在“变”与“不变”之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妙在“变”与“不变”之间

来源:文汇报2023-09-13 09:36

  作者:罗 松

  近期,全国戏曲舞台刮起一股经典剧目复排的热潮,“青春版”“传承版”频现舞台。其中,不少是面向新时期优秀剧目的复排:京剧《骆驼祥子》、淮剧《金龙与蜉蝣》、豫剧《焦裕禄》、越剧《五女拜寿》《唐琬》、川剧《死水微澜》……这些创演于改革开放后的剧目,历经十几甚至几十年,仍令观众念念不忘。因而,不少作品一经恢复上演,便能引起轰动效应。上海越剧院推出的青春版《舞台姐妹》就是其中代表。

  青春版《舞台姐妹》演出照

  青春版《舞台姐妹》演出照

  当天蟾逸夫舞台上青春版越剧《舞台姐妹》大幕拉开,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浓郁的越剧早期【四工调】甫一响起,时光如同倒转至1999年岁末的北京长安大戏院,我仿佛看到钱惠丽和单仰萍扮演的“舞台姐妹”的美丽身影,那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个小动作、一个微表情都惟妙惟肖,犹如昨日重现。恍惚间两代越剧人的身影在舞台上重叠交错。想当年,钱惠丽和单仰萍正是凭借《舞台姐妹》中的出色表演而双双“摘梅”,从而使她们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具有代表性的原创剧目。而今,上海越剧院的青年演员传承了越剧中生代表演艺术家的精彩演绎,不仅勾起了广大越剧迷的深情回忆,也引发了业界对于越剧乃至戏曲传承的诸多话题。

  而让业界与观众欣慰的是,青春版《舞台姐妹》并未轻率作出所谓“适应时代”的创新,而是选择原汁原味地将原版的风貌传承下来,不仅文本内容、音乐唱腔就连舞台美术、调度几乎未做改动,只灯光做了些许调整。即便如此,时隔25年之后,它依然魅力无穷——不仅深深吸引着越剧老观众,也能够唤起当代观众的共鸣与共情。

  有关传承中的“变与不变”的话题,就此也有了更多面向的展开。

  不盲目创新,打造新时期的优秀保留剧目

  一个剧种的艺术生命力是否旺盛,归根到底要看它能够演出的保留剧目的数量和质量。而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保留剧目,增加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积累,才能不断为文化的源头活水注入新鲜力量,使之更宽广、更丰富。

  对于戏曲人而言,在一丝不苟传承经典传统剧目的同时,不妨也将视野放在整理新时期的优秀剧目,使之不必“刀枪入库”“束之高阁”,而是有机会经由新一代的传承和传播,成为“活”在舞台上而不是“活”在录像带中的“新经典”。《舞台姐妹》就具备这样被开掘成为“新经典”的基础。该剧是1988年薛允璜根据谢晋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的同名电影改编。从舞台到电影再回到舞台,薛允璜淡化了原电影中政治化标签,顺应新时代社会变化,深刻叩问审视人的内心。可以说,这是越剧在现代性探索道路上非常成功的一次尝试,其在剧本精神内核和舞台表演形式上都向着现代性迸发。尤其是,剧作所强调的女性独立性与追求自我价值,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和艺术价值,与当下时代所呼依旧同频共振。

  从剧本精神内核上来看,《舞台姐妹》注重剧本结构、情节丰富,角色塑造立体,不仅具有戏剧张力,更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和价值。它对人生价值进行探讨,歌颂真情,借由两姐妹的人生轨迹警醒观众:面对利益诱惑始终要忠于内心,守住初心,追寻生命的价值和终极意义。

  《舞台姐妹》的结构巧妙地化用了越剧传统剧目《梁祝》的诸多元素,不论是“送兄别妹”“山伯临终”,还是剧中的老腔老调,从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上都结合得丝丝入扣,台上恋人情、台下姐妹情,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双重情感的叠加使该剧的情感浓度达到了最大化。导演卢昂又找到了与这个文本结构和内容十分匹配的舞美样式——台中台+转台,使该剧舞台样式别具一格,成为当时乃至今天该剧最大的亮点之一。一转一出戏,剧中大大小小30多个场景高度浓缩集中在一个小转台之上,既符合戏曲舞美写意性、象征性、虚拟性的简约之美,又满足了现代化舞台的场景需求,实现与剧情走向、人物情感的和谐统一。本次的青春版几乎一比一地复刻了25年前的舞台美术与舞台调度,丝毫不显过时,足以证明经典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在表演上则在传统戏曲表演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合了话剧心理现实主义的形式特征,将话剧写实主义的特征融进戏曲的写意之中。越剧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创了新的戏曲表演方式,一手昆曲、一手话剧,追求表现与体验的结合,越剧《舞台姐妹》的表演很好地继承与发扬了越剧“两个奶娘”的优秀传统,演员善于组织人物特定的外部形态,能将体验与表现高度融合,活化戏曲传统的程式,创造富有个性化的外部形体来精准地塑造人物。

  青春版《舞美姐妹》回归了上海越剧院早期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情节和人物的刻画贴近生活,以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情感冲突为基础,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物复杂的情感内心。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是真与美的融合,崇尚在自然与真实的基础上达到唯美统一,从而更彰显剧作的思想深刻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青年演员,何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绘画界以前常说一句话“摹古即守旧,写生即创新”,后来被人们认识到是误区,实际上,摹古也能出新,写生却有可能落于俗套。因此,传承不一定就是守旧,而是要超越机械性模仿而实现高水平的创造性继承。

  戏曲艺术最宝贵的就是积淀丰厚。传承经典剧目、传承流派艺术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辈们经历了千难万苦开辟了先河,又经大浪淘沙才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而后辈们背靠大树好乘凉,不需要走那么多弯路,就可以直接享用他们留下来的财富。所以青年戏曲演员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珍贵的艺术继承下去。

  传承有代续,通过传承经典剧目、发掘新时期的优秀剧目、注重演员梯队建设,才能为剧种的良性发展和传承提供坚实基础。这次复排的《舞台姐妹》正是中生代表演艺术家钱惠丽与单仰萍的代表之作。两位如今已是越剧舞台的领军人物,借由此剧将越剧舞台的接力棒传承给青年演员。传承中生代演员的代表作,不仅能够在其艺术盛年得到最高质量的亲授,也能通过排演这部讲述越剧发展史的作品,深刻理解越剧一路走来,离不开其背后一大批前辈艺术家的坚守不易。可以说,他们所继承的不仅是技法、流派,更传承了越剧前辈对艺术的追求与坚守。

  《舞台姐妹》讲述越剧姐妹花邢月红和竺春花艰苦奋斗,从绍兴小乡镇一步步走向上海大舞台的故事。这不仅是两位越剧女演员人生的蜕变,更是越剧发扬的时代缩影。虽然这批青年演员在舞台上已演出过《红楼梦》《西厢记》等传统大戏,积攒了不少舞台经验,但演绎现代戏对他们而言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们除了需要适应现代戏与传统戏的不同特征之外,还面临着唱腔上的挑战。该剧从越剧人个体的成长切入,展现了越剧的发展史,因而需要演员演绎出越剧早期唱腔和后期唱腔不同的韵味,呈现越剧各流派的唱腔、表演魅力。在老师们的帮助下,青年演员逐渐从内心理解人物到找到展现人物复杂性和立体性的方式。由此,我们欣喜地看到青年演员在尽力模仿老师的基础上努力开发自己内在的创造潜力,让学来的东西消化吸收、融会贯通,成为自身创造力的源泉。于是,舞台上憨态可掬、天真浪漫的邢月红,自尊自强、重情重义的竺春花,老奸巨猾、阳奉阴违的唐经理等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舞台,终于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收获了掌声无数,得到了专家与观众的初步认可。新一代越剧人用自己的青春活力点燃了这部尘封已久的作品,同时自身的表演技艺也在演绎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了飞速提升。而这,或许也给其他剧种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

  时光荏苒,一代又一代的越剧人在舞台上为越剧艺术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将越剧艺术带上一个个新的台阶。越剧艺术与越剧人的精神就在这代代相传中延续下去,源远流长。

  (作者为知名戏曲评论家)

  原标题:妙在“变”与“不变”之间 ——从青春版《舞台姐妹》谈越剧的传承与发展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