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彰显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舞台艺术精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彰显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舞台艺术精品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3-09-19 10:57

  作者:赵 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首次从理论上创造性地揭示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刻阐述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基本路径,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华文明的规律性认识,为文艺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唯有根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沃土、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精髓,才能培育出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的文艺图景。

  深圳出品的原创舞剧《咏春》,从今年3月开启全国首轮巡演以来,已经走遍北京、上海、长沙、成都、广州等20多个城市,巡演很快达100场,场场火爆,一票难求,成为国内歌舞剧市场的现象级佳作。据媒体报道,9月27日-30日,《咏春》受邀到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连演4场,开启海外演出。9月16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长文《中国舞剧<咏春> 贯穿现代与传统》称:“这部舞剧不仅火遍神州,自从要在新加坡公演的消息传出后,也成为狮城华人圈的热门话题”。《咏春》生动演绎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精彩故事,也雄辩地证明了切实做到“两个结合”,是繁荣当代舞台艺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普遍规律和制胜法宝。

舞剧《咏春》剧照。

  讲好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故事

  中华文明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活了数千年且仍在发扬光大”的文明,这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力量一直在影响、甚至决定中国未来前行的方向。

  舞剧《咏春》主要通过武术的形、魂和“双非遗”来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作为中华文明的“活态文化”,中华武术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生产狩猎、制止侵袭、强身健体过程中,发展出多种流派和拳种,但主要套路、基本拳法一脉相承,都保留了技击的特性,主要动作为踢、打、摔、拿、击、刺等。舞剧中,叶师傅与螳螂拳等四大门派掌门人长达18分钟的“巅峰对决”,动作干净利落、刚劲有力,在灯光、道具、音乐等舞台元素的共同塑造下,节奏感强、高潮迭起,行云流水、刚柔并济,将中国武术的神韵和力道、舞蹈的唯美和力度,诠释得淋漓尽致。

  中华武术重武德,强调防身自卫、以德服人,这是武术的“魂”。叶师傅初到香港虽陷于困境,但不骄不躁;身怀绝技、行侠仗义,却并不张扬;有涵养、家庭观念强,在街坊邻居被黑恶势力欺压盘剥后挺身而出的责任与担当。这些与讲求内敛自卫、以柔克刚和借力打力的咏春拳拳风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将源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意蕴与舞台影像相连接,成为不惧强暴、扶弱小以武辅仁,充满济世情怀、尚武崇德精神追求的现代表达,展现出中华民族的谦逊与大智慧。

  将具有典型连续性的咏春拳、香云纱“双非遗”恰到好处地融入剧情和舞台表演中。咏春拳,作为中国武术南拳著名拳种,2020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香云纱比棉布轻薄、比丝绸厚重,穿上走路时,衣物像有风吹过的树叶,沙沙作响。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进入国家“非遗名录”。叶师傅和演员们的服装都由香云纱制成,舞台灯光映射下,更显干练洒脱,五彩斑斓的质感和一招一式的美感相映成趣;当年叶师傅离开家乡,身着长衫,香云纱也成为重要的情感线索,传承非遗技艺,寄托叶师傅对家乡的眷念和乡愁。

  讲好中华文明创新性的故事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文明进步的动力。儒、道、法、墨家等思想学说,泽被后世的“四大发明”,以及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等伟大工程,都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的生动呈现。

  创新采用双线、双场景交织递进叙事方式,将不同时空的奋斗精神相互呼应、同频共振,完成舞剧的现代审美意象再造。叶师傅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馆街创业,为“咏春”开一扇门;舞台上的片场中,剧组怀抱梦想奔赴山海,追寻心中那一束光。两条线跨越时空,并行展现,无缝衔接切换,将同根同脉的民族亲情和自立自强的中华儿女本性与香港狮子山下的拼搏精神、深圳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和粤港澳大湾区包容奋斗的精神相结合,实现不同时代精神内核的共鸣与投射。

  将经典IP创新性搬上舞剧的舞台。咏春拳和叶问的故事为人熟知,舞剧用当代舞蹈语言,创新融入国家级双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综合运用蒙太奇、光影质感等创作手法;量身定做音乐,旋律优美、跌宕起伏;舞美简约质朴、灯光点染有度,舞台呈现亮点纷呈、视觉连续性强,开启了一次没有先例的“跨界”,并不断打磨,沿着精品、经典目标迈进。

  咏春拳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一部创新史。叶问自幼体弱多病,7岁时拜陈华顺(其师为梁赞)为师,16岁时拜梁赞之子梁璧为师,学习咏春拳。叶问得两脉真传,将拳法融会为长短远近并存;同时引入力学、几何学等知识,绘制咏春拳力学图,科学使用木人桩法,打破各武林门派隔阂,融会贯通,使咏春拳成为一门更为科学、完善的拳术体系。舞剧现场播放了叶师傅木人桩法的演习录像,这是一代宗师在去世前三天摄制的,成为后世学习拳法的珍贵影像资料。

  讲好中华文明统一性的故事

  纵观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统一性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也是中华文明与生俱来的特质,统一的中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载体。

  舞剧照见出内地与香港同宗同源、民俗相近的历史人文风貌。香港自古为广东新安县所辖,95%以上为中国人,与珠三角地区交流尤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香港文化融入了殖民文化、商品经济以及欧美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元素,但主流上仍是中华传统文化及岭南文化。据研究,香港武术拳种约为90~95种,主要来源于珠三角、香港本地、闽南地区及北方地域。舞剧中鳞次栉比的建筑置景,风格各异的各色人等,反映了香港文化多元、包容,同时以狭小的居住空间为代表的香港居住文化,在电影《七十二家房客》《功夫》等中也经常呈现,既然是房客、租客,就不免有无根漂浮的殖民身份的感受,这从另一层面映衬出底层市民对统一的期盼。

  底层民众的自救,共同反抗勾结恶警的黑恶势力,就是一曲中华民族反抗殖民压迫,争取祖国统一的战歌。叶师傅从佛山来港,尽管不能说是性质上截然不同的空间,但实际的差异直接关涉到当时中国复杂的历史处境。在舞台呈现上,空间的转换很频繁,一地市井楼房林立,街道逼仄,另一地,在海边广阔大地上丽人身着香云纱起舞。叶师傅从熟悉的佛山,到陌生的香港,经济窘迫,买不起米,只能从头开始;永成返回佛山,舞台上渐行渐远,宛如生离死别。剧中那个总在暗处逡巡、酷似洋人的警察,就是一个与上世纪黑恶势力相勾结、收取好处,欺压中国民众的港英势力的浓缩和写照。叶问来自内地,并非香港本地人,而就是这样一个“他者”,在街坊被杀,除暴安良、扶弱济困成为当时民众的核心问题后,叶问挺身而出,与当地民众在反抗殖民统治、黑恶势力中形成统一体。

  舞剧中合拍片是两地文化交融的重要形式和桥梁,也是“一国两制”在文化层面的投射与尝试,推动了两地文化的整合与再创。舞剧的另一条线,是上世纪80年代深圳影业公司合拍片剧组摄制片场。内地与香港的电影合作,最早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979年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成立,正式开启两地合拍片帷幕。1982年,由香港中原电影公司制作、张鑫炎导演、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是第一部掀起风潮的合拍片,后来的合拍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都给内地电影创作带来深远影响。1985年1月25日,经国家批准成立深圳影业公司,是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1998年深圳影业公司更名为深圳电影制片厂,2004年之后成为新成立的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的组成部分。深港合拍了一系列影片,比较成功的有1989年与香港银都机构合拍的《联手警探》,讲述了香港警察与深圳公安联手消灭帮会、破获要案的故事,开创了内地动作片的先河。

  讲好中华文明包容性的故事

  “包容性”是最能展现中华文明的世界格局和开放胸怀的特性。长期以来,粤港澳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粤港澳的文化发展特征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咏春拳擅长借力打力,以横消直,强调以守为攻,退一步海阔天空,这蕴涵着典型的包容精神和东方智慧。舞剧中,叶师傅传授的弟子包括猪肉荣、麻将女等各类群体;从把“咏春堂”牌匾竖放在家中地面,到与其他掌门过招后,将牌匾挂上去,再到街坊中弹后,叶师傅与各派掌门破除门户之见,将“咏春堂”牌匾落下来。牌匾从挂上去又降下来,凸显叶师傅及中国武林各派开放包容的胸襟,携手各派共同弘扬中华武学的气魄。在教学中,叶师傅不固守成规,有开放精神,对李小龙等弟子希望求变的心态,报以宽容和肯定,李小龙随后将咏春拳带入好莱坞,使咏春拳成为享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武术门派之一。冯双白老师撰文指出,《咏春》最受观众欢迎的,是叶问每一次打通关后与武林高手之间的行礼,每每掌声如雷。这个行礼动作,源自周代的中国揖礼,代表着中国文化信仰的力量,自强自尊又不卑不亢、实力充盈又谦虚涵养,是沟通而非敌视,是共赢而非零和博弈。

  讲好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故事

  中华文明天生带有和的基因,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之一,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核心理念。中华文明对于和平的追求,既是从文明源头开始的内在精神要求,也是中国伦理和思想的重要准则。

  以咏春拳为代表的中华武术讲究武德,不具主动侵略性,以德服人、防身自卫是基本信条。舞剧中,叶师傅一席深色香云纱长衫示人。长衫英雄,是我国传统的德行之人,仁心之人,可以更好塑造叶问的一代宗师形象。叶师傅在街坊多次被黑恶势力敲诈勒索、动粗施暴后,才路见不平、拔拳相救,都是留有余地,而非落井下石,穷追猛打;在妻子离港返回佛山后,心中苦闷也是通过苦练拳技来排解,始终淡泊名利,不挑衅他人;剧中,叶师傅与四大掌门人过招,被于平老师形象称为“敲山震虎”或“隔山打牛”,不在乎“技高一筹”,而是“心有灵犀”,展现出以咏春拳为代表的中华武术绝非追求人与人的对抗或者人与自然的对立,而是天人合一、强身自卫和点到即止。不仅有西方竞技中的进取、向上,还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内在和解,这其实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可以让多样的文明、多彩的世界,在差异中进行交流对话、获得和平共赢。

  舞蹈,即使最简单的手舞足蹈,也可以传达出人类内心最丰富、最隐秘的精神和表达。《咏春》让大家感受到中国功夫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魅力,领略到扑面而来的勃勃生机,丰富了咏春拳、叶问的系列艺术作品,创造性地将与当代人共鸣的奋斗不止、锄强扶弱、创新包容精神融于国家级非遗和岭南文化,精彩呈现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将满满的深圳元素融入剧情与舞台表现中。《咏春》月底即将走进新加坡,开启海外演出,更是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开展交流互鉴的生动写照。

  (作者系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