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学用美的形式唤起我们心底的善”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文学用美的形式唤起我们心底的善”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9-28 09:44

  作者:张鹏禹 曹语千

  “刘文飞”这个名字与俄罗斯文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萨宁》《复活》《文学与革命》等译作,还是《布罗茨基传》《苏联文学史》《阅读普希金》等专著,从事俄罗斯文学翻译与研究40多年来,刘文飞用百余部作品为中国读者走近俄罗斯文化提供助益。集学者、翻译家、作家三重身份于一身的他,也有一个特别的书房。近日,我们走进刘文飞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家中,听他聊治学、教学与创作中的难忘时刻,聊阅读世界文学名著的心得体会。

刘文飞在书房。受访者供图

  开放的书房,多元的写作

  来到刘文飞家,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他的开放式书房。与多数人不同,客厅就是他的书房。这间四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通向大门、餐厅、开放式厨房和卧室,满满一面墙的书架正对沙发,角落里、地板上也堆叠着各类中外文图书。书架隔层的一个角落“站”着一只憨态可掬的木雕狗熊,这是俄罗斯特色工艺品;环视墙面,还可见一幅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他的合影,彰显出书房主人与俄罗斯的深厚缘分。

  “我想刚开始做学问的人,恐怕都没有自己的书房。”刘文飞笑着说。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曾和许多满怀学术理想的年轻人一样,挤在集体宿舍里,用微薄的积蓄搭建起自己的图书王国。这样的集体宿舍滋养了包括他在内的一大批文学研究者,承载了一代知识分子的记忆。

  “我读研时买了一个竹书架放最常用的书,比如《俄汉字典》,不常用的就装在纸箱里,摞起来塞在床底下。”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到现在。在刘文飞看来,学者与藏书家不同,“我们的书不是用来收藏的,而是拿来用的,经常在上面写写画画”。他认为,一本书最好的归宿是最需要它的人,刘文飞将自己的很多书,比如与普希金有关的俄文书都送给了学生。

  刘文飞还谈到自己的朋友、牛津大学教授迈克尔·尼科尔森的一件趣事。尼科尔森不久前去世了,去世之前,他在邮件中告诉刘文飞,想把自己的书捐给牛津大学图书馆,但他们说并不需要这些书。尼科尔森发现,图书馆的防盗装置只监督往外带的书,却不管往里拿的,于是他每次到图书馆就带一两本自己的书进去,留在里面。“这也代表了很多学者和爱书人对书籍的态度。”

  写作、翻译、做学问,对刘文飞来说不一定非要“营造一个空间,喝着茶”才能做。他喜欢通透的环境,有时把阳台门打开,感受空气的流通。在他家里,书卷气和烟火气并不矛盾,他不会觉得家居空间与读书空间的重叠会影响自己。

  这种开放的态度,也反映在他的写作中。近年来,刘文飞跨越文学研究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界限,用学术散文的特殊文体,将自己的研究和翻译成果,连同一些不适合写进论文的心得感触一道传达给读者。《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十个瞬间》是篇剧本形式的散文,刘文飞整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日记、小说、回忆录,使用拼接手法,为读者还原作家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写这篇文章像写剧本,但整体像散文。”刘文飞说。《茨维塔耶娃和她的诗歌》一文,讲述了俄国白银时代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的生平以及她鲜明的性格、独特的诗歌语言和巨大的文学成就。文章包含严谨翔实的学术分析,字里行间亦有诗意的表达、犀利的观点和浓烈的情感,让学术得以插上一双文学的“翅膀”。《纳博科夫与蝴蝶》循着蝴蝶的踪迹,追随世界文豪纳博科夫的生命和创作历程,生动的画面感带来小说般的阅读体验。除了散文的自由表达,这篇文章还兼收各类文学体裁优势,作者希望借此拓宽散文表现的空间。如今,这类作品已收入散文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十个瞬间》中,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传达俄罗斯文学魅力

  刘文飞书房里最多的是有关俄罗斯文学、历史、艺术的图书。“我把自己的文字工作分为三部分,一是学术,我正在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俄国文学通史》,这套书一共六卷,除担任主编外,我还承担了第二卷、第五卷的编写任务;二是翻译,主要是俄罗斯文学;三是写作,我希望写一些学术散文,把俄罗斯作家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给中国读者。”

  在刘文飞看来,俄罗斯文学不仅对世界文坛贡献巨大,更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鲁迅所说“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对五四新文学确立“为人生”的文学理念、开辟“血与泪”题材的创作方向有直接影响。从1903年普希金的作品被翻译到中国,一代代中国作家和读者阅读着俄罗斯文学成长,《海燕》《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在中国家喻户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文学理论曾深刻影响中国文学界。

  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刘文飞写下《苏联文学史》《俄苏文学简史》《阅读普希金》《诗歌漂流瓶》《布罗茨基传》《伊阿诺斯,或双头鹰》等专著,翻译了普希金所有的抒情诗作以及《茨维塔耶娃诗选》《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全集》《悲伤与理智》《俄罗斯文化史》《文学与革命》等作品,总数超百部,单篇文章更是多得连自己也数不清。他为中俄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也得到了认可。

  2015年11月,克里姆林宫,俄罗斯总统普京向刘文飞颁发“俄罗斯人民友谊勋章”。“文学更能体现友谊,”刘文飞在颁奖现场说,“我以后还要继续做下去,为中俄之间的文学友谊继续努力,因为文艺最能加强中俄友谊。”领奖后的这些年,他毫不懈怠,如今,刘文飞又忙着校对波兰历史学家瓦利茨基的《俄国思想史》译稿,准备交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在刘文飞看来,缺乏思想史的梳理,可能会使我们对俄罗斯文学的认识和理解过于狭窄。这也是他翻译《俄国思想史》的原因。“最好是两者进行对读,从文学史和思想史两个角度观察俄罗斯文学,在思想史的大背景下看俄罗斯文学,又从俄罗斯文学中析出其思想史意义。”

  俄罗斯文学浩如烟海,选哪本文学史作为指南呢?刘文飞推荐了米尔斯基的《俄国文学史》。这本书入选2020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在豆瓣深受读者好评,位列外国文学史图书榜单第九名,评分高达9.6分。“米尔斯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和苏联文学界、知识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生活经历和文学活动堪称传奇,也是那一代俄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和象征。”刘文飞说。他发现,欧美大学的斯拉夫语系都用这本书作为教材,如果把它翻译成中文,一定会对深受俄罗斯文学影响的中国读者产生巨大帮助。

  《俄国文学史》从古代俄国文学(11—17世纪)讲起,经古典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代、美学新思潮、象征派兴起,至1921年小说复兴结束,话语风格极富个性、独树一帜,被纳博科夫称为“用包括俄语在内的所有语言写就的最好的一部俄国文学史”,牛津大学教授杰拉尔德·史密斯也认为,“这部著作始终在英语世界保持其地位,逾70年不变,这或许创下了同类著作的一项记录”。

  对于俄罗斯文学研究与翻译,刘文飞信心满满,他认为:“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和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准,与我们的欧美同行、日韩同行相比毫不逊色。去俄罗斯出差时,总会有俄罗斯同行问我,是否已经翻译过他们某某作家的作品。我和他们开玩笑说,这种问题以后不必再问了,中国译者早就把你们国家知名作家的代表作全翻译了。”

  做好中外文学的“摆渡人”

  “我最大的遗憾是只会两门外语。”刘文飞说。他建议,年轻人如果有机会,要多学几门外语,除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外,有能力还可以学学拉丁语、希腊语。在他看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尽管文学翻译能为读者打开世界文学的大门,但还是有局限性,无法做到“无损”地传递外国文学经典的魅力。“语言和文学是统一的,不懂某种语言,某种程度上就无法完全读懂这种语言的文学。但我们做翻译的人,还是要做好中外文学的‘摆渡人’,让广大中国读者通过阅读外国文学经典,开阔国际视野。”刘文飞说。

  2022年,刘文飞与几位翻译家一起,与《十月》杂志合作,商讨开一个新栏目——“全球首发”。今年以来,该栏目邀请一系列世界知名作家,以中文形式全球独家首发重磅新作。截至目前,该栏目已刊发5期,发表了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俄罗斯作家沃多拉兹金、南非作家库切、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日本作家平野启一郎的新作。

  “我联系了俄罗斯的当红作家沃多拉兹金,通过首发他的新作,《十月》的读者能第一时间、无时差地了解世界文学风向。这一栏目,也让《十月》从一本中国文学期刊,变成一份国际文学期刊。”刘文飞说。

  多年来,刘文飞的世界文学推广工作从校内拓展到社会,他在首都师范大学开设通识课“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每年选课学生达数百人;他在全国高校、图书馆等举办讲座百余场,拉近中国读者与世界文学的距离;作为评委,他参加多项评选评奖,如鲁迅文学奖、上海译文社的双年奖等,推介优秀译作;作为编者,他策划多套大型丛书,如《普希金全集》《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普里什文文集》《巴别尔全集》《双语对照外国诗丛》《当代俄罗斯长篇小说丛书》等。

  “在首师大开设‘外国文学名著导读’通识课给了我重新阅读世界文学经典的机会,我将授课成果写成文章,发表在《边疆文学》《十月》开设的‘读与被读’栏目中,后来结集出版为《读与被读》单行本。”刘文飞说。

  《读与被读》是作者打破文化隔阂、拥抱世界文学的产物。这本书从西方文学源头《荷马史诗》讲起,从文学伦理、宗教感、“双重人”形象、“笑文学”、死亡主题等方面突破,巧妙解读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德、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乔伊斯、川端康成、纳博科夫11位世界文学大家及其代表作。

  “我觉得各国文学,包括东方文学,都是大同小异。大同小异不是指风格写法,而是指精神内核。就像我在解读《荷马史诗》的“悲悯”时所说,你会发现每一个作家都是人道主义者,每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教人向善。就像布罗茨基所说,文学是伦理学之母。”在他看来,阅读世界文学经典的最大好处是能开阔我们的胸襟,让我们通过文学向善。“文学用美的形式唤起我们心底的善。这是世界各国文学,尤其是经典作品的共性。”(张鹏禹 曹语千)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