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刘松年的《撵茶图》

来源:北京晚报2023-10-02 08:44

  作者:郑培凯

  刘松年是浙江钱塘人,于南宋孝宗至理宗年间供职画院,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大家”,以绘山水、人物而著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绢本设色的《撵茶图》,不仅布局巧妙、笔墨生动,还反映出唐宋时期饮茶的场景,让今人了解到唐宋饮茶的用具与煎点的程序。

  这幅画分左右两部分,右侧描绘的是草圣怀素挥毫作书,诗人钱起、戴叔伦凝神围观的风雅,左侧描绘的是仆从碾茶与制作茶汤的劳碌。本来左侧是作为雅聚陪衬的,却成了最引人注目的场景,因其精心呈现了唐宋时期饮茶的煎点方式:一名仆从骑坐在长条矮几上,右手转动茶磨;另一名仆从于桌边伫立,右手提汤瓶,左手执茶盏,正准备注汤点茶。黑色方桌上放置着筛茶的茶罗和贮茶的茶盒,以及茶盏、盏托、茶匙、茶筅等。方桌旁有一风炉,上置提梁鍑(釜),烧煮沸水。仆从右手旁有贮水瓮,上覆荷叶。《撵茶图》细致地刻画了从研磨茶粉到注汤点茶的用具和场景,再现了仆从劳动侍茶、文士诗画风流的情状。不过刘松年(活动于1220年前后)所绘唐人饮茶的实况,与其相隔四五百年,他反映的是唐代茶饮煎煮还是宋代点茶击拂呢?

  诚然,画家绘画,为的是展现胸中丘壑,追求内心想象的神思美感,与历史实景出现扦格,无足为怪,也不影响画作的艺术成就,但作为历史图像学的研究对象,画中出现的用具与具体场景,却是判断年代与时风的指标。比如刘松年想呈现唐代饮茶的场景,画中却出现宋代才有的茶磨、盏托、茶筅,这只能说是宋人想象的唐代饮茶的场景,其中杂糅了刘松年熟悉的宋代饮茶风尚。《撵茶图》中可见的茶具有石转运(磨)、宗从事(拂末)、风炉、茶铫(即《茶经》中的鍑)、茶匙、茶筅、杓、茶碗、盏托、水方,最值得玩味的是画中同时出现茶铫与汤瓶,还有茶匙与茶筅。扬之水的《两宋茶事》讨论点茶与煎茶之别,认为石铫是唐代煎茶的用具,银瓶是宋代点茶的用具,茶具不同而烹茶之法迥异,故《撵茶图》忠实地呈现了唐代煎茶的场景。研究宋画的黄晨则指出,扬之水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唐代以茶铫煮水,但方桌上明明横放着宋代的点茶工具茶筅,该作何解?

  黄晨还指出,《撵茶图》里的茶铫描摹细致,与《萧翼赚兰亭图》(宋摹本)的区别是没有长柄,代之以提梁,又加了一个盖子。唐代煎茶的铫子基本无盖,因为要观察初沸、二沸、三沸,铫子加盖,既防灰,又提高热效率,与陆羽形容的唐代茶铫的功能不同。《撵茶图》里亦有仆从专事推磨,石磨下鼓荡的粉尘,动感逼真。陆羽的《茶经》中有“碾”,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则著录有金法曹与石转运,表明宋代茶事是碾与磨并存;碾与磨的区别可能在于磨使茶粉更细,从而更适宜点茶的击拂拉花。据《茶经》原注“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末之下者,其屑如菱角”,还有“碧粉缥尘,非末也”,可知按照陆羽的标准,唐人煎茶的茶末以极细微的颗粒为佳,但不可为粉尘状,所以《茶经》讲茶具,只用碾而不用磨。到宋代,点茶需要的调膏末茶,则以粉尘状为佳,故伴随点茶兴起,磨成为茶事的要务,可以碾磨并用,也可以单用磨;只用碾的话,就达不到点茶“乳雾汹涌,溢盏而起”的效用了。因此,《撵茶图》描绘的场景,杂用了唐宋茶器,却呈现了宋代的点茶风貌。(郑培凯)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